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精选45篇)

时间:2024-09-06 19:21:23

  监测方案(一):

  近几年,富阳市经济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随着生产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活动的日益频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与一般的环境污染事故相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具有意外性和不可预料性,故监控更难、危害更重。为加强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管理,及时掌握污染事故情景,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从而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富阳市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除核污染事故、电磁辐射污染事故外)的应急监测管理。具体可分为如下5类:

  1、剧毒农药和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事故: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因使用、贮存、运输、排放不当等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或非正常排放所引发的污染事故。剧毒农药包含有机磷、有机氯类农药等。

  2、易燃易爆物泄漏的污染事件:煤气、石油液化气、瓦斯气体、氯气、氨气、苯、甲苯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的泄漏事件。

  3、油污染事故:指原油、燃料油等各种油品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等过程中由于意外造成泄漏所引发的污染事故。

  4、含很多耗氧物质的城市污水和厂矿废水、固体废物和废气的非正常排放或处置不当而导致的污染事故。

  5、其它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如因天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类健康的环境污染事件。

  二、应急监测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经过各种宣传媒介和环境管理途径,强化预防措施,进取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污染事故,力争减轻或消除其危害。做到事前预防,事后监测并作出安全评价。

  2、有备无患、反应快速

  成立机构,落实人员,配置装备,储备技能,明确程序。一旦发生污染事故,能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应急监测处置系统,快速确定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造成危害,妥善处理污染事故。

  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根据富阳市产业结构、污染事故的类型,突出重点,有区别、有针对性地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开发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法,逐步构成完整的应急监测系统。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

  应急监测领导小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2名,小组成员由自动监测室、化学分析室、仪器分析室、及综合室主要负责人组成(具体消息见附表1)。领导小组主要承担:

  (1)负责组织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领导小组接到监测指令后,启动应急监测程序,快速组织应急监测小组成员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应急监测。

  (2)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污染事故的消息和应急监测状况,评估污染事故的污染程度,提出污染事故处置提议。

  (3)负责本站应急监测人员专业技能、防护措施的培训,快速测报方法的研究及相应的软件、硬件设施(应急监测仪器、通讯、防护设备、交通工具等)的建设。

  (4)听从上级有关部门的指挥与调遣。

  2、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现场监测组、分析测定组、技能监督组、后勤保障组、4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及应承担的职责如下:

  现场监测组:主要承担环境污染事故现场的采样监测任务。具体人员由自动监测室主任负责指定。

  分析测定组:主要负责实验室内的分析测定。人员由化学分析室和仪器分析室主任负责指定。

  技能监督组:主要承担应急监测的质量控制,对执行情景进行监督。成员:王仑、徐香琴。

  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仪器设备、化学试剂、防护用具等应急用品的采购、保管和定期维护。

  四、应急监测程序和响应速度

  1、应急监测程序

  xxx

  2、应急响应速度

  应急监测领导小组接到监测指令后,应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以领导小组成员为主的现场监测组和分析测定组。现场监测组应尽快赶赴现场采样监测;室内分析组在30分钟内赶到实验室,进行分析准备工作,并在样品送达实验室后,立即进行分析。现场监测组和分析测定组成员在布点采样和分析测试时,应遵守有关环境监测技能规范和有关文件规定,以确保监测结果的正确性、精确性和可靠性。初步监测结果由分析测定组组长审核,最终结果依我站数据审核规定进行审核后,根据监测项目的不一样,本着尽快报出的原则,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五、应急监测仪器设备

  1、配备仪器设备的原则

  针对本地危险源(品)的类型和特征,有重点地添置有关的分析仪器。

  2、富阳市主要仪器设备

  六、请求

  1、建立值班制度

  应建立值班制度(值班安排见附表2),加强值班,接到指令立即联系各负责人,及时进行应急监测。

  2、建立首问职责制

  建立首问职责制,做到无论哪个部门,哪个科室,哪个人,只要接到“应急监测指令”,就有职责有义务指引帮办。在职责范围内的,要落实到底,不拖不怠;不在职责范围内的,要及时报告或移交其他部门、科室和其他人去落实。

  3、逐步健全并增高应急监测本事

  根据危险源变化情景和设备使用反馈情景,每年年末制定下年度应急监测设备、试剂、防护设施和通讯工具的提升计划,依照计划购买相应的设备。

  4、搞好应急训练,加强业务培训

  拟定演习计划,组织各种演练;加强应急监测人员业务培训,增高应急监测本事,确保能叫得应,拉得出,打得响,圆满完成应急监测任务。

  5、加强公众教育

  利用电台、电视台等消息媒介的作用,加强群众团体对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常识、污染事故报警和应急程序的了解,才能有效地减少污染事故的危害。

  监测方案(二):

  一、监测目标任务

  1、例行监测

  20xx年我市例行监测任务量为,快速检测法监测蔬菜样品23076个(其中市本级每月监测104个、县区级每个监测单位每月监测107个)、色谱检测法监测650个样品(其中市本级检测中心监测600个、全州县检测站监测50个)。

  2、乡镇监测

  我市每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每年监测样品总数500个(每月监测不少于40个,月平均41.67个)。135个乡镇共计监测67500个,详见附件1。

  3、农贸市场检测

  全年农贸市场检测室检测蔬菜样品1053100个,详见附件2。

  二、工作请求

  1、明确职责,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各县(区)各检测单位要按照通知请求,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对检测任务计划要认真研究,落实专门人员和工作经费,明确职责,做好工作安排,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确保我市检测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2、制定实施方案。根据“自治区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全区农产品(种植业)质量安全监测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农业办发〔20xx〕5号)”,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县(区)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实施方案,于20xx年6月30日前报我局安监科和检测中心,电子文档发送到。

  3、加强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资料整理。各县(区)各检测单位要注意收集、保存反映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影像资料,做好蔬菜质量安全检测样品数据的原始记录并妥善归档保存。

  4、及时反馈检测结果,严格报送程序。桂农业办发〔20xx〕5号请求,承担例行检测任务的市、县(区)各检测机构要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受检单位。发觉 有违规用药问题的,应在8小时内反馈结受检单位,并通知当地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进行查处,同时在10个工作日内将查处情景书面报告自治区农业厅(书面报告格式见桂农业办发〔20xx〕5号附件5)。乡镇监管服务站要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至县级农业部门。

  5、及时报送监测结果。各单位要按照“桂农业办发〔20xx〕5号”文件中时间接点的请求,一是及时将例行监测检测数据上传至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二是每个季度最终一个月的'18日前,将本季度例行监测报告(含附件3表格),以正式文件和电子文档形式报送我局安监科和检测中心,以免影响全市检测数据汇总上报工作;三是农贸市场检测室检测数据,当日从网上上传,4月、7月、10月、元月5日前报上季度汇总数据(附件4)至;

  6、加强督促检查。各县(区)农业局领导要加强对所属检测单位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及时发觉 和处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局在20xx年将进一步加强对各县(区)例行监测单位和农贸市场检测室工作情景的检查,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监测方案(三):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点位:2个,分别为1#安居工程和2#教师公寓,具体位置见图1。

  (2)监测项目:CO

  (3)监测频率:连续监测7天,CO监测小时浓度与日平均浓度,小时浓度获取02、08、14、20时4个小时浓度值,日平均浓度连续采样不小于18小时。

  其它大气现状指标利用已有历史资料进行补充评价分析。

  2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现有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从道路起点开始每隔300米处(共设3个点:1S——3S)在距道路边缘距离1m处进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连续监测2天,每一天监测2次(昼间和夜间各监测一次)。同时记录车流量。

  (2)选择距道路起点300米处进行交通噪声距离衰减监测,监测二天,监测距离现有道路边缘10、20、40、60、80m处的交通噪声,同时记录车流量。

  (3)24h连续噪声监测:在安居工程(最靠近该道路第1排)处进行24h连续噪声监测。

  (4)选择安居工程进行不一样高度的噪声监测,监测二天,分别监测最临路第一排建筑物一层楼前、楼后处的噪声,二层、三层、五层处的噪声。

  (5)声环境敏感点声环境现状监测:沿线主要声环境敏感点(安居工程),每个点连续监测2天,每一天监测2次(昼间和夜间各监测一次)。同时记录车流量,具体位置见图1。

  (6)监测项目:Leq、L90、L50、L103、水环境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据现场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水体有大港河和西港河。拟在大港河的上游及下游约3公里范围内布设2个断面进行现状监测,西港河现状利用已有资料进行评价。具体监测断面见表2。

  表2水环境现状调查断面布设说明(见附表1)

  监测项目:温度、pH、DO、SS、CODcr、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LAS等

  监测时间和频率:3月进行1期监测,连续采样2天,每个断面每一天采1个混合样。

  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点

  周边居民水井:在评价区域内采集3个居民点的水井。具体监测断面见表1和图1。

  表1居民水井监测布点(见附表2)

  (2)监测周期和频率

  水质监测: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大肠菌群数共9项。

  采样点深度:取样点深度应在井水位以下1.0m之内。

  水位监测:同步监测地下水水位。

  监测频率:一期一天,一天一次。

  监测方案(四):

  (一)监测目的

  及时、正确、全面地反映公司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景,为环境管理、环境污染防治供给依据,确保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物达标排放。

  (二)监测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暂行)》、《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能规范》、《进口废塑料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生产工艺过程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景和公司环评中环境监测管理请求等资料,制定本监测方案。

  (三)监测范围

  定期对公司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测。

  (四)监测请求

  1、废气监测

  监测项目:

  (1)有组织:颗粒物;

  (2)厂界无组织:非甲烷总烃、颗粒物。

  监测频次:非甲烷总烃至少每季度监测一次,其余因子监测频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监测点位:有组织废气监测——排气筒预留采样口;无组织废气监测——厂界四周。

  监测方法:委托XX市环境监测站监测。

  2、废水监测

  监测项目:pH、CODCr、BOD5、色度、SS、NH3-N、磷酸盐、石油类;监测点位:接管口。

  监测方法:委托XX市环境监测站监测。

  3、噪声监测

  监测项目:对公司厂界昼间、夜间噪声进行监测。

  监测频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监测点位:四周厂界外一米。

  监测方法:委托XX市环境监测站监测。

  监测方案(五):

  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实施条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规定(试行)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和《市XX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季行动方案》渝食安委

  按照卫生部、工业和消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的XX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卫办监督〔XX〕3号)等有关文件规定。

  结合我县实际,发〔XX〕164号)请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从而了解和分析我县食品污染水平。获得XX年自治县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数据。

  (二)及时发觉 食品安全隐患,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进行风险预警,降低我县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供给科学依据。

  (三)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供给科学依据。

  二、监测资料及职责单位

  (一)其中:检测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完成以餐用具消毒效果监测及食品监测。样品来源采取购买的形式采集(见附表1职责单位:县卫生局(疾控中心)配合单位:县

  食药监局、工商局、商务局、卫生监督所。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微生物及毒素、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等风险因素进行监测(见附表2职责单位:县质监

  局。

  (三)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见附表3职责单位:县工商局。

  (四)餐饮服务食品、餐饮具、工用具等进行监测(见附表4职责单位:县食药监局。

  (五)生猪、肉牛、山羊饲养场等畜禽养殖和预混料进行检测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和菜克多巴胺及动物疫病等进行监测。职责单位:县畜牧兽医局。

  (六)蔬菜、水果等农药残留开展监测。职责单位:县农委。

  (七)食源性疾病监测

  1.监测单位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

  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②食源性疾病(包含食物中毒)监测

  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学处理,县疾控中心协助质监、工商、食药监局等部门开展食品抽样检测。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报告。

  2.监测资料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报告。

  ②食品安全事故(包含食物中毒)监测、报告。

  三、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有关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四、保障措施

  同时每年要安排必须经费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设备投入,县财政将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本事,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顺利开展。

  五、消息通报

  及时上报县食安办,监测职责单位发觉 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或特定食物中污染水平异常增高时。由县食安办立即通报各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取措施加强监管

  监测方案(六):

  根据xx政办xxx30号《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的请求,每年开展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工作。

  一、目标

  (一)掌握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卫生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供给科学数据。

  (二)了解农村饮水工程的水处理工艺、消毒设备使用情景、覆盖人口、新建改建扩建等基础消息。

  二、范围

  全县行政区域内各行政村的农村饮用水工程。

  三、资料和方法

  (一)监测点设置

  按照磐政办(20xx)30号《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的请求,对全县12个集镇供水、253个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成品水进行检测。(详见监测点分布表)

  (二)监测方法

  水样的采集、检验和评价请求:对12个集镇供水成品水每月检测一次,对253个村集中式供水分别在每年的枯水期和丰水期抽取成品水各检测1次;水样采集、保存、运输、分析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xx)规定执行。水质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xx)有关规定请求执行。

  (四)监测指标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铝、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挥发性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氨氮。

  毒理学指标:砷、镉、铬、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

  微生物学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

  与消毒有关的'指标:根据饮用水消毒剂所用情景确定相应的指标,如游离余氯、二氧化氯等;如用二氧化氯消毒时检测亚氯酸盐,使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时检测氯酸盐。

  四、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请求开展监测工作。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须采取从现场检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质量保证措施;如按规定做现场空白、运输空白、现场平行样、现场加标样等。建立监测数据的审核检查制度,监测实施中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资料审查。

  五、监测管理及职责分工

  县卫生计生局负责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水质监测的行政管理。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水质检测、人员培训、质量控制、数据审核、数据分析,撰写技能报告,将监测结果及时报送县卫生局及有关部门,并告知县水务局。

  各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的水质采样工作,县疾控中心负责到各乡镇卫生院收集水样。

  监测方案(七):

  中心各室:

  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增高车辆使用率,节俭行政用车费的支出,确保节能监察工作需要,制定本办法:

  一、车辆使用管理和调度原则

  1、综合管理室负责中心机动车辆的调度、安全、维修、油料的管理等工作。

  2、综合管理室统一保管中心日常用车的钥匙。各室需要用车,应提前一天(特殊情景除外)经过电话向综管室报请。综管室以工作重要性、路程情景统一调配。用车完毕后,及时归还车钥匙。如不能及时归还,须向综管室说明情景。

  3、公车原则上不出借给个人私用。因特殊情景或遇有突发事情等确需私人用车时,可填写《车辆使用申报单》向综管室进行申请,在保证公务用车的情景下,由综管室向中心主任报批后方可使用。

  4、车辆调用按室用车服从中心领导(办公)用车和办案工作用车;一般工作用车服从重要突发性工作用车;外单位借车服从本单位工作用车的请求进行安排。

  5、法定工作日期间,正常工作用车的调派由综管室按本规定负责调配。法定节假日和工作时间以外用车必须经中心主任同意方可使用。否则,要追究有关人员职责,造成损失的由职责人全部负担。

  二、车辆保养和维修

  1、中心明确车辆管理人员,该同志要保养好车辆,做到每日上下班时对车辆进行一次检查,使车辆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并坚持车容整洁。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调整、清洁、小修由管理员负责,修车和结算按委办公室规定办理。

  2、按照“合理支出,节俭费用”的原则机动车维修实行申报制,车辆管理员在维修前应如实填写《车辆修理报告单》,交综管室主任审核并经中心主任同意后,报委办公室后,到定点厂维修。维修后管理员应试车验收,合格后方可给修理厂签字,并及时将本次修理费金额告知综合管理室。未经批准擅自修理车辆所发生的一切费用自负。

  3、车辆出厂维修中,如需增加修理项目,增高修理级别,必须先请示,经综管室主任报中心主任批准并商委办公室后,方可调整修理方案。

  4、未经批准,不得私自购买车辆配件、装饰、配套等用品。

  5、对车辆修理费用结算的审批,按中心主任和委主管主任签字后再由委主要领导会签的程序办理。

  6、公车加油,必须使用加油卡加油,遇特殊情景需现金加油,必须事先用电话(或面请)向综合室报请。

  三、车辆保管与停放

  1、车辆必须按指定地点停放,任何人不得私自将车辆开回家过夜,如发生车辆因私自开回家过夜而发生被盗、火灾、损失等事故或被上级机关通报,后果由当事人自负。

  2.确因工作需要,车辆需开回家过夜的.,必须事先征得中心主任同意,并确保安全不出差错。

  四、其他

  1、不得无证和酒后驾驶车辆,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自负。

  2、未经批准,擅自驾驶车辆,造成经济损失的自负。

  3、要礼貌驾驶车辆,对人为的损坏车辆要追究经济职责。

  4、本规定解释权归综合管理室,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监测方案(八):

  一、监测目的

  1、监测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

  2、发觉 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

  3、评价控制效果。

  二、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为住在新生儿

  三、监测指标

  监测总体入住新生儿医院感染率。

  四、监测方法

  1、前期准备工作监测开始前对微生物室及新生儿室、病房的.主任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

  2、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参与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器械有关感染的诊断标准。

  3、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为了能保证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资料正确、详尽,需要各级人员进取配合,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

  (1)质控医生每日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按请求正确采集标本并及时送检。标本应在采集后1小时内送往实验室(厌氧培养要在10分钟内送检)。通知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

  (2)质控护士:每日观察并登记新生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填写“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表”。

  (3)微生物室工作人:接收标本时应初步确认送检标本是否合格。在检测标本时应确认标本合格后才进行相应检测,严格遵守检验操作规程。

  五、汇总分析

  感控专职人员对数据进行整理每季度反馈,定期与科室进行交流,提出合理提议及整改措施。

  监测方案(九):

  1、工程概况

  拟建**魏家庄万达广场住宅区位于**市市中区经四路以北,顺河街以西,经二路以南,纬一路以东。住宅区划分为A、B、C、D、E五个组团。

  B组团基坑支护采用土钉墙支护形式,坑深7.0~8.5m。

  2、监测目的

  1)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供给依据。

  2)验证支护结构设计,及时反馈消息,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3)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为其它区的优化设计供给依据。

  3、监测项目

  1)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2)保留办公室的沉降观测;

  3)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

  4)坡体深层水平位移观测

  5)对施工场地内边坡、道路、纬一路、经二路及路西、路北建筑物进行巡视检查。主要包含以下资料:

  ①边坡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

  ②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景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③基坑开挖有无超深开挖。

  ④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景。

  ⑤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地表有无裂缝出现。

  4、方案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xx);

  3)《建筑基坑支护技能规程》(JGJ120-99);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xx);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能规范》(DBJ14-024-20xx);

  6)**魏家庄万达广场住宅区B区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图。

  5、测点布置

  1)基准点: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开挖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通视条件良好并便于保存的稳定位置。对于本工程,在距基坑边缘50m外的纬一路及经二路边设置三个位移观测基准点,在距基坑边缘50m外的旧有建筑物上设置三个水准观测基准点。

  2)观测点:基坑坡顶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研究到本基坑较大,观测路线较长,若过多布置观测点,则使当天的工作量过大,在定人定仪器的请求下,势必会影响监测的质量,同时也增大了监测费用。综合研究,观测点间距取30m,水平位移观测点同时作为垂直唯一的观测点。观测点采用钢钉设置在基坑边的返坡上。

  在保留办公室的四角设置四个沉降观测点。

  在基坑每侧的中心处布置测斜管,共设四个。测斜管应坚持垂直,并使一对测斜管的定向槽与基坑边线垂直。

  观测点布置示意图见图1。

  6、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

  1)监测方法及精度请求:

  ①初始值:基坑工程监测工作的准备工作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应在至少连续三次测得的数值基本一致后,才能将其确定为该项目的初始值。

  ②坡顶垂直位移及保留保留办公室沉降观测:观测仪器采用苏一光DSZ2水准仪+FS1测微器及铟瓦水准标尺。采用二级水准测量进行观测,其精度指标为: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附合闭合差≤±0.3nmm(n为测站点)。

  ③坡顶水平位移:采用拓扑康GTS-332N全站仪建立坐标系统,经过直接观测点位坐标值来确定水平位移。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1.0mm。

  ④地下水位变化:经过水位观测井用水位计观测。水位计标尺最小读数不大于10mm。

  ⑤坡体深层水平位移:在坡顶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观测前测定管顶水平位移,然后以测斜管上部管口为相对基准点用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侧向位移。观测点精度不低于1mm。

  2)观测请求:同一项目每次观测时,宜贴合下列请求:

  ①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②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

  ③固定观测人员。

  7、监测频度

  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开挖前3步深度在5m以内,可每2d观测一次,基坑开挖至5m以下及基坑开挖完成后一周内,每一天观测一次。基坑开挖至基底后一周后无明显位移时,可适当延长观测周期,每5~10d观测一次。

  2)坡顶垂直位移及建筑物沉降观测:在基坑降水时和在基坑土开挖过程中应每一天观测一次。混凝土底板浇完10d以后,可每2~3d观测一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此后可每周观测一次至回填土完工。

  3)当出现下列情景之一时,应进一步加强监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加密观测次数,并及时向施工、监理和设计人员报告监测结果:①监测项目的监测值到达报警标准;

  ②监测项目的监测值变化量较大或速率加快;

  ③基坑及周围环境中很多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线出现泄漏;

  ④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加大;

  ⑤临近的建筑物或地面突然出现很多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

  4)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8、监控报警

  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控报警值以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值控制,累计变化量的报警指标不应超过设计限制。

  本基坑坡顶水平位移报警值设为25mm,水平位移速率报警值设为连续三日大于2mmd。

  周围建筑物报警值以累计变形量、变形速率、差异变形量并结合裂缝观测确定。

  本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报警值设为15mm,倾斜报警值设为10mm,倾斜速率报警值设为连续三日大于1mmd。

  当出现下列情景时,应立即报警:

  周围建筑物砌体部分出现宽度大于1.5mm的变形裂缝;附近地面出现宽度大于10mm的裂缝;

  9、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

  1)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记录表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擦去或涂改,原始记录不得转抄。

  2)观测结果超过限差时,应进行重测。

  3)对各周期的观测数据及时处理,选取与实际变形情景接近或一致的参考系进行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

  4)对变形的分析应将变形大小和变形速率结合起来,考察其发展的趋势,并做出预报。

  5)提交当日报表及监测报告。报表中一般包含以下资料:

  标题应标明监测资料、测试日期与时间、报告编号等。测试数据和成果应供给测点编号、初始值、本次测试值、较上次测试的增量值、变化速率等。对监测值的发展及变化情景进行分析和评述,当接近报警值时应及时通报现场经理、施工人员,提请有关部门关注。

  监测报告应包含以下资料:

  ①工程概况;

  ②监测项目;

  ③各测点布置图;

  ④采用仪器和监测方法;

  ⑤监测数据处理方法;

  ⑥监测期间的工况;

  ⑦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及发展变化情景评述;

  ⑧监测结果及评价。

  监测方案(十):

  一、指导思想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明确职责,加强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严密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增高科学防控本事,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发势头,促进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覆盖率达100﹪,监测预报正确率达90﹪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不超过3‰,无公害防冶率到达90﹪以上。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治早、治小、治了”的目标。

  三、组织落实

  为确保我县20xx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落到实处,决定成立20xx年度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同志组成,同志兼任技能负责人。

  根据我县森林资源分布情景及病虫害发生规律,全县各场站配备一名测报员负责本辖区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工作(名单见《20xx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数量及职责人汇总表》)。各单位测报职责人如有调整需在3月8日前将名单报局灾害防治股。县局灾害防治股负责调查期间的技能指导与质量抽查以及全县资料的汇总上报等工作。

  四、测报点设置及监测面积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测报网络体系建设。结合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全县共设置各类测报点94个,其中:省级黄脊竹蝗专职测报点1个、市级萧氏松茎象专职测报点1个、县级测报点92个(具体为松材线虫病测报点18个,松针褐斑病测报点2个,杉木炭疽病测报点1个,油茶炭疽病测报点4个,油茶软腐病测报点4个,杨树病害测报点5个,萧氏松茎象测报点14个,松墨天牛测报点18个,松毛虫测报点12个,黄脊竹蝗测报点4个,杨树食叶害虫测报点5个,杨树蛀干害虫测报点5个)。

  全县实际监测面积726.9256万亩·次(其中:松材线虫病2×79.7976万亩,松针褐斑病2×0.9782万亩,杉木炭疽病2×1.6881万亩,油茶炭疽病2×3.2403万亩,油茶软腐病2×3.2403万亩,杨树病害2×0.1906万亩、萧氏松茎象2×69.6569万亩,松墨天牛2×82.1923万亩、马尾松毛虫监测3×78.5952万亩、黄脊竹蝗监测2×4.20xx万亩,杨树蛀干害虫2×0.1906万亩,杨树食叶害虫2×0.1906万亩)(具体详见附表)。

  五、工作请求

  (一)抓好消息的采集。今年测报工作以林业工作站、林场(厂)的测报员为主,林主、护林员为辅,各自负责辖区内的林业有害生物预警工作。要坚持点面结合和专群结合,做到测报消息真、早、准。各单位要结合营林生产和森林管护,扩大森林病虫情的监测面。要大力宣传普及森防知识,调动林主和广大林农参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进取性和主动性,为测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抓好消息的上报。各场站测报员要根据各类森林病虫害上报请求,按照“20xx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资料上报时间安排表”(见附件)时间以“测报资料”形式上报县局灾害防治股,资料上报要规范、迅速正确、全面完整、实事求是。严禁迟报、缺报、瞒报,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发生。对病虫情监测工作不及时,使病虫情蔓延成灾,造成经济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扣除森防测报补助费,并将上报资料列入年度绩效考核。

  重大、突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要及时做到一事一报,其报告资料包含基本情景、发生面积、发生程度、扩散的区域和蔓延趋势。

  (三)抓好测报工作的档案管理。建立森林病虫情消息资料建档保存制度,县、乡(场)两级对测报消息进行存档管理,分类保存。各单位设资料柜,保留本辖区内各年度采集的原始森防测报消息,并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管理,保证消息档案的完整和长期保存。

  (四)抓好测报质量检查。按照“质量为先”的请求,强化森防测报质量检查验收。严格执行森防测报检查验收制度,把森防测报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森防测报的全过程,县局将按照有关测报规定加强对各单位测报员的测报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基层监测数据的及时性正确性。

  六、经费保障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属野外作业,任务重、时间紧、作业环境高度流动分散,为确保监测预报工作顺利开展,县局将按照人社部、财政部有关林业调查规划事业单位职工野外工作津贴标准(人社部发〔20xx〕60号)优先保障工作经费。

  监测方案(十一):

  根据省环保厅《关于加强全省国控企业自行监测技能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市环保局《关于督促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工作的通知》的请求,为尽快增高全市国控企业自行监测技能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满足国控企业自行监测需要,特制定20XX年国控企业自行监测技能人员培训计划。

  一、培训对象

  20XX年市辖区内42家国家重点污染源废水、废气、污水处理厂、规模化畜禽养殖厂等具备自行监测条件的企业自测技能人员2名以上。

  请各国控企业于20XX年9月30日之前,将企业参训人员名单(见附件)上报至电子邮箱。

  二、培训范围

  企业自行监测技能培训的范围为污染源监测。污染源监测项目包含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企业环评报告书及其批复中请求开展的其它特征污染物。

  三、培训资料

  1.监测方案的编制(包含监测点位、监测范围、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等);

  2.水质及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3.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及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分析方法及其原理、干扰及消除、仪器和试剂的选择与使用、操作步骤及计算方法;

  4.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及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5.其它需要培训的资料。

  四、培训方式

  本次培训采取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授课采取集中授课方式,实际操作采取化验室现场操作培训与大气现场采样操作及现场指导培训方式进行。

  五、培训时间

  具体培训时间另行通知。

  监测方案(十二):

  为贯彻落实《环翠区20xx年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方案》,全面推进环翠区建筑工地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确保20xx年12月底前实此刻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联网,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xx年12月底前,建筑面积1万平米以上土石方建设工地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并与区住建局建管处联网,实现规模以上建筑工地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

  二、时间安排

  (一)8月1日—8月31日。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建筑工地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区建管处进行排查落实,对未按期完成的进行停工整改。

  (二)9月1日—10月31日。经过政府采购选定网络运营公司,确定联网方案。

  (三)11月1日—12月31日。对所有建筑工地视频监控系统和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进行联网调试,实现建筑工地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分管局长为组长,建管处负责人为副组长,建管处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专项部署推进建筑工程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联网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建管处安全科,孟令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工作消息统计和文字起草工作。

  (二)实行动态管理机制。

  建筑工程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工作将采用“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的方式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推进。即每周调度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工作的进度,月末对有关工作的开展情景进行通报,第三、第四季度季末对各职责人和职责单位进行考核。经过按时调度、系统总结、量化考核的动态管理机制推进建筑工程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工作的开展。

  监测方案(十三):

  为切实做好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青田县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等精神,结合我县地质灾害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请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实施《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按照“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请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加大宣传培训、调查巡查、监测预警力度,严格执行危险性评估制度,奋力增高应急处置本事;加快推进勘查治理、应急排险和避让搬迁工作,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地质灾害现状

  我县地处浙南中低山区,地势西高东低,山势陡峻,峡谷深切,残积物多。境内火山岩、花岗岩广布,断裂发育,风化作用强烈,且全年降雨量充沛,季节性降雨明显,在《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属“浙南中低山地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近年来,随着极端气候的影响和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加剧,全县地质灾害隐患呈逐年增加之势,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截止xx年底,全县共查明地质灾害点隐患点154处(包含滩坑库区新增点),涉及31个乡镇(包含油竹管委会)112个行政村,影响人口6000多人。需防治管理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有59处,其中A类点有2处、B类点有9处、C类点有38处,滩坑库区隐患点10处。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4大类型。

  三、地质灾害特征和诱发因素

  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及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规律,我县地质灾害多以中、小规模为主,有点多面广、规模小、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等特征。其诱发的主要因素为降雨异常是强降雨,其次与矿山开采、水库建设、修路建房等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也有很大的关系。

  四、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我县地质灾害现状、特征、诱发因素及今年气象趋势预测,结合历年来我县地质灾害发生的时段、类型进行综合分析,预测今年我县地质灾害易发时期集中在4月份至10月份,异常5月下旬至6月下旬的梅汛期和7月下旬至9月下旬的台汛期,为地质灾害易发和重点防范期。梅汛期降雨量50毫米以上,或连续大雨3天以上、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台汛期台风影响发生强降雨时至台风过后降雨停止后48小时时段,是地质灾害易发和重点防范时段。该时段极易发生山区浅表层风化残坡积土层和碎屑岩体滑坡及滑坡泥石流等类型的地质灾害。由于矿山开采、水库建设、修路建房等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以及由强降雨造成的泥石流也有较高的发生率。

  五、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现状、规模、稳定性、危害程度和趋势预测,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如下:

  (一)A、B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具体是鹤城镇鹤东村山头天然村、山口镇大安村彭山天然村、乡陈须村底吴山天然村、乡雄溪村、镇内冯村坑口天然村、乡石平川村(横坑)、乡吴山村、岭根乡黄驮山村马坳天然村、鹤城镇陈山村沙降天然村、汤垟乡西天村、仁庄镇莲头村等11处。

  (二)C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具体是小舟山乡丁坑村、万阜乡白岩前村、巨浦乡徐山村桐桥天然村、腊口镇张庄村马岭头天然村、船寮镇雷石村牛埠天然村、大路村山后天然村、黄垟乡底项村龙潭背天然村、石平川村中心小学门口等38处。

  (三)滩坑库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目前已查明10处,主要分布于北山镇、岭根乡等2个乡镇。分别是北山镇马岭桥、格坑村、万阜圩、上贵府、西斜、郎回源口、垟村、白岩村、岭根乡驮田坪、吴山埠等10处。

  (四)矿山边坡及采空区。主要分布于黄垟乡钼矿区和山口镇叶腊石矿区等开采矿山和废弃矿山。

  六、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防治职责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职责、人员、投入和措施到位。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交通、水利、农业、林业、建设、教育、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做好本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各矿业法人和北海水力发电有限公司要负责做好本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各乡镇政府按照与县政府签定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职责书请求,进一步落实职责,完善措施,健全防灾网络,切实抓紧抓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二)制定方案,落实防治职责

  县国土资源局应会同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依据县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在总结上年度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地质灾害现状、类型、规模、危害性等实际情景,制定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包含地质灾害概况、趋势预测、重点防范期、防治重点、监测和防灾职责人等有关资料,要有明确防治任务、防治职责人和防治措施,并报县政府批准后并公布实施,作为指导年全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三)加强排查,完善防灾网络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及时组织力气对已查明需监测和新发觉 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区),在汛期前开展全面排查工作。分析其发展趋势、确定危险程度,并根据实际编制各点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明确组织机构、预警信号、转移路线、避灾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有关资料,并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同时,要落实防治监测人,签订职责书,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区)设立警示牌,对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做到排查到位,职责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

  (四)落实制度,增高处置本事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在梅汛、台汛期地质灾害高发、多发时段,认真落实好值班、巡查、监测、预警预报、应急避险等制度,将地质灾害防范各项工作延伸到基层,把任务措施落实到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区)。同时要保证群测群防网络和预警预报系统正常运转,有效确保影响区的群众安全度汛。对经常或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要地区,异常是滩坑库区和矿山采空区,要严密巡查监测并及时预警。坚持把日常监测与重点监测相结合,重点防范期实行24小时监测制度。若临灾或发生灾害时,要及时组织人员开展抢险救灾工作。临时避让回迁工作应警惕雨后发生滑坡滞后活动的可能性,避免突发性、灾害性天气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增高应急处置本事。

  (五)加强宣传,增强防治意识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法律规定和科学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要利用地球日、减灾日、土地日等特殊节日,组织针对性强的宣传教育活动和公益活动。农村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要继续把宣传教育的重点放在基层,经过分散或集中培训的形式,或是在重要隐患点(区)开展实地演练工作,不断增高全社会和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异常是不断增高危险区群众防灾自救本事。

  (六)调查评估,把好灾害源头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内的城镇规划、工程建设和实施旧村改造、新村选址、私人建房等建设项目,要及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从源头上杜绝人为诱发地质灾害。要加强新增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评价,及时查明各点现状特征,评价出稳定性和危害程度,提出措施提议,并督促落实到位。

  (七)加大力度,推进搬迁治理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和任务请求,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治理、应急排险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争取在12月底前启动山口镇彭山村第二批安置户建房,完成鹤城镇山头村集中安置点场地平整、挡墙边坡建设,并完成汤垟乡西天村和小舟山乡丁坑村等2个治理和船寮镇雷石村、仁庄镇莲头村等2个应急排险任务。要根据有关规定,及时推进全县废弃矿井治理工作,确保完成53%的治理任务,及时消除和减少矿区地质灾害隐患。同时按照地质灾害“三同时”请求,加强配套建设边坡治理工程监督检查,发觉 问题及时处理到位。

  监测方案(十四):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公共法则规律、请求,为了创立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保障我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制订我镇公共场所监测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为依据,本着对全镇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确实为创立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环境为宗旨,促进胡寨镇在礼貌中发展。

  二、目的

  经过对开展公共卫生场所的监督工作,为消除因公共卫生不良因素引发的疾病做好前期工作和提议。到达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流行,更好的确保我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目的。

  三、监督检测资料和类别

  (1)资料:

  1、水质

  2、顾客用品和卫生设施

  (2)类别

  1、发证、复证检测

  2、日期检测

  3、事故检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调查)

  4、政府部门委托监测

  四、时间安排及工作请求

  (1)时间安排

  1、卫生许可证申请办理或年度复审受理时,在8个工作日内完成,请求全面办理无一漏拉。

  2、每年要上级领导请求,进行一次日期性卫生监督检查

  3、在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及时进行监测

  (2)工作请求

  1、对公共场所依法进行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在发放过程中,无卫生监测报告或检测不贴合《公共卫生标准》的要延期发放或对其警告,卫生检测合格方可发放卫生许可证或复证。

  2、在监测过程中要按照卫生监督监测请求开展,公共卫生监测工作,不得弄虚作假。

  3、要根据季节和疾病多发时间开展工作配合县疾控卫生监督所监测,监测覆盖率达100%。

  4、进取做好预防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及时准备的给县疾控卫生监督所创造有利条件。

  监测方案(十五):

  一、时间及科目

  20xx年6月26日。

  二、科目

  1——6年级语文、数学3——6年级英语

  上午:8:30--10:00数学(90分钟),10:30--11:30英语(60分钟);

  午时:14:30--xx:30语文(120分钟)。

  三、命题与制卷

  由教科中心根据本期教材和课程标准请求,统一命题,统一制卷。

  四、监测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其中英语学科有听力测试)。

  五、实施:

  1、黄志祥校长为本校考点主任。

  2、考室布置:

  (1)每个年级分为三个考室,单人单座,按各班学籍号顺序呈“S”形编排学生座位。注意座位间隔均匀并坚持适当距离,不得过窄。

  (2)桌凳排列整齐,地面坚持清洁,桌斗内的杂物和纸屑要清除干净,考室内剩余的课桌整齐排在考室后面,考场四周墙上不能保留与考试资料有关的文字,图画。

  (4)请各负责教师在6月25日午时布置好考室,学校进行检查。

  3、监测信号:二铃一哨。

  (1)开考铃:开始考试。

  (2)提醒哨:下考前15分钟,主监考提醒学生还有15分钟。

  (3)终考铃:考试结束。

  4、监考:

  (1)请监考教师提前15分钟到教导处领试卷,提前5分钟发试卷.

  (2)本次监测实行交叉监考,每考室设两名监考人员。

  (2)监考人员要注意着装和仪表,不要穿带钉的鞋进入考场。既要严肃认真地维护考场纪律,又要态度和蔼地热心关心考生,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阅卷与评价

  1、监测科目实行分组流水阅卷。

  2、请各组统一阅卷地点、时间。

  3、各任课教师负责数据统计与分析评价工作。

  附:

  20xx春季期终监测安排表

  年级考室考室布置监考教师巡视

  监测方案(十六):

  为了确保放射源周围环境的安全,了解放射源拟用位置周围环境的辐射现状,特制订本计划。

  一、委托山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站承担放射源拟用位置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的监测。

  二、对于放射源周围辐射环境背景值监测,按GBT14583《环境地表γ剂量率测定规范》进行,对于放射源安装后周围辐射环境的监测,按HJT61-2001《辐射环境监测技能规范》进行。监测数据认真记录,妥善保存,并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三、检测资料:放射源运行期间,监测的资料主要是周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的监测。

  四、监测频次:

  1、放射源正常运行时,每年进行两次监测,数据存档备案;

  2、放射源进行维修前后,应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3、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处理前后对其周围环境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4、放射源退役时,应进行一次退役监测。

  五、监测点的位置:

  1、放射源正常运行和维修前后的监测点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处;

  2、发生事故时监测点的位置为: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区域。

  3、放射源退役时的监测点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处、过去安装或存放场所。

  监测方案(十七):

  一、基坑安全自查的项目

  1、支护结构监测

  ①支护结构压顶梁变形监测

  ②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侧向位移监测

  ③支护结构应力监测

  2、水平及竖向支撑系统监测

  ①支撑结构轴力监测

  ②支撑结构两端点的差异沉降监测

  ③坑底结构回弹监测

  ④立柱内力监测

  ⑤立柱沉降监测

  3、水工监测

  ①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

  4、环境监测

  ①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

  ②周边道路变形监测

  二、监测布置方案

  1、支护结构顶面垂直及水平位移监测

  在连续墙顶部的支护结构上布设A1~A120共计120个监测点,点距约为9m,保证每个支护结构与支撑节点均有一个监测点,点位用一金属标志头埋设于支护结构顶部。

  2、支护结构侧向变位监测

  在支护结构内埋设带导槽PVC塑料管,以跟踪支护结构位移。选择在可能产生较大变形的部位,共布设9孔(C1~C9),深度同桩墙深。为保证成孔率,另布置3个备用孔(C10~C12),共计12孔。PVC塑料管外径70mm,所有测斜管埋设中,测斜管的导槽必须垂直于基坑边。先行埋设的测斜管用细铁丝按导槽方向固定在钢筋笼上。埋设于检查孔的测斜管需用干燥黄砂密实测斜管与钢管内壁间的空隙。

  3、支护结构钢筋应力监测

  在支护结构内布设钢筋应力测点,共布设10个断面,即G1~G10,每断面在迎土、迎坑面各埋设一个钢筋应变计;根据本工程的设计方案,自支护结构钢筋笼顶端向下5m布设1只应力计,钢筋笼底端向上也按5m距离布设一只,另六只以2.5m间距均布,这样每个应力测孔共16只应力计。这样在支护结构内共布设160只应力计,用于监测地下支护结构应力分布。应力计直径与钢筋主筋相同。应力计导线在支护结构内用软绳统一固定在主筋上,在连续墙顶部用钢套管保护,引出地面,接入接线盒内保护,不受施工破坏。

  4、支撑结构轴力监测

  在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内埋设混凝土应变计和钢筋应力计来测定支撑轴力,第一道支撑共布设5点为Z1(1)~Z5(1);第二道支撑共布设10点为Z1(2)~Z10(2);第三道支撑共布设12点为Z1(3)~Z12(3),第四道支撑共布设8点为Z1(4)~Z8(4)。每个点设2只应力计,放置于钢筋混凝土支撑的左右二侧。共计70只应力计。

  5、腰梁内力监测

  在腰梁钢筋上布设内力监测点,第一道支撑不设点,第二、三、四道支撑每道设5点(YLl~YL4),每点设4只应力计,放置于腰梁断面的上下左右两端,共计60只应力计。

  6、基坑内立柱内力监测

  在立柱桩中选择2根立柱布点(N1~N2),在其底部布置钢筋应力计,以测定其受力情景。在立柱底部的钢筋笼中的下端布置一组(3只,以800对称布置)的钢筋应力计,应力计与钢筋笼绑焊,导线经过PVC软管引至地面。每立柱布置3只,共计6只钢筋应力计。

  7、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

  坑内水位的监测主要利用停止降水的降水井轮流观测。坑外设9个测孔D1~D9;采用钻机埋设53mm的PVC管。

  8、立柱沉降监测

  布设L1~L10共计10个监测点,点位用一金属标志头埋设于立柱顶部。

  9、基坑周围原有建筑物及道路管线的沉降监测

  基坑周围原有历史建筑物有兴业银行、交通饭店、惠中饭店、劝业场、新中国文化商厦、工商银行、陶陶鞋业专卖店、金房宾馆、邮政报刊发行局等需作沉降监测,在几个重点历史建筑物上布设实时自动沉降监测点各一个。

  基坑周围有和平路步行街,滨江道步行街,哈密道,兴安路等道路,下头管线分布极为复杂,需作管线沉降监测,每隔30~40m布置一个监测点。

  10、基坑回弹监测

  基坑回弹是基坑开挖对坑底的土层的卸荷过程引起基坑底面及坑外必须范围内土体的回弹变形或隆起。基坑回弹监测可采用回弹监测标和深层沉降标两种,当分层沉降环埋设于基坑开挖面以下时所监测到的土层隆起就是土层回弹量。

  本工程基坑深度大面-16.00m,局部-18.00m,分为1a,1b,2区等几个区域,所以共布设4个回弹监测点。观测基准点选择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以外的稳定位置。

  三、基坑安全的日常巡视

  1、地下连续墙监测

  根据设计请求,为保证基坑开挖、基坑周边构筑物、结构施工安全,基坑施工应与现场实时监测相结合,根据现场所得的消息进行分析,及时反馈并通知有关人员,以便及时调整设计、改善施工方法,到达动态设计与消息化施工的目的。

  基坑开挖期间土方每开挖一步进行一次观测,每道支撑施工前后各进行一次观测,其他时段每3~5天测一次。基坑开挖至槽底15天后,每7天观测一次,直到基础施工完毕。当遇大雨以及测量位移发生突变等特殊情景时,适当加密观测次数。

  2、地下连续墙内外侧钢筋压力监测

  基坑开挖期间土方每开挖一步进行一次观测,每道支撑施工前后各进行一次观测,其他时段每3~5天测一次。基坑开挖至槽底15天后,每7天观测一次,直到基础施工完毕。当遇大雨以及测量位移发生突变等特殊情景时,适当加密观测次数。

  3、地下连续墙顶水平位移及垂直沉降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开挖前测量三次,取其均值作为初始值,基坑每开挖一步时每一天观测1次,全部开挖完后两天观测1次,雨季中到大雨后观测一次,垫层完成后3-4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变形值不大于30mm。测出观测点坐标值,计算出水平位移值。

  垂直沉降监测:基坑开挖前测量3次取其均值作为初始值,基坑每开挖一步时每周观测1次,全部开挖完后每月观测2次,并做好记录。

  四、自查以及分析、处理的程序

  依据本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方针和安全生产目标,成立项目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负责,并指定安全项目经理具体负责日常安全施工。由安全项目副经理、安全项目经理、专业职责工程师,各分包单位等各方面的管理人员组成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其中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职责人。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安全职责,检查督促各级、各部门切实执行安全施工职责制。组织全体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安全施工会议,经常巡视施工现场,发觉 隐患,及时处理。

  监测方案(十八):

  为深入推进“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活畜养殖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的违法行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测计划〉的通知》精神和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2013年养殖场(户)“瘦肉精”专项监测工作的通知》的请求,结合我县畜牧养殖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抽检实施范围

  全县所有生猪规模养殖场(户)、生猪屠宰场、山羊规模饲养场(户)和肉牛规模饲养场(户),以及饲料生产厂。

  二、监测实施对象

  抽样对象:85kg以上生猪及待(在)宰生猪、山羊、肉牛尿,以年出栏50—500头的生猪养殖场(户)、年出栏10—100头的肉牛养殖场(户)和年出栏20-200只肉羊养殖场(户)为重点。根据实际情景,适当兼顾其他规模的生猪、肉羊养殖场(户)、肉牛养殖场(户)和育肥猪饲料。

  三、监测实施项目

  采用育肥后期的生猪、肉羊、肉牛尿液和配(混)合饲料,监测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

  四、抽样实施单位

  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抽样,有关科站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协调配合。

  五、监测实施请求

  1、监督抽检工作分两个阶段实施,同一养殖场(户)不得重复抽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要按时完成市上下达任务,分别于4月30日、9月30日前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抽检结果、总结分析报告以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形式报送市兽药饲料检测所。

  2、每次抽检结果回到各养殖场(户)。对于出现疑似阳性样品,要立即对饲养的活畜采取临时控制措施,要迅速将筛查出的阳性样品送市兽药饲料检测所作确证检测,对确证检出“瘦肉精”的养殖场(户),要依法从严查处,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追查。

  3、严格按照农业部和市农委的请求进行抽样、检测和结果判定。

  监测方案(十九):

  为了解我县儿童预防接种后的血清学效果和疫苗可预防疾病的人群免疫屏障水平,进一步评估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做好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控制工作,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列》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特制定县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方案。

  一、监测资料

  目标人群针对乙肝、麻疹、风疹和甲肝等传染病的免疫水平。

  二、监测范围、对象和人数

  (一)范围:镇、镇、乡。

  监测对象及人数三个乡镇3-14岁儿童共计120名儿童。乡(镇)监测目标人群数见附表1。每个年龄组,各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针对传染病监测样本量为40份。年龄组中各年龄段采样应均衡。

  三、调查方法及时间

  (一)调查方法随机抽取3-4岁、5-6岁、7-14岁儿童各40名,每个年龄组随机均衡抽取城镇和乡镇儿童,年龄组中各年龄段采样人数应均衡。

  (二)调查时间:2016年10月12日-15日

  四、采血资料及请求

  (一)对调查目标儿童均填写《疫苗针对传染病监测个案调查表》(附表2),儿童疫苗接种史可在儿童预防接种客户端导出,或根据儿童接种证、卡、册等资料正确登记,由各乡镇专干负责填写。

  (二)采血调查的组织工作

  由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负责采集血液标本,采样编号由9位数字组成,前6位是县(市)国标码,后3位是监测儿童数。

  (三)采血请求

  无菌采血,对所有调查对象均采集静脉血4毫升,及时分离血清,注意离心时避免发生溶血现象,离心后立即将血清冷冻(避免反复冻溶),请求冻存在螺口管内;每份血清不少于2毫升,管子上要标清楚序号,并和送检单上序号一致。冷藏运输,-20℃保存待检。

  监测方案(二十):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政府将环境保护作为要落实的实事之一的规划,进一步认真贯彻《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在少先队中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使广大少先队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环境保护习惯、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开创小学环境教育的新局面。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现已成为中国尤其是北方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有可能成为本世纪比能源紧缺更为严重的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工业的飞快发展、交通的发达,空气同样爱到巨大的压力。所以为改变天然环境出现恶劣的情景,必须从青少年一代开始着手教育,让他们懂得珍惜水资源,保护空气环境不受污染。

  二、研究对象

  现阶段世界各地环境被污染得最利害的就是水资源及空气,所以学校所开展的监测活动主要研究对象就是水、与空气。经过监测与简单研究使少先队员们基本认识水与空气的一此常识。

  三、活动的开展

  由学校在少先队群体中选出一些对环境重视和对科学感兴趣的同学专门成立研究、监察小组,平时在负责教师的带领下定期在预定的河流和地方进行水与空气抽样,并在学校的科学实验室中对此项工作进行研究与分析。

  四、宣传活动

  除经过对水与空气进行监测外,还要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对研究后的结果以报告的形式记录,并在学校中进行发表,让广大教师和少先队员们得到认识。从而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

  监测方案(二十一):

  一、工作目标

  以落实《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和保障环境安全为重点,全面检查我县有关企业环境监测本事情景,督促落实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督促企业整治环境污染隐患,着力处理群众投诉与环境信访问题,奋力改善环境质量。根据市环保局2014年加强环境监测本事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检查时间

  2014年3月6日至8月3日

  三、检查资料

  (一)大气污染监测本事建设情景。主要是县水泥厂和县机动车辆检测厂。

  (二)废水污染监测本事建设情景。主要是矿业采矿区和选矿区、集团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

  四、组织安排

  (一)根据省、市环保部门的安排和请求,由环境监察的大队对重点区域、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觉 的问题当场提出整改意见,对发觉 的违法行为当场下达法律文书,限期进行整改或给予处罚。

  (二)对重点区域、企业进行梳理、检查、统计完成后,召集有关企业负责人会议,明确专项检查的重要意义,并逐个指出问题,提出整治请求和时限,请求企业明确表态,确保整治到位。

  (三)采取明查、暗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重点企业进行督查,检查企业在专项行动中发觉 的问题是否进行了整改,整治的效果怎样,对拒不整改或整治效果不好的企业下达处罚通知并直接曝光,持续坚持执法检查的高压态势。

  (四)在8月底,将专项检查工作总结及专项检查情景及时报送市环境监察支队。

  监测方案(二十二):

  为了保证我院的门诊医疗质量缩短病人就诊、检查、治疗、取药的等候时间增高病人对门诊诊疗工作的满意度特制定本办法。

  一、门诊流量监测

  (一)门诊流量监测应包含以下消息每个诊室尚未接诊人次,还应包含超声科、检验抽血处等医技科室的等候人数。

  (二)我院对门诊流量实行实地监测由门诊办公室负责上午10:30及午时4:00各监测一次,门诊办公室应定时巡查门诊各楼层对门诊流量实行实地监测。

  二、医疗资源调剂

  (一)门诊办公室有权对全院医疗资源进行调剂以满足门诊工作的需要。

  (二)各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应进取配合门诊办公室的医疗资源调剂工作15分钟内按请求派遣医生或其他工作人员支援门诊工作。

  (三)门诊办公室根据门诊流量监测获得的等候诊疗的病人数量、实际供给服务的医生数或窗口数、每个医生或窗口接待病人的平均速度确定为尚未诊疗的病人供给服务需要的时间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工作人员或服务窗口。

  (四)对于偶发的很多病人等候诊疗的事件,门诊办公室通知有关科室主任或住院部增派医生或增加窗口支援门诊工作。

  (五)如果某个科室经常出现很多病人等候诊疗的事件,门诊办公室应协同该科室开展质量改善项目,经过流程重建等措施处理问题。

  监测方案(二十三):

  一、监测目的

  1、监测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

  2、发觉 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

  3、评价控制效果。

  二、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为住在新生儿

  三、监测指标

  监测总体入住新生儿医院感染率。

  四、监测方法

  1、前期准备工作监测开始前对微生物室及新生儿室、病房的主任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

  2、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参与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器械有关感染的诊断标准。

  3、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为了能保证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资料正确、详尽,需要各级人员进取配合,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

  (1)质控医生每日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按请求正确采集标本并及时送检。标本应在采集后1小时内送往实验室(厌氧培养要在10分钟内送检)。通知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

  (2)质控护士:每日观察并登记新生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填写“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表”。

  (3)微生物室工作人:接收标本时应初步确认送检标本是否合格。在检测标本时应确认标本合格后才进行相应检测,严格遵守检验操作规程。

  五、汇总分析

  感控专职人员对数据进行整理每季度反馈,定期与科室进行交流,提出合理提议及整改措施。

  监测方案(二十四):

  为了解我县儿童预防接种后的血清学效果和疫苗可预防疾病的人群免疫屏障水平,进一步评估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做好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控制工作,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列》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特制定县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方案。

  一、监测资料

  目标人群针对乙肝、麻疹、风疹和甲肝等传染病的'免疫水平。

  二、监测范围、对象和人数

  (一)范围:镇、镇、乡。

  监测对象及人数三个乡镇3—14岁儿童共计120名儿童。乡(镇)监测目标人群数见附表1。每个年龄组,各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针对传染病监测样本量为40份。年龄组中各年龄段采样应均衡。

  三、调查方法及时间

  (一)调查方法随机抽取3—4岁、5—6岁、7—14岁儿童各40名,每个年龄组随机均衡抽取城镇和乡镇儿童,年龄组中各年龄段采样人数应均衡。

  (二)调查时间:20xx年10月12日—15日

  四、采血资料及请求

  (一)对调查目标儿童均填写《疫苗针对传染病监测个案调查表》(附表2),儿童疫苗接种史可在儿童预防接种客户端导出,或根据儿童接种证、卡、册等资料正确登记,由各乡镇专干负责填写。

  (二)采血调查的组织工作

  由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负责采集血液标本,采样编号由9位数字组成,前6位是县(市)国标码,后3位是监测儿童数。

  (三)采血请求

  无菌采血,对所有调查对象均采集静脉血4毫升,及时分离血清,注意离心时避免发生溶血现象,离心后立即将血清冷冻(避免反复冻溶),请求冻存在螺口管内;每份血清不少于2毫升,管子上要标清楚序号,并和送检单上序号一致。冷藏运输,—20℃保存待检。

  监测方案(二十五):

  一、时间及科目

  20xx年6月26日。

  二、科目

  1——6年级语文、数学3——6年级英语

  上午:8:30——10:00数学(90分钟),10:30——11:30英语(60分钟);

  午时:14:30——xx:30语文(120分钟)。

  三、命题与制卷

  由教科中心根据本期教材和课程标准请求,统一命题,统一制卷。

  四、监测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其中英语学科有听力测试)。

  五、实施:

  1、黄志祥校长为本校考点主任。

  2、考室布置:

  (1)每个年级分为三个考室,单人单座,按各班学籍号顺序呈“S”形编排学生座位。注意座位间隔均匀并坚持适当距离,不得过窄。

  (2)桌凳排列整齐,地面坚持清洁,桌斗内的杂物和纸屑要清除干净,考室内剩余的课桌整齐排在考室后面,考场四周墙上不能保留与考试资料有关的文字,图画。

  (4)请各负责教师在6月25日午时布置好考室,学校进行检查。

  3、监测信号:二铃一哨。

  (1)开考铃:开始考试。

  (2)提醒哨:下考前15分钟,主监考提醒学生还有15分钟。

  (3)终考铃:考试结束。

  4、监考:

  (1)请监考教师提前15分钟到教导处领试卷,提前5分钟发试卷。

  (2)本次监测实行交叉监考,每考室设两名监考人员。

  (2)监考人员要注意着装和仪表,不要穿带钉的鞋进入考场。既要严肃认真地维护考场纪律,又要态度和蔼地热心关心考生,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阅卷与评价

  1、监测科目实行分组流水阅卷。

  2、请各组统一阅卷地点、时间。

  3、各任课教师负责数据统计与分析评价工作。

  监测方案(二十六):

  一、监测目的

  经过对各监测点开展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卫生监测,系统地了解饮用水卫生基本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发觉 和处置饮用水安全隐患,防范饮用水污染危害人群健康,为加强我县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供给依据和技能支持。

  二、监测范围

  20xx年县被纳入省饮用水卫生监测项目县。根据我县行政区划和地理分布情景,按照省卫计委分配的监测任务量和监测点设置原则,重点开展全县城镇、农村居民集中式、分散式供水、学校自建设施供水水质监测,加强对供水单位的卫生监测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处置供水卫生安全隐患。

  三、监测点设置

  (一)城区监测点

  市政供水:共设6个点,在我县县城所在地的县自来水厂设置1个出厂水监测点,在城区按不一样方位分散设置5个末梢水监测点。具体监测点包含后河污水处理厂、王家岭小雷子门面、卫生局办公楼、县交警大队(邓家坝)、兴发小区云峰诊所。

  (二)乡镇监测点

  1.集中式供水:监测点范围涵盖全县所有乡镇,每个集中式供水水厂设置1个出厂水监测点和1个末梢水监测点。

  2.学校自建设施供水:按照“选择2所采用自建设施供水的学校纳入监测网”的请求,我县设置普安小学、湘坪期望小学2个监测点。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

  四、监测资料和方法

  (一)基本情景调查:监测城市(县、农村)饮用水状况、供水单位、监测点等基本消息调查。

  (二)水质检测指标和频次: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xx),县城区和乡镇监测点监测指标为水质常规指标(放射性指标不请求)和氨氮指标。

  常规指标(至少检测前面的31项)。具体指标为:1色度,2浑浊度,3臭和味,4肉眼可见物,5pH,6铝,7铁,8锰,9铜,10锌,11氯化物,12硫酸盐,13溶解性总固体,14总硬度,15耗氧量,16挥发性酚类,17阴离子合成洗涤剂,18氨氮,19砷,20镉,21六价铬,22铅,23汞,24硒,25氰化物,26氟化物,27硝酸盐氮,28三氯甲烷,29四氯化碳,30菌落总数,31总大肠菌群。当水样检出总大肠菌群时,应进一步检验32耐热大肠菌群。

  消毒剂指标:33游离余氯

  各监测点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各检测1次。根据今年的工作实际,8-9月份完成丰水期检测,10-11月份完成枯水期检测。

  (三)水样采集与保存: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T5750.2-20xx)执行。各类监测点水样采样位置:出厂水应当位于水处理完成后进入输送管道前的取水口处,末梢水一般应当为用户水龙头处,二次供水应当为蓄水池或水箱出水口处,学校自建设施供水应当为用户取水口处,分散式供水应当为家庭储水器内。

  (四)水质检验与评价。水质检验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xx)执行。水质评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xx)执行。

  五、结果报告

  监测发觉 严重的水质和健康危害问题,应当及时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进行调查处理。

  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消息(表3-7)经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分布式应用系统”上报,地址为:;

  城区饮用水水质监测消息(表1,2,8)经过“国家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消息系统”上报【系统正在完善中,请先准备好纸质报表】,水质监测本事调查数据直报期限为11月30日,其它数据上报需在年内完成。原始资料归档备查【所有表格都要有完整记录和审核签字的纸质资料】。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将饮用水水质监测消息经过“国家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消息系统”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水质监测本事调查数据直报期限为11月30日,其它数据上报需在年内完成。原始资料归档备查。

  六、质量控制

  (一)承担水质实验室检测的机构,必须经过计量认证或国家实验室认可,建立实施全过程质量保证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使用快检设备开展现场水质检测,必须经过仪器校验。

  (二)承担各项监测任务的专业人员,必须经过有关专业技能培训,统一工作标准和请求。

  (三)经过网络直报的监测数据资料要采取严格的质量审核制度,指定专人担任审核员,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后方可上报。未经过审核的消息,应当在消息退回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订正,并重新上报。

  七、工作分工

  为圆满完成20xx年饮用水卫生监测任务,县卫生计生局成立全县生活饮用水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人员名单如下:

  县卫生计生局制订本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及时将监测消息报告县政府,并通报县水利、建设等有关部门。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按请求完成辖区内水样采集、实验室检测、现场卫生学调查、监测结果分析、总结报告等工作。

  监测方案(二十七):

  为进一步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活动,20xx年县畜牧食品局将组织实施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违禁药物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县范围内养殖企业(场、户)、部分屠宰场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监测。具体方案如下:

  一、监测范围

  全县范围内商品猪养殖企业(场、户)和部分屠宰场。重点监测必须规模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农业部抽检中检出“瘦肉精”的地区、群众举报使用瘦肉精的地区以及突发事件涉及的地区。

  二、监测资料

  育肥猪、肉牛、羊尿液中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

  三、监测方式

  采取普查和随机抽查,并在抽样现场实施快速检测(初筛)。初筛结果为阳性的可疑样品及时送省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确认。

  四、任务分配

  (一)各镇畜牧兽站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瘦肉精”专项监测工作,县将按照市局安排按期完成全县监测任务。普查抽检,对养殖生猪50头以上、牛10头以上、羊30只以上的养殖场实现全覆盖抽检。普查抽检以外的抽查任务县局另行安排。

  (二)初筛所用快速检测试剂条由省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统一采购,县局将根据全年任务分配量按季度到市局生产流通科领取。

  五、结果报送

  各镇畜牧兽站的检测数据由县局统一上报市局。

  六、抽样请求

  (一)抽样方法

  按照《猪肉、猪肝、猪尿抽样方法》(nyt763-20xx)规定执行。每次抽样必须有两名及以上人员参加。

  (二)抽样比例

  根据商品猪养殖企业(场、户)存栏猪数量按照500:1的比例抽取,但最多每次不超过5头。屠宰企业(点)根据每批待宰猪数量(以产地检疫证为准)按照100:1的比例抽取,每批不超过3头。

  (三)样品留存

  初筛(快速检测)为阳性的可疑样品分成三份,每份不少于30ml,一份留作复检样品,一份留作备份样品,一份留作确认检测。三份样品经受检单位代表和抽样单位人员签字封样后送省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阴性样品不留样。

  七、工作请求

  (一)各镇畜牧兽站要高度重视“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要将此次专项监测任务的完成情景纳入本年度目标考核。

  (二)各镇畜牧兽站要认真组织实施“瘦肉精”专项监测,科学分配全年监测任务,保证每个季度的任务量相对均衡,每个养殖场(户)全年至少覆盖一次,避免专项监测出现盲段和盲区。同时要异常加强重要节假日前的监测。

  (三)检测对象限育肥猪和肉牛、肉羊,不得对仔猪、种猪、奶牛等进行抽查。

  (四)参与监督抽查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真实性。

  (五)专项监测统一使用省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供给的抽样单和检测记录表,并有两名抽检人员的签字和受检单位的签字盖章。

  (六)未经省局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引用和公布监测结果。

  监测方案(二十八):

  根据xx政办xxx30号《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的请求,每年开展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工作。

  一、目标

  (一)掌握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卫生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供给科学数据。

  (二)了解农村饮水工程的水处理工艺、消毒设备使用情景、覆盖人口、新建改建扩建等基础消息。

  二、范围

  全县行政区域内各行政村的农村饮用水工程。

  三、资料和方法

  (一)监测点设置

  按照磐政办(20xx)30号《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的请求,对全县12个集镇供水、253个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成品水进行检测。(详见监测点分布表)

  (二)监测方法

  水样的采集、检验和评价请求:对12个集镇供水成品水每月检测一次,对253个村集中式供水分别在每年的枯水期和丰水期抽取成品水各检测1次;水样采集、保存、运输、分析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xx)规定执行。水质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xx)有关规定请求执行。

  (四)监测指标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铝、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挥发性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氨氮。

  毒理学指标:砷、镉、铬、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

  微生物学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

  与消毒有关的指标:根据饮用水消毒剂所用情景确定相应的指标,如游离余氯、二氧化氯等;如用二氧化氯消毒时检测亚氯酸盐,使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时检测氯酸盐。

  四、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请求开展监测工作。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须采取从现场检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质量保证措施;如按规定做现场空白、运输空白、现场平行样、现场加标样等。建立监测数据的审核检查制度,监测实施中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资料审查。

  五、监测管理及职责分工

  县卫生计生局负责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水质监测的行政管理。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水质检测、人员培训、质量控制、数据审核、数据分析,撰写技能报告,将监测结果及时报送县卫生局及有关部门,并告知县水务局。

  各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的水质采样工作,县疾控中心负责到各乡镇卫生院收集水样。

  监测方案(二十九):

  各县级医疗机构、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为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川疾发[2011]93号)请求,切实加强全县手足口病监测工作,防止我县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生,减少重症病例、严防暴发疫情的发生,根据我县实际,特制订工作方案:

  一、疫情监测

  1、疫情报告

  1.1、散发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接诊的'贴合手足口病病例定义的所有病例进行网络报告,按法定丙类传染病管理。

  1.2、聚集性病例报告: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觉 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局部地区或团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消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息报告。

  暴发定义:局部地区或团体单位发生手足口病(1周内同一幼托机构学校发生2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罹患率到达20%时,或幼托机构学校发生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

  聚集性定义: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团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天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2、病原学监测

  2.1、监测时间:20xx年1月至12月。

  2.2、监测对象及资料:

  散发病例监测:县医院每月采集7例,县妇幼保健院每月采集3例散发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或疱疹液送交县疾控中心。

  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集所有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有关标本或尸检标本,每起暴发疫情应采集不超过10份病例标本,24小时内送县疾控中心。

  3、个案流调

  住院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为95%,暴发或聚集性病例的调查率100%。

  二、物资储备

  1、样品采集物品:县级医疗单位、各中心卫生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储备必要的病毒采样专用盒。

  2、消毒物资:各单位结合实际储备必须数量、种类消毒用品。

  三、防控有关技能方案、指南

  1、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版)》

  内含附件:

  1.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检测技能方案

  2.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

  3.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

  4.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

  2、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xx年版)》

  3、四川省手足口病病例标本送检登记表及标本采集和保存技能请求一览表

  附件: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监测方案(三十):

  一、工作目标

  以落实《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和保障环境安全为重点,全面检查我县有关企业环境监测本事情景,督促落实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督促企业整治环境污染隐患,着力处理群众投诉与环境信访问题,奋力改善环境质量。根据市环保局20xx年加强环境监测本事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检查时间

  20xx年3月6日至8月3日

  三、检查资料

  (一)大气污染监测本事建设情景。主要是县水泥厂和县机动车辆检测厂。

  (二)废水污染监测本事建设情景。主要是矿业采矿区和选矿区、集团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

  四、组织安排

  (一)根据省、市环保部门的安排和请求,由环境监察的大队对重点区域、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觉 的问题当场提出整改意见,对发觉 的违法行为当场下达法律文书,限期进行整改或给予处罚。

  (二)对重点区域、企业进行梳理、检查、统计完成后,召集有关企业负责人会议,明确专项检查的'重要意义,并逐个指出问题,提出整治请求和时限,请求企业明确表态,确保整治到位。

  (三)采取明查、暗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重点企业进行督查,检查企业在专项行动中发觉 的问题是否进行了整改,整治的效果怎样,对拒不整改或整治效果不好的企业下达处罚通知并直接曝光,持续坚持执法检查的高压态势。

  (四)在8月底,将专项检查工作总结及专项检查情景及时报送市环境监察支队。

  监测方案(三十一):

  为有效监测全县市场粮油价格变动情景,切实加强对粮油市场的宏观调控,增高应急处理本事,根据《粮食流通条例》及《县粮食应急预案》等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对象

  本县从事粮食收购、储存、销售、加工的.粮油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

  二、监测资料

  1.本县国标三等早稻、中晚稻收购价、轮换和出库销售价。

  2.本县主要成品粮油品种(大米、面粉和食用油)的批发价和零售价。

  三、监测点设立

  1.早晚稻收购、轮换及销售出库价格监测点:

  2.主要成品粮油品种批发、零售价格监测点:

  (1)县城:

  (2)乡镇:

  四、监测方法

  1.市场粮油价格监测实行周报制,工作人员每周一(节假日延顺)上午12时前到监测点实地调查粮油价格消息。

  2.经过定时定点采集的本县市场粮油价格与周边粮食交易市场价格消息作出比较,分析原因,当出现市场粮油价格异动情景,及时提出粮食预警意见与提议。

  监测方案(三十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大传染病防治执法检查力度,依法纠正、查处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法做好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监督工作,切实履行传染病防治监督职责,严格落实职责制和职责追

  究制,促进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监督检测依据

  采样检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卫生标准gb15982、1995)

  三、监督监测对象

  (一)区级发证和管辖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监督监测资料和范围

  (一)医疗机构

  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医疗废物处置、艾滋病防治、消毒剂使用情景的监督检查以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微生物培养)。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传染病疫情监测、疫情消息报告管理、疫情调查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情景。

  五、工作请求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级发证和管辖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监督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各部门加强配合,各负其责,突出重点,严格按本实施方案的请求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一)区卫生监督所职责

  负责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制定样品抽样的范围、数量、顺序、检验项目等工作,印制和填写有关表格和单据。

  (二)区疾控中心职责

  负责完成现场采样监测培养并按时出具结果报告。

  (三)监测样品抽检范围和数量

  1、治疗室、手术室、产室、婴儿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内窥镜室等科室为监测的重点部位,采样资料为空气、工作台面、无菌物品、消毒液、医护人员手表面。

  2、二级规模以上医院根据科室设置采样20—30份,乡卫生院、门诊部以及同等规模的医疗机构采样5---10份,其它诊所采样2---5份。

  六、时间安排

  6月~9月。

  监测方案(三十三):

  为了及时掌握艾滋病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流行趋势及其各种影响因素,根据《区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实施方案年-年)》文件精神和国家区域监测请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1.掌握区艾滋病性病流行状况和流行趋势。

  2.根据艾滋病性病发病情景和危险因素分析,实施艾滋病性病的干预,并为政府部门决策供给依据。

  二、监测对象

  卖淫票娼者、静脉吸毒者、孕妇、人工流产者、同性恋者、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外来流动人口。

  三、监测工作的网络建设

  1.成立区艾滋病性病防治监测工作小组和技能指导小组

  参照国家和市级的监测技能请求,制定区的监测技能文件;处理区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等。

  2.监测报告及制度

  为加强我区的艾滋病性病报告网络及制度建设,规范辖区性病门诊,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病例报告的各项规章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性病门诊病例的登记与报告制度、匿名报告制度、性病专用登记本的建立和性病报告卡的发放制度、疫情自查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性病资料的保密制度、门诊和实验室衔接制度、转诊制度等。

  3.加强实验室建设

  在年内建成市五医院、闵中心医院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并投入使用;对开设性病门诊的一级医院,请求开展淋球菌培养检验项目。每年由区卫生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医院实验室试剂来源进行检查。

  4.人员培训

  对区内所有医疗单位开展有关艾滋病性病防治培训,重点掌握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各种法律法规、国家最新诊疗技能,经考试合格上岗。

  5.加强协作

  艾滋病行为监测要取得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配合,才能有助于调查者接近监测的目标人群和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1)公安局、司法局、计生委、人口办等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配合区卫生部门组织高危人群的行为调查和干预工作。

  (2)各镇、街道落实有关人员,开展对辖区内高危人群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各项健康教育,配合区卫生部门进行行为调查和干预工作。

  四、监测资料与方法

  1.病例报告

  凡在我区内开展性病艾滋病诊疗服务项目的医疗机构,在日常医疗服务工作中诊断的性病病例、艾滋病病例,包含在本地患病的外来流动人口,均须填写“性病报告卡”,并将传报卡报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包含总发病率、不一样病种的发病率、构成比及流行特点,与历年同期比较。

  2.开展不一样人群的艾滋病筛查

  区妇幼所供给婚前体检者的艾滋病性病数据。

  医疗单位供给产前体检者、人工流产的艾滋病性病数据。

  区公安局供给收容、劳教、戒毒等机构的艾滋病性病数据。

  区人口计生委供给计划生育或生殖健康门诊中艾滋病性病数据。

  3.行为监测

  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行为监测方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人员落实方案的实施。行为监测对象主要有以下二类:

  (1)高危人群:静脉注射毒品者、暗娼、嫖客、性病患者。

  (2)重点人群:公共娱乐场所工作人员、外来流动人口。

  五、监测资料的分析与反馈

  每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监测资料分析,报区卫生局和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

  六、监测资料档案的管理

  各医疗机构对《性病报告卡》、《性病疫情登记簿》、疫情分析报告、工作总结等材料,要装订成册,分类保存和管理,有专人负责。《性病报告卡》请求保存5年。《性病疫情登记簿》、疫情分析报告、《艾滋病性病监测资料年度汇编》等请求长期保存。

  监测方案(三十四):

  根据省环保厅《关于加强全省国控企业自行监测技能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市环保局《关于督促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工作的通知》的请求,为尽快增高全市国控企业自行监测技能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满足国控企业自行监测需要,特制定20xx年国控企业自行监测技能人员培训计划。

  一、培训对象

  20xx年市辖区内42家国家重点污染源废水、废气、污水处理厂、规模化畜禽养殖厂等具备自行监测条件的企业自测技能人员2名以上。

  请各国控企业于20xx年9月30日之前,将企业参训人员名单(见附件)上报至电子邮箱。

  二、培训范围

  企业自行监测技能培训的范围为污染源监测。污染源监测项目包含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企业环评报告书及其批复中请求开展的其它特征污染物。

  三、培训资料

  1、监测方案的编制(包含监测点位、监测范围、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等);

  2、水质及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3、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及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分析方法及其原理、干扰及消除、仪器和试剂的选择与使用、操作步骤及计算方法;

  4、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及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5、其它需要培训的.资料。

  四、培训方式

  本次培训采取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授课采取集中授课方式,实际操作采取化验室现场操作培训与大气现场采样操作及现场指导培训方式进行。

  五、培训时间

  具体培训时间另行通知。

  推荐监测方案2

  一、工作目标

  具体目标: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区一医院)全年收集报送病例消息不少于50份;食源性疾病病原学监测不少于100份样本;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必须100%上报。

  二、监测资料

  1、食源性疾病监测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包含食源性疾病及异常病例监测、特定病原体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2部分资料(监测职责单位:区一医院和疾控中心)。

  (2)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对所有发觉 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报告(报告单位:区一医院和疾控中心)。

  2、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卫生监督:包含对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和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进行监督,由区卫生监督所对区疾控中心和区一医院履行监测职责、开展监测工作、报送监测消息情景进行监督检查;对区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严格按照规定和请求落实监测和报告职责。

  三、监测工作有关请求

  (一)监测点设置

  我区哨点医院为区一医院,区疾控中心为哨点疾控。

  (二)检测样品数量及采样请求

  食源性疾病病原学监测不少于100份样本;为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样品采集后到实验室检测不得超过15天。

  (三)检测机构资质

  区疾控中心已取得有关检测项目的计量认证资质,能够承担依法出证法律职责。

  (四)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衔接与配合

  区一医院负责食源性疾病个案消息和标本采集、消息与标本(或菌株)报送。区疾控中心负责监测消息的收集分析、标本实验室检测和消息网络报告,以及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溯源分析,并承担监测工作的技能培训和质量控制。

  (五)监测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监测工作手册采用统一的国家标准方法或指定方法进行监测。

  (六)监测结果报告

  遵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按照监测计划的请求报告。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由区一医院向区疾控中心报送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消息和待测标本。

  (2)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由医疗机构和区疾控中心负责报告。

  四、监测工作管理职责分工

  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重点协调、督促做好食源性疾病事件消息的核实报告;负责辖区内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

  成立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各单位根据实际情景成立本单位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项目工作有关组织机构。

  五、经费保障

  实行项目资金管理。根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食品安全保障经费”安排,按照任务带经费的形式,专项资金用于涉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监督工作必需的业务、培训支持及有关人员经费支出。

  监测方案(三十五):

  一、监测目的

  收集我县食源性疾病消息和食品中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污染数据,分析危害因素可能来源,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制定、修订及跟踪评价以及风险管理等供给支持。

  二、监测资料

  (一)食源性疾病监测。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收集、汇总和分析医疗机构报告的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异常病例,重点关注婴幼儿、中小学生和孕产妇等病例,由预包装食品引起的病例,发生在餐饮服务单位的病例,聚集性病例,以及重症和死亡病例等。

  2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所有发病人数在2人及2人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经过对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认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消息的收集和归因分析,掌握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高危食品和危险因素。

  3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主动监测掌握本辖区食源性疾病地区和人群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增高食源性疾病暴发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本事。为研究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规律、疾病负担、制定防控策略供给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二)食品污染、食品有害因素监测。

  1食品中化学性污染物及有害因素、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开展常规和专项风险监测。

  2开展食品放射性物质污染监测。根据《20xx年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对有铀(钍)矿山、核设施周围食品放射性本底进行监测,监测样品种类:蔬菜、粮食、茶叶、奶粉、家畜家禽肉类等类。

  三、监测方法

  具体检验方法及请求参见《20xx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工作手册》,应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或指定方法进行监测。

  四、报告和通报

  (一)食源性疾病监测(详见附件1)。

  县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健康局应当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请求开展消息报告与通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及时对辖区内可疑聚集性病例进行调查,并在“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上填写可疑聚集性事件处置意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定期对辖区内报送数据和消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向县卫生健康局提交提交分析报告。

  (二)食品污染、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详见附件2)。

  我县监测机构在完成样品监测后的2个工作日内报送监测数据,发觉 重要食品安全隐患应当在核实后2小时内报送,并及时告知上级技能机构和县卫生健康局,县卫生健康局及时通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研判意见和下一步工作提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定期对辖区内报送数据和消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向县卫生健康局提交分析报告。

  承担我县食品放射性污染监测的地方技能机构采取网络直报方式于20xx年11月15日前将全年监测结果及工作总结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辐所。县疾控中心定期对辖区内食品放射性污染监测报送数据和消息进行汇总分析,适时向县卫生健康局提交分析报告。

  县疾控中心应当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及时向县卫生健康局通报监测发觉 的食品安全风险消息。

  五、工作请求

  (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食品污染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监测样品数量不得少于州监测方案规定的任务量,优先采集本地产样品,科学设计采样方案,避免集中采样。

  (二)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加强本地区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证明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及时通报我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并报告县人民政府和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县卫生健康局应当收集并分析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通报的食品安全消息。

  (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监测任务,应当按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量管理方案》的请求,结合本单位监测任务,加强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并应当对本单位承担风险监测计划任务的技能机构进行相应的培训,建立考核机制,增高工作质量和有效性。县卫生健康局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培训和督导检查。

  (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做好全县监测工作的技能指导、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以及质量管理。承担监测任务的技能机构要保证监测数据真实正确、消息完整无误,并按照请求报送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五)监测工作人员能够请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协助进入有关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经营场所采集样品和收集有关消息,保证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监测方案(三十六):

  为了加强地震监测工作,增高地震短临跟踪预测本事与水平,减轻地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我县实际,制定我局地震短临跟踪工作方案。

  一、震情背景

  省2015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确定的地震趋势意见中涉及我州部分县,尤其是2014年发生“11.22”康定6.3级和“11.25”康定5.8级地震,证明我州及邻区在2015年度地震活动水平增强的可能性较大,防灾减灾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地震短临跟踪工作。

  二、工作目标

  以强化重点危险区震情短临跟踪为重点,以科学把握重点危险区及其周边异常和震情形势变化,为地震短临预测预报作出奋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三、工作思路

  (一)依据全省2015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确定的重点危险区和州防灾减灾局关于印发《2015年度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甘减灾发〔2015〕3号)请求,我县在所划定的重点危险区内,所以必须加强地震微观、宏观监测工作。

  (二)严格震情值班制度。严格实行24小时震情值班制度,切实搞好防灾减灾局现有通讯工具的管理和维护,确保震情监测、地震应急消息传送畅通。

  (三)按照《省地震局关于加强市县地震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的通知》和《州防灾减灾局关于印发2015年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请求,进取争取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确保有人做事,有条件做事。

  四、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地震短临跟踪工作要在州防灾减灾局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县防灾减灾局成立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县防灾减灾局局长

  副组长:县防灾减灾局副局长

  成员:县防灾减灾局工作人员

  各乡镇防灾减灾助理员

  主要职责:按照省地震局、州防灾减灾局对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请求,研究协调处理我县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重大问题;开展地震短临跟踪监测有关工作;督促指导各乡镇、县级各单位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经过强化地震监测,捕捉地震前的各种微观、宏观异常现象,充分有效地分析异常特征,为上级防灾减灾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及时正确地作出地震短临预报供给依据。

  五、工作措施

  (一)地震监测预报。

  按有关请求及规定对震情进行监测与分析速报,尤其是要加强对地方震、近震以及震群的监测和速报工作,出现震情必须按规定速报州防灾减灾局,对未按规定速报和上报的要追究值班人员和有关人员的职责。

  (二)宏观异常的上报与核实。

  各乡(镇)防灾减灾助理员,要认真做好本地区地下水、动物、气象等宏观异常消息的捕捉、收集、上报与核实工作。县防灾减灾局将根据上报的宏观异常情景及时的收集汇总,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及时做出分析意见,并写出宏观异常情景报告上报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州防灾减灾局。

  (三)会商及预报。

  综合各种地震宏观、微观异常情景,坚持震情会商制度,按时将会商意见速报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州防灾减灾局。若出现明显异常或发生紧急震情,要随时进行会商或紧急会商,并将会商意见迅速上报。加强与周边地区防灾减灾部门的沟通与协作,进行消息互通,资料互补。根据地震活动发展趋势和地震学指标的演化程度,若短临异常相对集中出现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州防灾减灾局提交观测报告。

  六、地震短临跟踪任务

  根据全省2015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划定的“及邻区地震危险区”的划分范围,抓好我县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力争为短临跟踪监测和短临震情分析预测取得实效性作出奋力。

  七、短临跟踪监测措施

  (一)在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将全县日常监测与重点危险区的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现有地震监测台点的管理,为短临震情监测和分析预测供给连续、可靠的监测资料,安装有“地震烈度仪”的乡要落实专人进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按有关请求及规定对震情进行监测与分析速报,尤其是要加强对地方震、近震以及震群的监测和速报工作,出现震情必须按规定速报州防灾减灾局。

  (三)规范报送程序,做好观测数据登记、报送和材料归档工作。按照各乡镇及时将监测的地震宏微观异常情景报县防灾减灾局,再由县防灾减灾局报州防灾减灾局的程序进行。同时,乡镇和县防灾减灾局要做好数据资料登记、保存和归档。

  (四)密切跟踪监测宏微观异常。严格按照《省地震局关于印发省地震前兆异常核实工作规程(修订)的通知》和《州防灾减灾局关于印发州地震前兆异常核实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做到异常落实可是夜。无论任何时间,只要发觉 宏、微观异常,必须及时上报州防灾减灾局,并派人员进行核实。其中,一般宏微观异常由所在县防灾减灾局进行核实,以电话和书面材料两种方式上报州防灾减灾局。重大宏微观异常由州防灾减灾局派员和县防灾减灾局一齐进行核实,写出专题报告上报省地震局。特大宏微观异常由州防灾减灾局请求省地震局派专家联合进行调查核实。

  (五)加强震情分析预测工作。严格执行震情会商制度,加强与州防灾减灾局和周边县防灾减灾部门的联系与交流,及时交换异常消息。

  八、其它

  (一)根据震情发展变化情景及经费情景,对本方案中的有关资料可作临时调整。

  (二)本方案经地震短临跟踪监测领导小组审定后印发实施。

  监测方案(三十七):

  一、监测目标

  经过监测重点职业病及有关劳动者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情景,摸清底数、发觉 问题,统计分析2021年县职业健康检查、重点职业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明确职业健康工作重点和方向供给依据和支撑。

  二、监测范围

  (一)职业健康核心指标常规监测。覆盖全县各乡镇。

  (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质量控制。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

  (三)职业性尘肺病患者随访调查与管理。覆盖全县各乡镇。

  三、监测对象及时间区间

  本方案提及的重点职业病包含:职业性尘肺病(尘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能够诊断的其他尘肺病共13种),职业性肿瘤(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β-萘胺所致膀胱癌共11种)以及铅中毒、苯中毒、噪声聋、布鲁氏菌病,共计28种。

  监测数据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职责分工

  (一)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成立项目组织管理组,充分发挥本级项目办的作用,在全面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组织实施本辖区内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与绩效目标管理,制订实施方案,确保工作质量和时间进度贴合年度绩效目标请求。

  (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为本级项目办,具体负责项目组织实施、日常管理、技能培训、质量控制和数据录入、审核上报,工作总结和技能报告等;进取开展“省职业病防治综合管理消息系统”建设及应用工作;及时将监测发觉 的有关体检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或涉嫌违法违规线索向同级卫生监督机构反馈移交;及时向本级组织管理组汇报工作进展情景、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合理化提议。

  (三)县卫生监督机构

  作为本地监测发觉 问题的督促整改主体单位,根据疾病控制中心反馈移交的有关体检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或涉嫌违法违规线索,做好督促整改与监督执法,及时向卫生健康部门报告问题督促整改及执法情景。

  (四)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及时填报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有关监测的资料,加强消息化建设,按《省职业卫生消息监测管理办法(试行)》请求及时做好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和职业健康检查的报告工作。负责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按时限请求向县疾控中心报送检查结果。

  (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按照供给的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线索名单,对已报告的职业性尘肺病病人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调查填报有关消息,及时将存在问题报县项目办。协助开展尘肺病人的随访与康复管理。

  五、监测资料与方法

  (一)职业健康核心指标常规监测

  监测对象为辖区内接触可导致重点职业病相应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异常注意两点:劳动者所在岗位如已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情景应当与其监测结果构成有效消息联通;今年的监测工作,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及事故应急时的健康检查均纳入监测。

  监测资料包含用人单位基本情景、当年应当及实际理解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人数、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检出人数等,劳动者基本情景及相应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并采集职业健康检查消息,应包含《职业健康监护技能规范》(GBZ188-2021)规定相应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必检项目及有关的选检项目消息。

  常规监测工作与职业健康检查及其网络报告、质量控制工作相结合。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在“省职业病防治综合管理消息系统”中上报各类监测消息,具体请求参照《省职业卫生消息监测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县疾控中心作为本级职业健康检查质控中心,对我县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异常是新备案、群众举报、质量控制风险较高的'机构),开展实验室间比对、质量考核或质量控制评估工作。

  (三)职业性尘肺病患者随访调查与管理

  按照省卫生健康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2021年省职业性尘肺病患者消息核查及补充调查工作方案》(甘卫职健函〔2021〕324号)以及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2021〕323号)和省疾控中心《关于印发〔2021〕230号)请求,继续对全县1949年至2021年底报告的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进行随访和回顾性调查。

  六、质量控制

  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参照省级《重点职业病监测质量控制与评估办法(试行)》执行(见附件1)。

  七、项目管理请求

  (一)监测数据报告请求

  1.及时反馈监测情景并督促整改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21年7月25日、10月25日、2021年1月10日前向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机构报送2021年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等周期内有关核心指标监测消息及质控报告,主要包含:辖区职业健康检查人数、检出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人数、职业病诊断情景等消息,以及对辖区职业健康检查和诊断机构网络直报数据开展日常核查、定期质量控制检查结果。

  县卫生监督机构在接到疾控中心的报告后,应及时督促有关医疗机构就存在问题限期整改,依法开展监督执法。发觉 问题的督促整改率纳入绩效评估考核。

  2.按时上报监测数据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按请求填写、录入监测数据。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按《省职业卫生消息监测管理办法(试行)》请求按时上报有关监测数据。

  期间,依上级项目办的调度,县项目办及有关单位按请求上报实时工作进度及数据。

  3.构成上报监测报告

  县疾控中心应根据重点职业病监测数据,撰写《职业性尘肺病随访与回顾性调查报告》和《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年度报告》。县疾控中心于2021年8月1日和2021年1月5前分别将上述两个报告上报市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4.分析上报工作总结

  县项目办要撰写项目年度工作总结,于2021年1月10日前上报县卫生健康局。工作总结应包含主要监测结果、监测数据对本地区职业病防治工作异常是发挥的作用,经费分配使用和人员队伍本事情景,监测工作点覆盖和体系建设情景,存在问题和对策提议等。

  (二)监测工作报告与监测数据的利用

  县卫生监督机构对职业健康检查消息报告、职业病消息报告、质量考核与质量评估等工作中发觉 问题与整改情景进行监督检查,并依法处置。县项目办对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发觉 的问题,及时研究处理。

  (三)做好项目资料管理

  监测机构和医疗机构应按年度妥善保管项目有关资料,类目包含:监测项目方案、培训资料、质控考核资料、季度工作报告、监测数据资料、监测结果反馈函件、项目工作总结与技能报告。收集的监测数据应加盖公章、长期保存,以备质控验证和复核。

  八、经费管理和使用请求

  重点职业病监测经费主要用于摸清职业性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基本情景,开展与监测有关的技能指导和培训、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实验室比对、质量控制考核及外聘专家费用、消息化建设、职业健康检查、数据消息采集、数据验证与复核、报告撰写以及监测所需仪器设备购置和维护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县项目办加强职业病监测机构的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贴合规定,增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绩效目标。

  九、考核评估办法合

  项目周期结束后,各单位要按照项目考核评估表进行自评,自评表和证明材料于2021年1月25日前报县卫生健康局。2021年2月底前,省、市卫生健康委对各地进行考核评估,实行打分排行;2021年3月底前全省通报项目考核评估结果,排行将与下一年度项目工作经费挂钩。

  监测方案(三十八):

  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实施条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规定(试行)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和《市XX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季行动方案》渝食安委

  按照卫生部、工业和消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的XX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卫办监督〔XX〕3号)等有关文件规定。

  结合我县实际,发〔XX〕164号)请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从而了解和分析我县食品污染水平。获得XX年自治县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数据。

  (二)及时发觉 食品安全隐患,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进行风险预警,降低我县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供给科学依据。

  (三)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供给科学依据。

  二、监测资料及职责单位

  (一)其中:检测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完成以餐用具消毒效果监测及食品监测。样品来源采取购买的形式采集(见附表1职责单位:县卫生局(疾控中心)配合单位:县

  食药监局、工商局、商务局、卫生监督所。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微生物及毒素、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等风险因素进行监测(见附表2职责单位:县质监

  局。

  (三)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见附表3职责单位:县工商局。

  (四)餐饮服务食品、餐饮具、工用具等进行监测(见附表4职责单位:县食药监局。

  (五)生猪、肉牛、山羊饲养场等畜禽养殖和预混料进行检测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和菜克多巴胺及动物疫病等进行监测。职责单位:县畜牧兽医局。

  (六)蔬菜、水果等农药残留开展监测。职责单位:县农委。

  (七)食源性疾病监测

  1.监测单位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

  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②食源性疾病(包含食物中毒)监测

  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学处理,县疾控中心协助质监、工商、食药监局等部门开展食品抽样检测。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报告。

  2.监测资料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报告。

  ②食品安全事故(包含食物中毒)监测、报告。

  三、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有关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四、保障措施

  同时每年要安排必须经费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设备投入,县财政将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本事,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顺利开展。

  五、消息通报

  及时上报县食安办,监测职责单位发觉 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或特定食物中污染水平异常增高时。由县食安办立即通报各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取措施加强监管

  监测方案(三十九):

  1.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地下底板面标高为-6.900m,基坑开挖深度为约7.0m,

  1.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暂缺

  2.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

  2.1由浙江大学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地下室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等;

  2.3有关国家、行业及地方规范:

  《建筑基坑支护技能规范》(JGJ120-99);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能规范》(GB50086-20xx);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能规范》(GB50497-20xx);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xx);

  《建筑地基基础技能规范》(DBJ13-07-20xx);

  《建筑基坑工程技能规范》(YB9258-97);

  《建筑桩基技能规范》(JGJ94-20xx)。

  3.监测方案的编制原则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对监测的技能请求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景,监测工作应按以下请求进行:

  (1)基坑本身及其周围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线作为本工程监测对象;

  (2)对道路下重要管线进行重点监测;

  (3)设置的监测资料和监测项目必须贴合有关规范及设计请求,并能结合现场实际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本身和工程环境的变化情景;

  (4)采用的监测方法、仪器、材料和监测频率应贴合设计和规范请求;

  (5)监测数据的测试、采集应做到全面、及时、正确;监测数据的整理和提交应满足消息化施工的请求。

  4.监测目的

  (1)对基坑施工期间基坑变形和其影响范围内的环境变形、被保护对象的变形以及其它与施工有关的项目或量值进行测量,及时和全面地反映它们的变化情景,实现消息化施工,并将监测数据作为确定基坑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依据;根据现场监测所得数据与设计值(或预警值)进行比较,如果超过某个限值则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支护结构发生较大变形与破坏、防止周边道路、建筑物发生较大变形与明显损伤;

  (2)为修正设计和施工参数、预估发展趋势、确保工程质量及周边管线的安全运营供给实测数据,是设计和施工的重要补充手段,根据监测供给的数据指导现场施工,优化施工组织。

  (3)为理论验证供给比较数据,为优化施工方案供给依据;

  (4)积累区域性设计、施工、监测的经验。

  5.监测资料

  根据基坑开挖的深度、支护结构的特点、所处的周边环境条件及设计请求,基坑开挖监测项目设置以下几项:

  5.1基坑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5.2基坑坡顶垂直沉降监测;

  5.3基坑周边道路、周边建(构)筑物垂直沉降监测;

  5.4地下水位监测;

  5.5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6.监测的方法和监测点布置

  6.1基坑坡顶和支护桩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1)监测方法

  利用前视固定点构成的测量基线,用经纬仪测量围护体顶部各测点与基线间距离的变化;如果视线受限制,则建立平面控制网,采用全站仪测水平角、水平距进行计算,从而了解围护体因相应位置土体的挖除对其顶部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分析围护体的稳定情景。

  (2)测点布置

  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在边坡及支护桩顶部,间距不应超过20m,预计共布置有所成24个点,编号S1~S24。在边坡坡顶喷射混凝土面上埋设测量钉,应确保测量钉略高出混凝土面,测钉与混凝土体间不应有松动。在稳定地方至少设置2个基准点,以进行相互校核。

  (3)测试仪器

  R-202N全站仪、觇牌、钢卷尺等仪器

  (4)仪器精度≤2"

  (5)预警指标暂缺

  (6)监测频率

  土方开挖暂定1个月,每1~3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暂定1个月,每1~10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后至土方回填暂定4个月,每7~14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施工结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观测一次;遇到异常情景(台风、暴雨)应加密监测。

  6.2基坑坡顶垂直沉降监测

  (1)监测方法

  建立高程控制网,利用精密水准仪观测测点高程变化情景,从而了解围护结构因相应位置土体的挖除对其竖直方向上的影响程度,分析围护体的稳定情景。

  (2)测点布置

  测点布置与埋设同“基坑坡顶水平位移”,每一个水平位移监测点作为一个沉降监测点,共计242个,编号为J1~J24。

  (3)测试仪器

  中纬ZDL700精密水准仪

  (4)仪器精度≤0.7mmKm

  (5)预警指标

  暂缺

  (6)监测频率

  土方开挖暂定1个月,每1~3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暂定1个月,每1~10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后至土方回填暂定4个月,每7~14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施工结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观测一次;遇到异常情景(台风、暴雨)应加密监测。

  6.3基坑周边道路、周边建(构)筑物垂直沉降监测

  (1)监测方法

  利用中纬ZDL700精密水准仪建立高程控制网,监测基坑周边道路测点及周边建(构)筑物测点高程变化情景,从而了解基坑施工对周边道路、周边建(构)筑物竖直方向上的影响程度,分析周边道路(地下管线)、周边建(构)筑物的稳定情景。

  (2)测点布置

  道路监测点布置在道路周边,间距不应超过30m,预计共布置个点,编号DCJ1~DCJ5。周边建(构)筑物垂直沉降监测点应布置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上,测点主要布设于房屋角,长边超过25米和结构较差、距基坑较近的房屋在中部适当加密布点。根据现场实际情景暂布设12测点,编号为WCJ1~WCJ12稳定地方至少设置2个高程基准点,以进行相互校核。

  (3)测试仪器

  中纬ZDL700精密水准仪

  (4)仪器精度≤0.7mmKm

  (5)预警指标暂缺

  (6)监测频率

  土方开挖暂定1个月,每1~3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暂定1个月,每1~10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后至土方回填暂定4个月,每7~14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施工结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观测一次;遇到异常情景(台风、暴雨)应加密监测。

  6.4地下水位

  (1)监测方法

  预埋水位观测管于土体内,用水位计测量,了解止水及降水效果及管涌、流砂等岩土工程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测点布置

  观测井布设在基坑的四侧土体中,距围护墙为1~2m处。观测井深度(从天然地面起计)8.00m。

  设井时,先在土体内钻孔至设计深度,孔径130mm,然后将管径为100mm的PVC带有用土工布裹住的进水孔的水位管(长15m)放入孔中,再于管外回填中粗砂至进水段上方30cm,其上方回填粘土封孔。管口设必要的保护装置。共计12个观测井。编号依次是:W1~W12。

  (3)测试仪器

  宜兴市中岩土木工程仪器厂钢尺水位计,量程30m;分辨率1mm。

  (4)仪器精度1mm

  (5)预警指标

  水位变化累计值超过1000mm或水位日变化速率超过500mmd;

  (6)监测频率

  土方开挖暂定1个月,每1~3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暂定1个月,每1~10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后至土方回填暂定4个月,每7~14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施工结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观测一次;遇到异常情景(台风、暴雨)应加密监测。

  6.5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1)监测方法

  本项监测是用测斜仪自下而上测量预先埋设在基坑外的测斜管的变形情景,以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或地下室施工期间深层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分析基坑深度上的稳定情景。

  (2)测点布置

  测点布置在基坑外1~1.5m,暂定12点,深度9m基坑支护设计图纸确定,编号CX1~CX12。测斜管为外径70mm、内径66mm内壁有十字滑槽的PVC管,安装测斜管时,其一对槽口必须与基坑边线垂直,上下管口用盖子密封,安装完成后立即灌注清水,防止泥浆渗入管内。测斜管管口设可靠的保护装置。

  (3)测试仪器

  量程:±90°;分辨率:2〞

  (5)预警指标

  暂缺

  (6)监测频率

  土方开挖暂定1个月,每1~3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暂定1个月,每1~10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后至土方回填暂定4个月,每7~14天观测一次,底板浇筑施工结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观测一次;遇到异常情景(台风、暴雨)应加密监测。

  7.监测工序及测点

  7.1监测工序

  各监测资料所需的监测仪器、监测点的安装、埋设以及测读的时间应随基坑工程施工工序而展开:

  (1)根据各道工序施工需要,先期布设地表、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沉降点。

  (2)地下围护结构施工时,同步安装围护墙体内测斜管。

  (3)地下围护结构及土体加固施工完成后,进行水位管的埋设。

  (4)围护墙顶的圈梁浇筑时,同步埋设墙顶位移、沉降测点,同时做好测斜管口的保护工作。

  (5)基坑开挖之前,应建立测量控制网,将所有已埋设测点测读初始值,并应测读三次。

  (6)在相应施工区段及其影响范围内的测点在施工期间按请求进行测读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及时完成、提交日报表。

  (7)在相应锚索安装施工时,同步安装应力计,并在锚索施加预应力前后进行读数。

  (8)某施工段工程全部完成之后,按照有关请求相应测点停止测读,以此类推直至工程全部完成。

  (9)编写施工监测报告。

  7.2测点保护

  仪器(传感器)、测点安装、埋设好后应作好醒目标记,设置保护设施,平时加强测点保护工作,确保测点成活率,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8.数据处理分析和消息反馈

  8.1每次实测数据之后,应及时出具简报并由监测人员签字后报送甲方或甲方指定的人员签收。若发觉 数据异常应立即再次现场监测,以核实监测结果。若水平位移或沉降超过预警值第一时间口头通知甲方后并在规定时间将报表报送甲方或甲方指定的人员签收。监测简报中主要包含以下资料:

  ①基坑坡顶垂直沉降与水平位移监测:本次变形值与累计变形值;

  ②基坑周边道路、建(构)筑物垂直沉降监测:本次变形值与累计变形值;

  ③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监测:本次变形值与累计变形值;

  ④地下水位监测:

  ⑤注明各监测项目预警值评价是否超过预警指标;

  ⑥各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8.2基坑土方回填结束,即可终止安全监测。对所测资料进行全面地综合计算分析,一个月内提交最终分析成果报告,构成具体总结报告一式五份交付甲方,总结报告主要包含以下资料:

  ①工程概况

  ②监测方案

  ③监测结果

  ④总结

  ⑤附各监测项目各监测点历次监测结果汇总表

  ⑥附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9.人员及仪器设备组织

  9.1项目拟投入的主要技能人员

  本项目参与人员为高级工程师1,工程师3人,监测员4人。

  9.2项目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见附表1)

  监测方案(四十):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我县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疾病变化趋势,分析各种学生常见病在新形势下的发生特点和趋势,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降低学生常见病发病率,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依据

  (一)《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二)《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及《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能规范》;

  (三)卫生部《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卫医发〔20xx〕37号);

  (四)卫生部《关于印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的通知》(卫疾控发[20xx]68号)。

  二、工作资料

  (一)学生健康状况综合监测

  在学生健康体检、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县范围确定必须数量的监测点学校和指标人群,按照统一的技能标准,采用健康筛查与定期监测的方法,对学生的生长发育、现时营养状况、因病缺课、学生常见疾病、传染病患(发)病等开展动态的观察。

  1、监测对象及点校的确定

  根据省监测方案,按行政区划分为城市与县镇(乡村)学校,地级市市区学校划为城市类,县及县级市所辖的乡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划分为县镇类。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分别从重点与一般学校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校定为监测点校。各级抽样学校数如下:市州级抽取2所初中、2所高中;县(市、区)至少抽取2所小学、2所中学(其中1所为完全中学)。监测点学校的确定由辖区疾控中心在贴合条件的学校中随机抽取。所以,我县确定蒙中、蒙小、五中、哈萨尔路小学为检测点校。监测学校内的学生除智力缺陷不能配合者外,一般不分年龄、民族、户籍、居住地点,均为监测对象。

  2、监测指标与评价方法

  (1)生长发育监测

  监测项目:身高、体重、脉搏、血压、肺活量。

  评价指标:个体生长发育等级(各年龄段的身高、体重值)。

  (2)现时营养状况监测

  监测项目:身高标准体重。

  评价指标:营养不良率、肥胖率。

  (3)常见疾病监测

  监测主要疾病:近视、沙眼、龋齿、贫血、肠道蠕虫、营养不良

  评价指标:视力低下率、近视率、沙眼患病率、恒牙龋患率、恒牙充填率、贫血患病率、肠道蠕虫感染率、营养不良率。

  (4)学生因病缺课监测

  监测项目:因病缺课(监测学校中全体学生)。

  评价指标:年因病缺课率、平均因病缺课天数、因病缺课疾病构成百分比、病因别缺课构成。

  (二)学生常见病防治

  学生常见病防治与督导工作主要在各学生健康监测点学校进行,在综合分析学生健康状况监测结果及有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发觉 的学生常见病开展针对性防治工作,以系统了解、收集中小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的资料,分析学生常见病的患病及变化趋势,确定防治对策,评估防治效果。

  针对各种学生常见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学生沙眼与蛔虫

  以寄宿制学校为重点,实施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措施。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蛔虫防治和沙眼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学生视力不良

  视力不良的防治是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要实施综合防治,即宣传教育、近视眼矫正、家庭和学校物质环境改善相结合。

  3、学生口腔疾病

  为了有效预防龋齿,各学校应把“窝沟封闭”作为首选的防龋方法;进取开展治疗工作,增高龋齿充填率;进取倡导定期牙周洁治,坚持牙周健康;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增高有效刷牙率;进取推广保健牙刷及低氟地区使用含氟牙膏。

  4、学生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超重与肥胖

  以宣传营养知识为主要手段,采用多种宣传教育形式,改变学生不良的饮食行为,合理安排膳食,增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本事;在群体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对高危学生进行个体行为矫正及膳食指导。

  (三)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

  1.各监测学校对学校卫生综合管理、传染病预防控制、食品及饮用水卫生安全、学生常见病防治和教学环境卫生5个方面资料进行自查评分。

  2.辖区疾控中心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传染病防治法》的请求,对辖区内监测点学校学生常见疾病及各类急性传*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3、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覆盖率≥90%(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覆盖率=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的学校数辖区内应督导学校总数×100%)。

  4、督导频次:按省疾控中心请求,我县督导监测点学校≥2次年,其他学校≥1次年。

  5、督导资料记录完整(包含监测学校日常工作记录和数据,疾控中心督导有关记录)。

  三、组织实施

  (一)疾控中心负责学生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防治督导工作计划的制定,并负责对健康监测体检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生健康体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督导和监测质量控制。

  (二)疾控中心负责确定监测点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资料的数据整理和上报、督导和质量控制。

  (三)学校校医及保健教师在县疾控中心的指导下,负责组织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学生因病缺课的登记、上报工作,并落实学生的转诊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

  四、时间安排

  (1)学生健康体检监测工作按学年每年进行一次。学生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和常见疾病等监测在当年的10月底前完成。

  (2)因病缺课监测以学年为周期,监测整个监测点校全体学生因病缺课的情景。

  (3)各监测点校将表1(见附件)吉林省学生健康状况综合监测点学生预防保健情景报表及表2吉林省学生健康状况综合监测点学生因病缺课情景报表汇总后于当年11月4日前上报到前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

  监测方案(四十一):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公共法则规律、请求,为了创立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保障我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制订我镇公共场所监测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为依据,本着对全镇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确实为创立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环境为宗旨,促进胡寨镇在礼貌中发展。

  二、目的

  经过对开展公共卫生场所的监督工作,为消除因公共卫生不良因素引发的疾病做好前期工作和提议。到达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流行,更好的确保我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目的。

  三、监督检测资料和类别

  (1)资料:

  1、水质

  2、顾客用品和卫生设施

  (2)类别

  1、发证、复证检测

  2、日期检测

  3、事故检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调查)

  4、政府部门委托监测

  四、时间安排及工作请求

  (1)时间安排

  1、卫生许可证申请办理或年度复审受理时,在8个工作日内完成,请求全面办理无一漏拉。

  2、每年要上级领导请求,进行一次日期性卫生监督检查

  3、在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及时进行监测

  (2)工作请求

  1、对公共场所依法进行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在发放过程中,无卫生监测报告或检测不贴合《公共卫生标准》的要延期发放或对其警告,卫生检测合格方可发放卫生许可证或复证。

  2、在监测过程中要按照卫生监督监测请求开展,公共卫生监测工作,不得弄虚作假。

  3、要根据季节和疾病多发时间开展工作配合县疾控卫生监督所监测,监测覆盖率达100%。

  4、进取做好预防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及时准备的给县疾控卫生监督所创造有利条件。

  监测方案(四十二):

  (一)监测目的

  及时、正确、全面地反映公司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景,为环境管理、环境污染防治供给依据,确保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物达标排放。

  (二)监测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暂行)》、《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能规范》、《进口废塑料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生产工艺过程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景和公司环评中环境监测管理请求等资料,制定本监测方案。

  (三)监测范围

  定期对公司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测。

  (四)监测请求

  1、废气监测

  监测项目:

  (1)有组织:颗粒物;

  (2)厂界无组织:非甲烷总烃、颗粒物。

  监测频次:非甲烷总烃至少每季度监测一次,其余因子监测频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监测点位:有组织废气监测——排气筒预留采样口;无组织废气监测——厂界四周。

  监测方法:委托XX市环境监测站监测。

  2、废水监测

  监测项目:pH、CODCr、BOD5、色度、SS、NH3-N、磷酸盐、石油类;监测点位:接管口。

  监测方法:委托XX市环境监测站监测。

  3、噪声监测

  监测项目:对公司厂界昼间、夜间噪声进行监测。

  监测频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监测点位:四周厂界外一米。

  监测方法:委托XX市环境监测站监测。

  监测方案(四十三):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点位:2个,分别为1#安居工程和2#教师公寓,具体位置见图1。

  (2)监测项目:CO

  (3)监测频率:连续监测7天,CO监测小时浓度与日平均浓度,小时浓度获取02、08、14、20时4个小时浓度值,日平均浓度连续采样不小于18小时。

  其它大气现状指标利用已有历史资料进行补充评价分析。

  2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现有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从道路起点开始每隔300米处(共设3个点:1S——3S)在距道路边缘距离1m处进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连续监测2天,每一天监测2次(昼间和夜间各监测一次)。同时记录车流量。

  (2)选择距道路起点300米处进行交通噪声距离衰减监测,监测二天,监测距离现有道路边缘10、20、40、60、80m处的交通噪声,同时记录车流量。

  (3)24h连续噪声监测:在安居工程(最靠近该道路第1排)处进行24h连续噪声监测。

  (4)选择安居工程进行不一样高度的噪声监测,监测二天,分别监测最临路第一排建筑物一层楼前、楼后处的噪声,二层、三层、五层处的噪声。

  (5)声环境敏感点声环境现状监测:沿线主要声环境敏感点(安居工程),每个点连续监测2天,每一天监测2次(昼间和夜间各监测一次)。同时记录车流量,具体位置见图1。

  (6)监测项目:Leq、L90、L50、L103、水环境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据现场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水体有大港河和西港河。拟在大港河的上游及下游约3公里范围内布设2个断面进行现状监测,西港河现状利用已有资料进行评价。具体监测断面见表2。

  表2水环境现状调查断面布设说明(见附表1)

  监测项目:温度、pH、DO、SS、CODcr、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LAS等

  监测时间和频率:3月进行1期监测,连续采样2天,每个断面每一天采1个混合样。

  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点

  周边居民水井:在评价区域内采集3个居民点的水井。具体监测断面见表1和图1。

  表1居民水井监测布点(见附表2)

  (2)监测周期和频率

  水质监测: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大肠菌群数共9项。

  采样点深度:取样点深度应在井水位以下1.0m之内。

  水位监测:同步监测地下水水位。

  监测频率:一期一天,一天一次。

  监测方案(四十四):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虽然天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但充满智慧的人类经过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如RS、GIS、工程和非工程防御等)对灾害进行监测和防御,是能够起到防灾、减灾作用的。

  难点:地理消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基本知识】

  一、天然灾害监测系统

  1.概念:

  天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区域及等各级组织,经过对天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2.作用:、灾中跟踪、以及提出。

  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景

  二、遥感技能在天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遥感(RS)技能的特点:

  观测范围广、消息获取量大、、实时性好和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本事,可从、和角度获得全球天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的灾害消息。

  2、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三、地理消息系统在天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消息集成与分析:

  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供给的消息进行和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和分析的功能。

  2.灾害评估与预报:

  对天然灾害进行、、、灾害损失调查、等,还能够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供给依据。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供给可靠、高效的服务

  四、天然灾害的防御

  1.非工程性防御:

  (1)概念:

  是经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和、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等途径,控制和减少天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国际减轻天然灾害十年”

  (3)我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发展及成就

  2.工程性防御措施

  (1)概念:工程性防御措施是经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天然灾害系统,最终到达减灾的目的。

  (2)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

  方式实例

  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天然灾害的强度

  能够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能够改变财物等的特性,增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

  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仅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

  监测方案(四十五):

  为深入推进“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活畜养殖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的违法行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xx年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测计划〉的通知》精神和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20xx年养殖场(户)“瘦肉精”专项监测工作的通知》的请求,结合我县畜牧养殖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抽检实施范围

  全县所有生猪规模养殖场(户)、生猪屠宰场、山羊规模饲养场(户)和肉牛规模饲养场(户),以及饲料生产厂。

  二、监测实施对象

  抽样对象:85kg以上生猪及待(在)宰生猪、山羊、肉牛尿,以年出栏50—500头的生猪养殖场(户)、年出栏10—100头的肉牛养殖场(户)和年出栏20-200只肉羊养殖场(户)为重点。根据实际情景,适当兼顾其他规模的生猪、肉羊养殖场(户)、肉牛养殖场(户)和育肥猪饲料。

  三、监测实施项目

  采用育肥后期的生猪、肉羊、肉牛尿液和配(混)合饲料,监测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

  四、抽样实施单位

  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抽样,有关科站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协调配合。

  五、监测实施请求

  1、监督抽检工作分两个阶段实施,同一养殖场(户)不得重复抽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要按时完成市上下达任务,分别于4月30日、9月30日前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抽检结果、总结分析报告以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形式报送市兽药饲料检测所。

  2、每次抽检结果回到各养殖场(户)。对于出现疑似阳性样品,要立即对饲养的活畜采取临时控制措施,要迅速将筛查出的阳性样品送市兽药饲料检测所作确证检测,对确证检出“瘦肉精”的养殖场(户),要依法从严查处,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追查。

  3、严格按照农业部和市农委的请求进行抽样、检测和结果判定。

Copyright © 2014-2024 www.deip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得培资料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20340号-5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