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一):
《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小时候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摘。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很多使用了比较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之后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之后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比较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构成了鲜明的比较,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小时候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请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小时候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天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小时候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天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可是学生们心中的小孩气。
一切感觉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学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所以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小孩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活力。
小时侯,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和我住在一齐。那时我时常和楼道里的一些小伙伴们一齐玩耍,一齐嬉戏,每次都玩的很开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结束游戏回家。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我们又会聚集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我的空地上,点燃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在火光中,尽情的奔跑着,欢笑着,舞蹈着,体验着前所未有的欢乐。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门和其他伙伴们嬉戏了,而是不停的为学业操劳。每封佳节,也不在出去和伙伴们一齐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鲜花”,独自享受着……
小时候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一样年代的小时候之梦,和鲁迅一齐热爱天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二):
是他,让我回忆小时候;是他,让我精神焕发;是他,让我留恋难忘。他,就是我国有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革命家——鲁迅。
他的作品数不胜数,有《彷徨》、《呐喊》、《朝花夕拾》……他的文摘抑扬顿挫,他的文摘留连忘返,他的文摘针针见血。最令我感兴趣的,非《朝花夕拾》莫属。
《朝花夕拾》是鲁迅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一日,写完于广州。这本书中的作品都是回忆性文摘,但它们不是对往事的单调记录,而是用娴熟的文学手法写成的优美的散文珍品。作者撷取那些难以忘怀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动地描述,选择富有个性的情节和细节描画人物的性格,使作品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本书共有十篇文摘,这十篇文摘的语言都是清新、朴实,亲切感人。
本书原名叫《旧事重提》,但鲁迅觉得不太优美,于是将它改为《朝花夕拾》。这个题目带露折花,色香好了很多。这本书都是鲁迅回忆小时候完美时光而写下。其中最吸引我的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
这篇文摘是鲁迅回忆自我在小时候时,在百草园的完美时光。这篇文摘多次用了景色描述,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一句话就用了景色描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草园的景色优美与神奇,表现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回忆。这篇文摘还加入了《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一份神奇的面纱。幼时的鲁迅受此影响,天天等待着美女蛇的出现,等待着老和尚给他一个神奇的盒子,可是终究没有出现。这实在是太天真了。
这本书还有其他一系列的小时候回忆,如《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等等,都能体现出鲁迅幼时的天真可爱,和他对幼时完美时光的怀念之情。
这本书中,鲁迅写过一句话:“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资料或有些不一样,然而我此刻只记得是这样。”它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心想:我也从记忆中“抄”出一篇文摘来吧!于是我便绞尽脑汁,想把过去的记忆全部掏出来,看看有没有小时候趣事,但没有。他的技艺真高!
让我们去探索鲁迅的小时候完美时光吧!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三):
最近几天,我阅读了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书中共有十篇文摘,如《狗猫鼠》,《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书里面的每一篇文摘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比如说《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不舍与愧疚之情。
再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透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天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还有《无常》,透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比较,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小孩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这些散文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习俗,是值得大家品读的好文摘。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四):
一点,一点,一点点地看完了《朝花夕拾》,连串的时间,连串的记忆,真想将鲁迅先生的记忆当做我的。整本文集用词语简洁柔和,正是鲁迅的平易近人的体现。书中的抨击,讽刺,嘲笑,正是鲁迅对当时社会的反感与不满,表现了一个想让让民族增高,想让社会安定,为小孩着想的鲁迅先生。
这本书向我们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图卷,封建的社会制度,社会对人民的囚禁。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园中淘气天真的小小孩,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和蟋蟀的音乐会,看黄蜂、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到在书屋读书习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课上偷偷画画,到书屋的小园玩耍。无一不体现出小小孩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的心态,也表现了社会对小孩们的束缚。
《在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中,这两个人物,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回忆。两个由当时社会造就的人物。一个下层的劳动者,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小孩的阿长,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极、落后的东西,是封建社会思想毒害的结果,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浑浊、昏暗。正直倔强的爱国者范爱农,对革命前的黑暗社会强烈的不满,追求革命,当时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体现了旧社会人民对束缚的反抗,向往自由、安乐的心。人民从囚禁中走向了反抗。
这两个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反照,人们受尽黑暗的压迫,到起来反抗,经历了多少次改革与战争,才有了我们此刻安定自在的生活呀!此刻,我们能够愉快地生活这,家里有电视电话,有的还有电脑,繁杂的电器设备和自由的生活,我们不用遭受黑暗社会的压迫,不用吃苦,更不用去闹革命。这都是无数革命烈士用自我的先躯换来的,我们应当珍惜眼前的生活。
《朝花夕拾》是鲁迅对往事的回忆,趣味的小时候往事、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时也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表现了鲁迅爷爷对艰苦劳动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告诉我们不要再回去那让人受苦的社会,更表现了对阻遏人民前进、折腾人民、损害小孩、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让我们了解历史,感激完美生活的由来。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五):
课本里经常出现鲁迅先生的文摘,它们都出自《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所以这个暑假我读了这本书。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就是作者追怀青年时代的往事的收录。既描述了他对小时候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的怀念,又真实地书写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所经历的种种生活。也写了许多关于儿童时代的趣事。鲁迅先生小时候的生活,仿佛与我们此刻的生活有些不一样。鲁迅在自家的百草园中与昆虫做伴,上学后在书塾的后院里嬉戏,这让我们也能从中体会到当时生活的欢乐。
《朝花夕拾》中,给我影响很深的是《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摘。阿长是鲁迅家给他请的保姆,这个乡下人的请求很多,生活很不检点:总之在私底下对别人指指点点;给鲁迅讲长毛的故事来吓唬他;还害死了鲁迅的隐鼠;睡觉摆人字形,差不多要要霸占整张床铺……但就是这样的阿长却给鲁迅买了他最想要的《山海经》,满足了他的愿望。
这本书她甚至不认得是什么名称,却趁回家的时候买了。这使鲁迅对她的不满全都消除了。因为长母亲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心,使作者忆起她,追念她,委实不易。鲁迅写了这篇文摘,表达出自我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
一个小孩因为一本书就满足了,他的这份童心与天真在此刻可能很少见了。此刻的小孩们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很成熟,成人的世界吞噬了他们。父母的职位,家庭的富裕程度成了他们炫耀的资本。看到别人有好东西而自我没有,就会向父母伸手要,好与别人攀比。每周的零花钱一个比一个多,花起钱来绝不迟疑……这些小孩们却没有想过父母赚钱是多么的不容易,每周的零花钱是父母在岗位上辛苦工作的来的。我们要做的是关心父母,而不是向他们索要东西。当我们换位思考时,会发觉 自我做了多么不该做的事啊。
所以我们还是保留一份童真,不与别人攀比,做好自我该做的事,我们小时候的回忆将会是完美欢乐的。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六):
暑假,我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初读《朝花夕拾》,让我十分意外,原本以为名著会让人难以接近,殊不知,《朝花夕拾》给人一种在与一个多年不见的朋友聊天的感觉,我想着也许才是这本书的独到之处。细读《朝花夕拾》,我品味到了鲁迅先生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天真烂漫,甚至忍不住脑补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画面。鲁迅趁大人不注意溜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玩耍,嬉笑,采摘野花野果,真是让人心向往之。
书中,鲁迅使用了超多比较与讽刺的手法,例如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使用了许多明亮,快活的文字来描述“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再写到作者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学习,反衬出了“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枯燥与乏味,体现了鲁迅对私塾的不满。
鲁迅的作品能够说是独一无二的,既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又不需要遮遮掩掩,但就是能走进读者心里,也许才算是真正的名著吧。
小时候现已渐行渐远,留下的只剩琐碎的记忆,本书是鲁迅先生对逝去岁月的回忆,还有无奈的感伤。细细品味《朝花夕拾》,也让我开始去寻觅小时候的时光了。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七):
翻开鲁迅的《朝花夕拾》,一篇篇优美的文字从我的眼前缓缓掠过。在这字里行间,我仿佛体会到了些什么、感悟到了些什么……
早晨的落花,傍晚拾起,人到晚年来回忆青少年的往事,又该是怎样的情怀呢?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就像是茫茫书海中不起眼的一粒沙子,但它所散发的光芒却影响了整个中国。
《朝花夕拾》中所描绘的封建社会的场景,与我们此刻的生活实在是大相径庭,但它却写出了对当时那个时候封建社会的强烈憎恶,鲁迅犀利的文字并不含蓄而是一剑指出当时社会的腐败。细细读来《朝花夕拾》,发觉 它是经过许多巧妙的手法,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情的。而每一个情节,甚至于一个极其细小的让人几乎无法发觉 的小情节都蕴含着极深的道理。
《朝花夕拾》体现了鲁迅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写作艺术。
记叙、描述、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擅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看着《朝花夕拾》,仿佛又看到了小时候的我。以前的生活,是那么的无忧无虑,每一天听着鸟儿脆耳的鸣叫声,闲暇时间还经常能够去小溪、湖泊中拿上几块扁平的石头打水漂,喜欢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周末,总是要找蓝天白云、绿水环流、绿树成荫的地方,好不痛快!
我们的小时候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小时候,慢慢体会其中的快乐小时候味儿吧。琐碎的记
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欢乐,小时候,惹人怀念。
“喜笑怒骂皆成文摘”,爱憎分明的鲁迅以战士的活力来写文摘,永恒的生命力会给读者更多的精神动力,这就是《朝花夕拾》最大的魅力吧!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八):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以往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称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小时候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小时候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小孩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小孩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小时候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那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小时候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摘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小孩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摘,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摘里有没有感情。教师也曾说过:仅有情感才能把文摘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期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齐,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小孩,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小的时候,自我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世纪。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颁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我的忙碌身影,最终因为自我躲的技能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那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
我们的小时候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小时候,慢慢体会其中的快乐小时候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欢乐,小时候,惹人怀念啊。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九):
晨曦刚至,植花于园。暮色降临,拾起散落的花瓣,聆听着花语,回忆着小时候……那本书依旧静静地卧在书桌上,我已牢牢记住了那充满诗意的书名——朝花夕拾。
著书者是鲁迅。他一生仅有一部散文集,便是《朝花夕拾》……
不知大家是否有这种感觉,一听到有人提起鲁迅,脑海中就会不自觉地跳出一幅画面——鲁迅先生抽着烟斗,愁容满面。是啊!他一生都在为革命奉献心力,我也一向以为他的生活中仅有愁苦。
但书中的一篇散文让我彻底改了观,让我永久记住了那个美丽的令人神往的百草园……
从前,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物,可能从小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才能有这番救国救民的决心。但不曾想,鲁迅先生幼时也是那么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我能想象先生幼时也是一个调皮蛋,偶然翘课溜到百草园里,听着油蛉低唱、蟋蟀伴奏,偶尔又按住斑蝥的后脊,捉弄它们,常常躺在软绵绵的草地上仰望蔚蓝的天空。初生牛犊不怕虎,即使明白会被寿镜吾老先生发觉 ,会被训斥,却依旧“我行我素”,把学习抛之脑后,只顾着玩,在百草园里尽情发泄童真。
开始读来我都不相信,这还是鲁迅吗此番的天真烂漫应当出此刻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人物身上吗之后转念一想,不论如何,每个人终究有小时候,那是一个人最为欢乐自由的时光。那时无忧无虑,懂的少,阅历也不丰富,少年不识愁滋味,天然也就不会有什么牵挂,也不会面临什么逆境。
现如今,不知多少人在感慨时间飞逝,青春一去不复返,想再回到过去,然而世上没有时光机器。这些回忆,我们也只能作为美梦来度过了……
我想鲁迅先生是为了告诉我们,要珍惜小时候时光,宝贵的回忆必须要好好保存,不要失去了再去后悔。
小时候对于我们而言,是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现如今,望子成龙的父母越来越多,有的小孩还没进入学校学习,他们就为小孩排满了课程。为了让他们不输在起跑线上,扼杀了他们真正的兴趣,这样做真的是为他们好吗
学习固然重要,但留下一个完美的小时候回忆是更加重要的。小时候一生仅有一次,应当好好度过。试想,在此刻这个和平年代,劳碌大半生,能够在晚年时回忆过去的完美时光,也是人生一大趣事啊。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十):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清早落下的花朵到了傍晚拾起来。平静地弯腰,凝视,回忆,捡起。这个原本简单平和的过程被鲁迅先生赋予了新的含义。
他记起欢乐的小时候和求学的青年时代,迷信却仁爱的阿长妈,严谨朴素的藤野先生等等一些此刻普遍为人所知的人物。我们清楚地明白阿长妈喜欢摊着“大”字睡觉,给“我”讲一些客套和迷信的礼数;明白藤野先生与“日本鬼子”惨无人道的形象大相径庭,“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睛,夹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他叹息鲁迅不再学医,他是真心期望新的医学能传入中国,这个“期望”使得鲁迅更感觉到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我们也是如此。
鲁迅在文中赞美他们,没有歌功颂德,而是还原他们最本真的一面。我看到了鲁迅笔下情感丰富、心地诚挚的阿长妈、藤野先生,可是对于我,他们再怎样真切,最多只可算是书中人。而对于鲁迅,这些普通之人都是他生命簿册中最浓重的几笔。他的敬意和感激,从每一句话里流露出来,细节是那样清晰,人物从回忆里走出来,从纸上竖立起来,变得有血有肉,袒露着真实性情。这样的情感不是普通人能企及和完全吸纳的。
很重要的一点便是鲁迅先生从不掩饰好人们的瑕疵。宽厚的阿长妈讲话、睡觉时令人厌恶的声响、姿势,加上她恰巧又是个愚昧迷信的文盲,这些劣处并没有被掩藏,而是大方地摆在读者面前,与后面的‘三哼经’对照着看,着实被阿长妈感动了一把。的确,人是多面性的,较为完整的人才能打动人心。鲁迅自身也一样,激昂斗士的形象下,仍有一颗细腻的心保存着所有温馨的回忆,这些不多见的回忆又提升了鲁迅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写评注的教师才会说“《朝花夕拾》让鲁迅得以完整”。
其实我们无法彻底体验鲁迅先生本人所有的想法和感情,就像旁人也无法真正挖掘出我们自我的内心在想些什么。能做的,仅有尽力理解,置身于从一段段朴实机敏的文字中找到真相。
说到完整,像一栋房子,回忆只是屋顶烟囱的部分,大块的实体砖瓦还是他那些广为人知的犀利带着讥讽的文风。
人们常说鲁迅是一个批判、揭露现实的文学家。这两个词说来容易,要真正做到需要很大的勇气、执着和怀疑的精神。医术特差却霸道十足的荒唐“名医”,表里不一、阴冷自私的衍太太是两个标准的反面人物,前者的名气或许不及后者的响,但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这类人到今日还时常出此刻眼界内。你我必须都碰到过类似“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并且还招摇过市的人,尽管心生厌恶,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不关己就好。鲁迅不是“懒惰”的人,一方面,“名医”间接害死他父亲,另一方面那股与生俱来的正义感促使他以文字的方式不动声色又激烈深刻地剥掉了“名医”那层虚晃无用的外壳。我们的心在得到共鸣的同时,也惭愧于平日里的漠然无衷。
看到“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的时候,不禁笑出声来,这话套用得有几分黑色幽默不说,还把矛头指向某些中国传统的“虚伪”的孝道,一针见血。我记得自我当初读到这片文言文时,并没多大感觉,不曾想到这一跪一答竟已成了虚招式。也许我也该对习以为常的事重新抱有怀疑的态度。
触及“名医”等接近上层的人的软肋,又对传统起了疑心,说三道四。鲁迅拿起笔,就好像搬起一块大石头,往平静的浑水里扔去。溅起的水花给我们自我染上了污点。这么说不对,不是染上,而是本来就有,水这一溅,才变得清晰起来。人人都似乎穿着肮脏的外套,天然有人不满,批评鲁迅,单有一腹牢骚,一腔怨气,谩骂一切,却提不出自我的主张。我反对这种说法,《朝》表现出的鲁迅,就是他原原本本的模样,从这原模原样中我们看到了浑水中洁白的莲,浑世中清醒激昂的鲁迅。如刀刃般锋利的言语也好,不留情面的嘲讽也好,都是为了唤醒糊里糊涂入了浑水,还全然不知的众人,跟牢骚、怨气又有何干系。主张,我想在当时,迫切需要的不是什么作家,什么主张,而是像鲁迅这样,有人情,眼界清晰,并甘愿为国家战斗的勇士。
在看清无数黑暗的事实,长时间愤慨疾呼后,鲁迅并没有丢失小时候或者其他时候遇到的纯良之人,而这些人,这些回忆,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恐怕正因如此,他意识到,自我拥有的除了对“批判”的一腔热血外,还有那些正慢慢模糊的完美印象——这一生同样不可缺少的东西。
比起战斗的勇士,做个拾花者或许更为长久,拾起自我和世人们以往遗漏的落花,珍藏起来,交付给每一个活在当下的我们。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十一):
朝花夕拾原意为旧事重提,朝花如过去的记忆,夕拾如再次地想起,无比体现了作者对小时候往事的留恋之情。
书中仅有十篇短小的文摘,有对小时候的向往、对教师的崇敬、对朋友逝去的悲痛,在寥寥数篇文摘之中,尽显了作者往日的喜怒哀乐,真实天然,贴近生活。
他,很普通,却在时时普通中显示他的不凡。孩提寻觅欢乐,喜欢赶热闹,却常常在心中思索,在不断学习中领悟了人生的持之以恒,普通地读着书、读着人、读着物,却有着不凡的想法。
他,思想敏捷,从少时至壮年时时如此,不畏恐惧,坚持着正义。少时喜欢玩乐,对着那种聚会甚感兴趣,青年对学问的追求、对人生的追求有着新的开始。
带露折花,作者无法瞬间化去心中的芜杂,无法使他即刻幻化,仰看流云飘过,在眼中仅有一瞬。
拾起这一瞬,感慨万千。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十二):
不了解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这夕拾的朝花,已不仅仅是旧事,反倒是新事、喜事、悲痛事。
这篇文摘能够分为酸、甜、苦、辣、咸五个味道。
酸。的确,看鲁迅的文本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的错处”。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使坏形象的嘲讽。
甜。不说阿长与鲁迅过年时行礼的温馨,也不说看社戏、看五猖会时的快活热闹,单提起百草园“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那里弹琴”的童趣,一切心里感觉的天真浪漫,一切体味的亲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独特的鲁氏桥,进了甜美的小时候故乡。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阿长、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的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国内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出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趟过的《朝花夕拾》。
辣。鲁迅的本色。辛辣的笔风,天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凛然1个顶天大汉的形象,对反对、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是毫不留情。譬如对陈、徐两人犀利、刻薄的讽刺,入口微辣,入肚却穿肠荡胃,甚是寻味。
咸。泪水的味道。朴实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泪下。旧事的点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深思的心灵。
看过的回忆录,大也是风花月残、捕风捉影的闲情逸致,倒没见过这夕拾的朝花也别有风味,也是,百味不离其宗,朝花夕拾一样艳。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十三):
相信上学期经过历史的学习,我们都经过历史的学习,这个历史的窗口了解到了鲁迅是何许人也,也明白了他对历史作出的贡献。读了《朝花夕拾》,我更加深了对鲁迅先生的文学的敬佩之情。作文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散文集。生动地记录了作者从小时候到青年这段时期的读书和生活经历。《狗猫鼠》记叙了小时候时对猫和鼠的好恶。《阿长与《三海经》》回忆了保姆长母亲的淳朴善良。《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无常》诩诩如生地描述了乡间的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欢乐的小时候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现出了深深的愤慨。《琐记》记叙了作者去南京读书的经历。《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恩师,记叙了一生重要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范爱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挚友范爱农。
鲁迅先生在写回忆散文的同时,也同时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自里行间透现了作者对当时封建旧制度、旧道德的讽刺与批判。在我读到这些时,能想象当时人们时生活在怎样的水深火热环境中,不禁发出由衷的感叹“我们此刻的生活多么完美,多么快乐!”此刻,我们能够在好的环境下学习。没有战乱,能吃饱穿暖。回想那时的许多小孩都流离失所。我们此刻能学科学技能,但回想那时社会的落后,还有许多青少年因发表言论而被抓甚至失生命。我们此刻拥有这样的环境,我们就要珍惜,并奋力学习,为将来祖国的建设而奋力,尽自我力气回报社会。仅有国家强大,快乐生活才有永久持续。作文
看了《朝花夕拾》,这就是我的感觉,让我们从伟大作家的作品中了解品位过去的种.种,燃起力气,珍惜此刻,奔向完美的未来!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十四):
初读了《朝花夕拾》不觉得像一本名着,反而觉的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闲聊家常,原先这才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我正在读“无常”这一篇章是,也正好是全书的一半,“无常”与之前“五猖会”上的堂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必须是鲁迅爱看的,不然怎样会写的如此详细呢!从此看来鲁迅小时候必须也是很贪玩的,可是那里主要还是反映了鲁迅思想中恋乡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图》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是觉的这篇文摘必须还有深层的含义,看来我还得慢慢的渗透一下,才能得出结论
说起《狗·猫·鼠》与《阿长和〈山海经〉》可是我在这书中最感兴趣了的,一开始,看这本书的第一篇文摘像是在听故事一样。文中的鲁迅可是把他仇猫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说实在的,我也挺厌恶猫,也是因为它吃了我的最爱——红烧鱼。可是,如果当时的我把这件事纪录下来的话,就能与鲁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题目就叫做《我·猫·老鼠》虽然我平时不喜欢老鼠,但看了这篇文摘,突然觉的其实那只老鼠也不错啊!可当我看到阿长踩死隐鼠时,感觉有点气愤同时也为鲁迅失去
隐鼠也感到惋惜。更感觉阿长真坏,不仅仅踩死了可爱的隐鼠,还把罪名强加在了猫身上!使鲁迅错怪了猫!
从看了阿长与《山海经》开始,如今我不记恨她了。阿张虽然多嘴,礼节多,可是她爽直,淳朴,又能帮鲁迅买《山海经》,人品也是不错的。
《朝花夕拾》的资料简短却不缺乏经典,看来想读透这本书,还是得好好体会!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十五):
寒假里,我在网上找了一本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是一部回忆散文集,记叙了鲁迅幼年与青年的生活,共十篇。
这本书中经过对往事的回忆,批判了当时的社会与正人君子,其中《狗—猫—鼠》这一篇令我感觉深刻,它讲述鲁迅小时候仇猫,因为猫的性情残忍而具有媚态,在夜晚经常嗥叫,扰乱他人读书休息。更因为他在小时候时捕食了作者心爱的隐鼠,所以他十分憎恶。虽然之后得知隐鼠是长母亲踏死的,但终究没有与猫的感情融合。从那里我读到作者在幼年时,就现已爱憎分明,对弱小者产生同情心,憎恶暴虐。同时读这篇文摘也经过自嘲在暗暗讽刺着那些散布流言蜚语的“君子”“绅士”,批判着他们的狂妄自大,我不得不佩服鲁迅那文笔的妙处。
《琐记》这一篇也使我受益匪浅。它记叙了鲁迅儿时与伙伴们经常到衍太太家玩耍,因为天伦闹出什么乱子来,衍太太也绝不告诉各人的父母。在鲁迅与伙伴们去吃缸里的薄冰时,衍太太却让他们比赛谁吃得多,并唆使鲁迅去寻找母亲的首饰,变卖成钱给自我买东西,我感到衍太太心术不正,心灵不纯洁,怎样能用不良的做法去影响小孩心理健康呢
《二十四孝图》讲述了鲁迅在儿时阅读“老菜娱乐亲”郭巨埋儿等故事,经过比较古今不一样的版本,十分不解,甚至反感。我也读了读,发觉 其中一些故事荒诞愚昧,富有迷信色彩,虽然使读者明白孝顺的道理,但其中大多是把原先的加以夸张虚构,哭泣能使竹笋得以长大吗赤身躺在冰上能有鲤鱼跳出吗当然不可能,这说明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朝花夕拾》朴实的语言,细腻的情感,鲜活的人物融合成一篇篇精妙的散文,那里面有对小时候的完美回忆,有对社会的强烈抨击,也有对往事的深切怀念,有对社会的强烈抨击,也有对往事的深切怀念……《朝花夕拾》着部散文集堪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十六):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写的,写的是鲁迅的往事。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散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不只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一样的味道来。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布满对小时候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在文摘中,表现了他热爱天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期望能自由安闲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期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而我,现已远离了小时候,走进了少年,天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而回忆起那些小时候琐事了,还记忆犹新。
我的小时候已渐渐远去,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回忆,多么怀念小时候的时光啊!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小时候,一个惹人怀念的时代!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十七):
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他写的《朝花夕拾》愤怒的揭露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狗、猫、鼠》是《朝花夕拾》的首篇,作者经过猫和狗比喻那些挂着“正人君子”头衔实则行“鸡鸣狗盗”之事的人。而隐鼠却象征着社会的弱者,在作者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恶势力急剧增大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强者欺侮弱者是一个封建传统,作者字字都是真情流露。我仿佛跟着鲁迅先生一齐体会到了这些封建社会的腐败、愚昧。一齐向往《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和睦”。
作者笔下的《二十四孝图》令我追忆起儿时的感觉,但也同时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者亦是从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亲身体会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被逼着背那些四书五经,杜绝西方的先进,正是中国受尽欺凌的原因。也同时讽刺了封建的死板,此时我似乎踏进了那一座座老式的私塾,摇头晃脑背起了“人之初,性本善”。
也正是因为这些封建传统和封建礼教的压制,才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革命。范爱农对革命投入一腔热血,让我们不禁暗暗对他产生钦佩之情。报馆案被捣毁,德清被刺伤。反动政府在镇压革命,辛亥革命终究失败。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和封建道德的深刻批判,也体现了作者对革命失败的万般无奈。
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十八):
鲁迅先生,漫步在历史古老的海滩上,拾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珍藏起他小时候完美的回忆。
“那里似乎确凿仅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仅仅是一个长了一些野草的园子,可其中却不乏趣味景色和各种各样奇怪的昆虫。作为21世纪的我们看来,百草园只可是是个废弃的草园子。没有KTV中玩得那么愉快,也没有游乐园中那样丰富的游乐项目,可那个年代的小鲁迅却在那里度过了一生最欢乐的小时候时光。21世纪的欢乐早就变得充满了利与益,那种最质朴的,纯真的欢乐也许没有了吧
“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位带领着鲁迅先生的女工,拥有着可爱,善良的性格。她会让鲁迅懂得许多民间的习俗。虽然反映了长母亲的愚味无知,落后陈腐,但却很善良。她会睡觉时躺成一个“大”字,独自一人占领整张床。然而“长毛”的故事却使鲁迅认为她是多有伟大神力的人,便情有可原了。她会关心鲁迅念念不忘的《山海经》,在那是个无人爱他的年代,送去一本珍爱的书,可表达了长母亲的爱。就是这样一位热情,乐于助人,善良,纯真的人,给了鲁迅母亲般的爱。
也许,等我们年老时,写下自我的儿童生活,嘴角也不禁会上扬了吧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十九):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名著,名叫《朝花夕拾》。这本书是伟大的爱国人士鲁迅先生写的。
《朝花夕拾》这本书能够说是从作者的记忆中抄出来的,用许多笔墨、凝练的笔法选取那些刻在记忆深处的生活片段加以描述;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情节和细节,细腻地描述人物的神情心态,令作品的生活气息更加地浓厚了。
文摘仅用了寥寥数笔,就刻画出人物的独特性,能够看出作者用笔的高深,写法的精妙,又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朝花夕拾》在写作手法上也可见鲁迅杂文的风格,集各种手法于一体,笔锋或犀利、辛辣,或平实、饱含深情,深切的怀念中见到了鲁迅对国家大事的关怀。
《朝花夕拾》中,有的故事语言简练,取材得当,写的集中、单纯而又丰富;有的故事语言精练,文摘细腻有层次;有的故事语言朴实,真切动人,还有的故事语言犀利而幽默,运用浅显的语言,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总的来说,作品的语言犀利、风趣、精炼、天然清新,朴实厚重,读起来真切动人,是现代文学史上回忆性散文的典范。
读完《朝花夕拾》这篇文摘后,我深切感觉到了作者手法运用的生动形象,更感觉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不少写作的,如:常插入与资料有关的、以及等这样能够使文摘的资料更加丰富多彩。我在这部作品中体会到了那个年代的人们所崇尚的真、善、美。
《朝花夕拾》真乃一部好书,在我读到精彩的部分的时候,就有如同在那个年代的那个故事里的感觉,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二十):
在暑假里,我看了《朝花夕拾》这一本书。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里面讲了鲁迅小时候的故事,读着这些故事,使我想起了自我小时候,字里行间洋溢着真实的情感。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是皇帝点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为荣。可是之后他的爷爷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个死刑。从此,周家败落了,鲁迅父亲的病也就所以越来越严重。鲁迅从此在家、三味书屋、当铺之间来回跑。在这期间,鲁迅也曾想过从此不读书,因为他想到了他的爷爷、父亲、三味书屋的寿先生都读了一辈子的书,结果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可是,鲁迅的父亲就期望他们三兄弟能读好书,将来好给周家增光。结果真的给他盼到了,鲁迅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有一部电影叫做“风雨故园”,它讲的就是鲁迅小时候的事,大家有机遇能够看看。
《朝花夕拾》共十篇,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文摘经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天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很受我喜欢。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二十一):
当我读完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让我百读不厌。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百草园》这一篇文摘,文摘把百草园的菜畦,石井栏,皂菜树……描述的十分逼真,我读起来好像身临其境,长母亲给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使鲁迅十分害怕,夏夜乘凉也不敢往墙上看。作者还描述了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但一下雪就趣味了。玩拍雪人的游戏,捕鸟。捕鸟可得要技能,要等到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个短棒支起竹筛,撒些谷子,系上一条长绳,鸟下来啄食一拉绳子就把鸟罩住了。
文摘的着墨不多,但寥寥数笔,却刻画出人物独特的个性;如长母亲的淳朴善良。辛亥革命失败后范爱农的苦闷和放浪等,作者常插入与资料有关的典故传说,使文摘资料更加丰富多彩;更有说服力,这点值得我们在写作上运用。
读过《朝花夕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呀。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二十二):
读了《朝花夕拾》,鲁迅先生和我们一齐分享了他的小时候时代,清晨掉落的花,傍晚才拾起,夕阳的余辉使她多添几分韵味,一齐都是那么完美,令人回味无穷……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朝花夕拾》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翻开《朝花夕拾》犹如打开了鲁迅先生小时候的大门,沿着他长大的足迹,我仿佛置身于趣味横生的百草园,耳畔传来油蛉蟋蟀优美的琴音;走进三味书屋,枯燥刻板的学习之余,折腊梅寻蝉蜕一样也是乐事,我惊讶的发觉 :一向严肃认真的鲁迅先生,小时候时也和其他小孩一样,以虫草为友,以天然为伴,向往自由欢乐,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位平日不苟言笑的老人好像一下子变回了当年那个天真活泼的小孩,留恋在无忧无虑的世界里。
想想小时候的自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最爱在下雨前看小蚂蚁搬家忙碌可爱模样;最爱在宁静的夏夜独自一人参加虫子的音乐会;最爱下雪天和伙伴们一齐玩耍,打雪仗,堆雪人,一玩起来就忘了时间,忘了回家。如今,小时候已成为逝去的风景,只留下无数怀念。
“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之后,时光的背影如此悠悠,往日的岁月又上心头……”朝花夕拾,拾起的是小时候的欢乐,拾起的是完美的记忆,拾起的是温馨的画面,拾起的是对往事的怀念与思考。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二十三):
前些日子,我刚读了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这本书主要回忆了他小时候的。
开篇文摘《狗猫鼠》种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里面的猫指的是暴虐者,鼠知的是遭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则狗指的是和猫争抢压迫权力的人,这些人在鲁迅先生的文摘中受到了极大的贬斥;《阿长与〈山海经〉》中,他回忆了长母亲的朴实,以及对长母亲深深的怀念;《二十四孝图》深刻地反映了封建孝道的残酷;《五猖会》讲述了鲁迅先生第一次看描绘的激动心境;《无常》中由对“活无常”刚正的描述,进而反面衬托现实的残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更加突出了作者对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的厌恶……
在《朝花夕拾》这本书中,我最喜欢《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摘。长母亲是鲁迅小时候家里请来的女佣人,也带过鲁迅,所以他们感情很深厚。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小孩处理疑难。鲁迅先生经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长母亲这样一位劳动妇女深深的敬意。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恶习,这些恶习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让我们也不由得为那些人而感到悲哀。
此刻,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陋习还有很多,但我想我们必须要奋力改变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完美。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二十四):
每个人都有自我独特的小时候,小时候中有哭也有笑,但对于我们自我来说都是足以令人回味无穷的。因为在自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往往都会给我们留下完美的回忆。鲁迅先生所写的《朝花夕拾》写的就是他的小时候和青年时期在当时的年代留下的最深刻的记忆。
鲁迅先生在这本书中将自我的小时候和青年所难忘的人和事令他回味无穷,以至多年后也一样记忆犹新。小时候,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得不到大人的认可;而父亲也不能理解他。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摘。我自认为这篇文摘写得十分好。不仅仅构思严谨,并且文摘中的语言都极有特色。可能是因为学过的缘故,每每读到这篇文摘就有一种异常的感觉,好像我也是这样,渴望自由,而不愿被约束。也能引起我许许多多关于小时候的回忆。那时的我同样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地玩耍,这是一篇,文摘写得极好,是一篇令人叫好的文摘。
整本书以记叙自我生活的事,用朴素的语言勾起读者对小时候或是故土的记忆,让人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二十五):
其实一开始去读这本书,我愚笨的以为这都是一些毫无关联的零碎片段。可再仔细去看,才发觉 ,若将它们联系起来,它是很完整的写出了鲁迅那个充满着童心的孩提时代所存在的叛逆思想,历历可见。
《朝花夕拾》虽然是有任意而谈之意,但文字中却无不透露出雕心刻骨般的苦心。
比如。《琐记》这一篇,从作者离开S城到赴日之前,写了四年的生活,写了他不断探索前进的道路的曲折过程。经过一连串富有典型的细节写出了作者立志要走出一条崭新的路去奋力和奋斗。
在写作手法上来说,把叙述,描述,抒情有意的结合在一齐,充满着诗情画意。作者把对往事的回忆与其恰当的评论,妙到天衣无缝。
语言真实,清新,读起来颇得趣味。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二十六):
这本是鲁迅先生所写的,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因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所以是新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书题中“朝花”是指记述的对象——孩童时期和青年时期,“夕拾”是指鲁迅主体的写作时间与方式。这本“朝花夕拾”每篇都带有导读,能让读者更深层的邻略文摘的精华。
《狗·猫·鼠》中表达了鲁迅对猫的仇视,书中有一段道“此刻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我觉得是理由充足,并且光明正大。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一样,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我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从那里面能够看出鲁迅仇恨猫是因为猫对弱小的欺凌。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以猫的特质讽刺某些人一旦抓住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折磨别人。
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的是《风筝》,讲述的是鲁迅小时候不太懂童心,认为玩风筝的小孩长大后没出息,从而折断了弟弟辛辛苦苦做的蝴蝶风筝。长大以后在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籍上看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悔及想去弥补时,可他却也长出了胡子。问及此事,他已全然不知,不怨了。遗憾深深地埋在鲁迅心里。此刻也有这样的事情,大人认为对学习无用的东西都是垃圾,扼杀了小孩们的天性。
《朝花夕拾》是一部很棒的散文集,我买的是同心出版社,封面很美,能让人静下来慢慢品味书香。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二十七):
朝花夕拾,就像是早晨的花朵,芳香扑鼻。到了晚上,再去拾起这朵花,这花肯定现已枯萎了。这必须十分让人感到这花在早晨的完美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和书名一样。小时候的往事,老了再回忆,也必须有情趣吧!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小时候,在小时候有苦也有笑。但都能够留下无限的回忆。这就像《朝花夕拾》的一样,是一条回忆的长河。
这条回忆的长河里,眼前仿佛看到了鲁迅被他父亲逼着读书的样貌,十分的令人着急。且小鲁迅为了背书,连五昌会怎样盛大都没有写。只写了父亲叫他背书和自我背书的情景,甚至连父亲为什么要叫他背书也没写。
鲁迅的小时候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小时候,我的小时候也是这样有些欢乐和无奈;既欢乐又写涩味。七岁以前,是我最欢乐的时代,有时会被批评,但也十分的有花样,每个周末都过的不一样,十分的欢乐。可一到小学,便有了补习班与作业,时间就少了,批评就多了。每次作业都会有错。这样,我就会开始向往小时候的时光。我那段欢乐的时光现已一去不复返了。
小时候的欢乐,就让我想起了这本书。这本书,也让我想起了我那欢乐的时光。这朝花啊!就像这五昌会的欢乐。那么,这欢乐也就像那甜酸味,让人回味…………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二十八):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正与它超凡脱俗的名称一样。鲁迅先生在晚年时回味着自我小时候时的点点滴滴,想必那味道会是别有一番风味吧犹如清晨的鲜花在阳光的点缀下悄然声息的绽放着它绚丽无比的美,待到夕阳时分去摘取,花亦那花,但却失去了晨时的艳丽与芬芳。夕阳便赋予它一种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的力气。
鲁迅先生是一位众所周知的大作家,其作品不遮掩、不用华丽的文字去渲染,书中从未有过一个坏形象,但却能简洁的表现出封建社会的丑恶与对人们的残忍。所以,我更加喜爱他的作品。
他小时候并不绚丽,同时也并不乏味。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无忧无虑的儿时生活甚是让我羡慕,可是待我读到三味书屋中私塾先生的严厉让我感到忽如一阵寒风袭过。喜欢玩乐的天性与封建式私塾的束缚。充分证明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私塾教育给予极其不满的态度。“让小孩赢在起跑线上”——是的,可是这样做,不就是让小孩在起跑线上没了信心吗所以应当让小孩健康活泼长大。
《朝花夕拾》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活灵活现的人物,富有饱满内涵的小时候,抨击着监狱般囚禁人们的旧社会。一切的感觉,都是这么天真,都是这么的烂漫。最值得赞叹的是,作者以一个小孩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读起来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时不时还会引起我心中的共鸣。
时间的推移,小时候渐渐远去,留下的只是些朦胧不堪的记忆。细细的品味着《朝花夕拾》感觉着那段不一样年代的小时候梦,与鲁迅先生一齐热爱天然,向往自由吧!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二十九):
《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小时候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摘。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很多使用了比较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之后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之后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比较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构成了鲜明的比较,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小时候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请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小时候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天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小时候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天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可是学生们心中的小孩气。
一切感觉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学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所以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小孩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活力。
小时侯,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和我住在一齐。那时我时常和楼道里的一些小伙伴们一齐玩耍,一齐嬉戏,每次都玩的很开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结束游戏回家。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我们又会聚集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我的空地上,点燃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在火光中,尽情的奔跑着,欢笑着,舞蹈着,体验着前所未有的欢乐。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门和其他伙伴们嬉戏了,而是不停的为学业操劳。每封佳节,也不在出去和伙伴们一齐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鲜花”,独自享受着……
小时候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一样年代的小时候之梦,和鲁迅一齐热爱天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三十):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清早落下的花朵到了傍晚拾起来。平静地弯腰,凝视,回忆,捡起。这个原本简单平和的过程被鲁迅先生赋予了新的含义。
他记起欢乐的小时候和求学的青年时代,迷信却仁爱的阿长妈,严谨朴素的藤野先生等等一些此刻普遍为人所知的人物。我们清楚地明白阿长妈喜欢摊着“大”字睡觉,给“我”讲一些客套和迷信的礼数;明白藤野先生与“日本鬼子”惨无人道的形象大相径庭,“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睛,夹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他叹息鲁迅不再学医,他是真心期望新的医学能传入中国,这个“期望”使得鲁迅更感觉到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我们也是如此。
鲁迅在文中赞美他们,没有歌功颂德,而是还原他们最本真的一面。我看到了鲁迅笔下情感丰富、心地诚挚的阿长妈、藤野先生,可是对于我,他们再怎样真切,最多只可算是书中人。而对于鲁迅,这些普通之人都是他生命簿册中最浓重的几笔。他的敬意和感激,从每一句话里流露出来,细节是那样清晰,人物从回忆里走出来,从纸上竖立起来,变得有血有肉,袒露着真实性情。这样的情感不是普通人能企及和完全吸纳的。
很重要的一点便是鲁迅先生从不掩饰好人们的瑕疵。宽厚的阿长妈讲话、睡觉时令人厌恶的声响、姿势,加上她恰巧又是个愚昧迷信的文盲,这些劣处并没有被掩藏,而是大方地摆在读者面前,与后面的‘三哼经’对照着看,着实被阿长妈感动了一把。的确,人是多面性的,较为完整的人才能打动人心。鲁迅自身也一样,激昂斗士的形象下,仍有一颗细腻的心保存着所有温馨的回忆,这些不多见的回忆又提升了鲁迅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写评注的教师才会说“《朝花夕拾》让鲁迅得以完整”。
其实我们无法彻底体验鲁迅先生本人所有的想法和感情,就像旁人也无法真正挖掘出我们自我的内心在想些什么。能做的,仅有尽力理解,置身于从一段段朴实机敏的文字中找到真相。
说到完整,像一栋房子,回忆只是屋顶烟囱的部分,大块的实体砖瓦还是他那些广为人知的犀利带着讥讽的文风。
人们常说鲁迅是一个批判、揭露现实的文学家。这两个词说来容易,要真正做到需要很大的勇气、执着和怀疑的精神。医术特差却霸道十足的荒唐“名医”,表里不一、阴冷自私的衍太太是两个标准的反面人物,前者的名气或许不及后者的响,但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这类人到今日还时常出此刻眼界内。你我必须都碰到过类似“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并且还招摇过市的人,尽管心生厌恶,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不关己就好。鲁迅不是“懒惰”的人,一方面,“名医”间接害死他父亲,另一方面那股与生俱来的正义感促使他以文字的方式不动声色又激烈深刻地剥掉了“名医”那层虚晃无用的外壳。我们的心在得到共鸣的同时,也惭愧于平日里的漠然无衷。
看到“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的时候,不禁笑出声来,这话套用得有几分黑色幽默不说,还把矛头指向某些中国传统的“虚伪”的孝道,一针见血。我记得自我当初读到这片文言文时,并没多大感觉,不曾想到这一跪一答竟已成了虚招式。也许我也该对习以为常的事重新抱有怀疑的态度。
触及“名医”等接近上层的人的软肋,又对传统起了疑心,说三道四。鲁迅拿起笔,就好像搬起一块大石头,往平静的浑水里扔去。溅起的水花给我们自我染上了污点。这么说不对,不是染上,而是本来就有,水这一溅,才变得清晰起来。人人都似乎穿着肮脏的外套,天然有人不满,批评鲁迅,单有一腹牢骚,一腔怨气,谩骂一切,却提不出自我的主张。我反对这种说法,《朝》表现出的鲁迅,就是他原原本本的模样,从这原模原样中我们看到了浑水中洁白的莲,浑世中清醒激昂的鲁迅。如刀刃般锋利的言语也好,不留情面的嘲讽也好,都是为了唤醒糊里糊涂入了浑水,还全然不知的众人,跟牢骚、怨气又有何干系。主张,我想在当时,迫切需要的不是什么作家,什么主张,而是像鲁迅这样,有人情,眼界清晰,并甘愿为国家战斗的勇士。
在看清无数黑暗的事实,长时间愤慨疾呼后,鲁迅并没有丢失小时候或者其他时候遇到的纯良之人,而这些人,这些回忆,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恐怕正因如此,他意识到,自我拥有的除了对“批判”的一腔热血外,还有那些正慢慢模糊的完美印象——这一生同样不可缺少的东西。
比起战斗的勇士,做个拾花者或许更为长久,拾起自我和世人们以往遗漏的落花,珍藏起来,交付给每一个活在当下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