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原创20篇)

时间:2024-11-22 10:26:24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一):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我认识的平面图形,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觉 ”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二、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三、画一画: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用自我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经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听课评议

  从情境图中找出平面图形并经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二):

  第一次行动(教学)

  ……

  1、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里面的资料精彩吗?今日教师给大家讲个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就迫不及待的来到花果山看它的孩儿们,它给孩儿们带来礼物——桃子,分桃子时,它想和孩儿们玩一玩,孙悟空说:"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猴子吧!"下头的孩儿们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孙悟空就说:"那好吧,把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怎样样?。"小猴们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孙悟空一拍胸脯,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貌:"那就把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你们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们笑了,孙悟空也笑了。

  师:同学们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但每只小猴子每次分到桃子的个数没有变。

  生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分的4个桃子。

  ……

  2、探索规律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师随机板书:

  8÷2=4

  80÷20=4

  800÷200=4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3个算式,看看你发觉 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开始小组活动。

  生1:依次扩大10倍,商还是4;

  师:你是怎样观察的?

  ……

  (接下来的汇报中有不少学生汇报并没有按照我备课的思路去回答,整个安排全部打乱,耽误了许多时光,在汇报中有的学生还发生了错误。)

  反思

  按照我的备课思路,自认为这一环节的教学应当很顺畅,学生应当能够顺利完成此环节教学的,怎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这样呢?在反思与本组教师的评课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自我的安排看似合理,其实没有认真研究到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研究,没有做到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由于自我提出的问题过大,导致在此处的教学浪费了很多的时光。在课堂上我虽然蹲下来"扶学生,学生还是"够不着"。看来我的认识与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差距是很大的。

  改善策略

  不要着急让学生处理这一问题,给他们一根"拐杖",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抛出的问题适当并及时地引导、点拨。因为这是一堂走出校外的观摩课,所以我根据本组教师的意见,结合自我的反思,在经过进取和独立的思考后,我对第一次的行动计划再次进行了改善,进行了第二次教学。

  第二次行动(教学)

  在讲了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后,提问:

  师:同学们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但每只小猴子每次分到桃子的个数没有变。

  生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分的4个桃子。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的?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①8÷2=4

  ②80÷20=4

  ③800÷200=4

  ※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观察并探索出规律:二式和一式比较,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商不变;三式和二式比比较,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商不变;三式和一式比较,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0倍,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询问学生:还有什么发觉 ?(从下往上看,又有什么规律呢?)此环节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完成。

  整节课的反思

  接下来的教学,我与小孩们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学生经历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学生认识规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本事,以及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关注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小孩都能做一个新知识的发觉 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这连续两次的教学中,使我的教学品质得到了整体提升。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帮助学生发觉 、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不是"制造"他们 ;要学生以自我真实的感觉去体验、理解;要让更多的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自始自终参与到知识构成的全过程。此刻,我深深地感到:课程改革,没有休止符;课程改革,永久是此刻进行时。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三):

  一、 发散思维,引出课题

  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我将-5和6分在一组,将7和-8分在另一组。理由是两组数中的数字具有相反的符号,并且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

  一般地,一个数能够由两部分组成,即符号和数值。根据这两个方面,我们能够采用三种不一样的分类方式。如果两个方面都不相同,则能够将它们分为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如果只研究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类依据,则能够得到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如果只研究数值是否相同作为分类依据,则能够得到一对相反数,例如-4和4,3和-3。请问,这些数又该如何称呼呢?

  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资料: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

  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一样、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一样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仅有符号不一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仅有符号不一样”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仅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仅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一样” ,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能够用不一样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当多加注意。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仅有符号不一样”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能够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请大家一齐把“+3与-3互为相反数”的意思说具体一点。

  课本上异常指出(板书):0的相反数是0。

  口答练习: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7, -0.5, 0, 6, +1.5

  三、数形结合,深入议论

  例 请在数轴上标出表示+4的相反数的点.

  0 4

  从数轴上看,相反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表示每一对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相反数是指两个数的唯一性质是它们的符号不一样,而其他属性是相同的。更明确地说,两个数的相反数的绝对值是相等的,但符号是相反的。在数轴上,两个数的相反数表示一个相对于原点对称的位置,使得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

  我们能够经过教师提到的问题分析方法来深入研究相反数。对于相反数,我们能够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符号和符号后面的数。这两方面的特点不仅仅包含在相反数的概念中,也能在数轴上体现出来。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研究,有助于我们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反数的概念。

  到此刻为止,关于零的特殊性,表此刻哪些方面?

  生众: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零不能作除数。

  练习及解答(略)

  附(部分板书)

  仅有符号不一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还是零。

  符号 相反 相反 分居原点两侧

  到原点距离相等

  经过这次七年级(三)班李xx教师的课,发觉 了自我的不足,加油!

  愿所有的人开心欢乐!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四):

  师出示幻灯片

  如果给你一个机遇,长大了当一名质检员,有2个乒乓球,其中有一个不是2.7克,次品较轻,怎样找出这个次品?

  师:什么是次品?

  生:次品是偏轻或偏重,只要没到达2.7克,都是次品

  师(拿出两个乒乓球):你明白那个是次品吗?

  生(齐):不明白。

  师:放在那里我们能不能看出来呢?

  生:

  ①脏的那个。

  ②烂的那个。

  师:那么我们就要借助外界的力气,是什么呢?

  生(齐):天平!

  师:谁来说说给你一个天平,你会怎样办?

  生:用天平秤,一边放一个乒乓球。

  学生上讲台扮演天平,两只手当作天平的两个盘,学生一只手在上,一只手在下。

  师:同学们,你们看后认为那边偏轻呢?

  生:手在上头的`那边偏轻。

  师:左边翘起来了,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要轻一些,轻一些就代表是次品。

  师:我们用天平来秤物体,一边高一边低,说明有一个是次品,如果两边都平衡了的话,有没有次品呢?

  生:没有。

  师:那么两个大家会不会找?

  生:会。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两个乒乓球怎样来找次品。

  师:这是两个乒乓球,那如果三个乒乓球又该怎样找呢?

  生:秤两次。

  师:那刚才我们用了几次找到了次品?

  生:一次。

  教师利用幻灯片演示怎样来秤。

  师:那三个乒乓球,我们把它分了几份来秤的呢?

  生:三份。

  生:盘子一边一个,还有剩下的一个,所以是分成了三份。

  师:分成了三份,怎样秤的呢?同学们回忆一下。

  生:如果平衡,那剩下的那个就是次品,如果不平衡,轻的那个就是次品。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五):

  10月18日午时第一节课我聆听了张海玲教师执教的《加法的验算》这节课,我觉得张教师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 教师能联系实际创设情境——“要开运动会了,学生需要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课件出示此情境图后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提出数学问题,最终学生自我列式处理了,之后教师提问:“你们的计算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呢?最终引出新课——《加法的验算》,再让学生分组交流体验验算方法:如验算的方法有用183-135=48;183-48=135;48+135=183来验算,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突破难点。

  2. 教师十分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经过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验算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主要体此刻第一、二环节上)。

  3. 教学环节紧凑,准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这节课中,能够看出学生是在教师创设环境中先提出数学问题而后简便学习新知的.。

  4. 教师十分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强调验算的书写格式等。

  5. 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多元化,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鼓励。

  在听的过程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 在引入新课题时,由于验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十分陌生,所以学生可能会说不出“验算”这个词来,我觉得是否能够这样引导学生:学生把一套运动服和鞋的钱计算出来后就用课件显示教材中小精灵的话:你怎样明白这个结果就是正确的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大约2分钟后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出:用口算再算一遍、也会有学生这样说:我在草稿本上再计算一遍……这时教师就能够说:对!你们的方法很好,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就叫做验算,今日这节课教师将和大家一齐研究有关“加法的验算”,大家有没有信心!

  2、 练习时,能够让学生从四道题中任意选一题用自我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或者分男女两组各做两道题后到视频展台上展示。(让1—2名学生重点讲一讲他是怎样验算的;如果四道题每个学生都做并且验算的话会用去很多时光而影响后面的进程。)

  3、 板书验算方法时能够不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当学生汇报验算方法时,教师直接这样板书出来:

  ①183-135=48;

  ②183-48=135;

  ③48+135=183 再让学生在下头和同桌互说,比如生1说:“我是用183减去135看它是否等于48的……

  4、 练习设计虽然有层次性但形式有点单一;能够采取多种形式将练习展此刻学生面前,如:谁是验算大师、智慧大门我来开等形式。

  总之,在这次听课活动中,我汲取的一些好方法,将其也要尝试到自我的教学中,力争使自我也有一个增高。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六):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教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

  谈话:找一找,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现已认识了角,能用自我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样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样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构成了大小不一样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教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明白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理解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最终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议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教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父亲母亲展示一下你今日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觉 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经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我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本事、操作本事、表达本事及分析、概括本事。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七):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学校),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

  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之后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学校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请求: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教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

  请求: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议论)

  小组议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觉 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体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请求:每个小组按不一样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议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

  (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请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

  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议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再议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议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终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3.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我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八):

  低年级的统计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经过让学生数袋子里的饼干,统计小兔、小熊和小猴分别投进了几个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本事。在每个环节中,教师安排学生观察统计表,说说你发觉 了什么、明白了什么,使学生体会到搜集、整理数据的`意义。同时,在统计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并且组内有分工,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的互动交流。课始,沈教师以学生喜爱的“口袋里的饼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数目分别是多少”作引,之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动态演示饼干一块一块掉下来之后便随机消失,让学生体会到“数一数”不能正确地统计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饼干的块数,从而产生了寻找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统计需求天然生成。

  在学生产生统计需求后,放手让学生进行第一次记录,当学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顺利完成任务时,适时指出:能够小组合作。在强调了注意事项后,学生进行了第二次的尝试记录,这次,学生记录数据的方法可谓精彩纷呈:按次序画图形记录;把图形归类记录;打“√”记录;画“︱”的方法……“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记法。哪一种记法既清楚又简便”沈教师有选择地出示几种记录方法、引导学生在“清楚”和“方便”两个方面比较、评价各种记录,使学生对分类用符号记录的方法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和使用这种记录方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九):

  一、教学目标:

  1、区别1——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并理解其含义。

  2、能进行10以内单数和双数的转换。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进取主动的参加数学游戏。

  二、教学准备:

  带10以内数字的萝卜若干;贴有单数、双数标记的纸箱;单数和双数汽车多辆;音乐《拔萝卜》。

  三、教学过程:

  1、拔萝卜:

  教师以谈话形式导入“拔萝卜”。(那里可播放小段音乐《拔萝卜》,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幼儿兴趣。)

  2、数萝卜:

  1、教师展示六行萝卜,请幼儿观察。

  2、教师依次提问,请幼儿一齐回答:(为以后的给萝卜找朋友打基础)

  (1)、数一数一共有几行萝卜?

  幼儿回答:6行。

  (2)、数一数每行有几个萝卜?

  幼儿依次回答:1个、两个、3个、4个、5个、6个。教师依次把数字1、2、3、4、5、6写在相应的位置。

  3、给萝卜找朋友:

  (1)、教师说明给萝卜找朋友的请求:两个萝卜一组圈在一齐。

  (2)、分别请幼儿按请求圈出每行的萝卜。(每圈一行教师都要严格把控,并及时和幼儿研讨,使幼儿正确理解单数和双数,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小结:两个萝卜一组圈在一齐,不能找到好朋友的是单数,能找到好朋友的.是双数。图上的单数有1、3、5,双数有2、4、6.

  4、摆萝卜:(深入探究7——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及体验单双数的转换,以此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单双数的理解与应用,突破教学重难点。)

  (1)、请幼儿拿出小椅子下头的萝卜,先摆好6个萝卜,请幼儿给萝卜两个两个找朋友。

  摆好后请幼儿汇报结果:6个萝卜,2个2个找朋友,没有剩下,它是双数。

  (2)、教师提问:怎样变成7个萝卜?

  幼儿回答:“添上一个。”

  教师提问:请幼儿给萝卜两个两个找朋友,会怎样?

  幼儿之后回答:2个2个找朋友,剩下1个,它是单数。

  ......

  教师按以上方法,依次进行到给10个萝卜。

  师幼总结:10以内的单数有:1、3、5、7、9,10以内的双数有:2、4、6、8、10.

  5、收萝卜:(巩固练习,初步验收教学成果。)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1)、选四名小朋友分别背上标有单数、双数的小筐。

  (2)、其他小朋友一齐拔地上的萝卜,经过自我确定萝卜上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后,再放入对应的筐里。

  开始收萝卜。

  教师和幼儿一齐检验游戏结果,如发觉 错放的请幼儿一齐纠错并改正。

  四、课堂延伸:(加深幼儿对单双数的认识、理解、巩固与应用)

  运萝卜: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请小朋友分组将单数萝卜和双数萝卜分别运到单数汽车和双数汽车上。

  游戏开始,教师巡视,检查幼儿游戏成果。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

  20XX年4月2日我有幸听了城关小学王xx教师的关于“问题的处理”的教学,收获颇丰。王xx教师不仅仅仅关注知识和结论,更关注过程、方法与情感。奋力地经过数学学习使小孩抓住数学的本质,品味数学的真谛,体验数学学习的欢乐,并带着无限的乐趣投身到更广博的数学海洋中。在“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的比较与联系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创造时空,让数学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我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首先,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趣味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其次,我们应清楚“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没有问题也就无从研究。在问题的处理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处理问题的过程和乐趣,激发他们对处理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其三、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几点:

  1.注重学生收集消息

  从处理问题的步骤来看,收集消息是处理问题的第一步。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纯文字问题的量。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收集必要的消息。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本事比处理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请求是不一样的,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关键,那就是要能组合问题中供给的有关消息。仅有认识到消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样的意识,有时是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给学生供给了机遇,但学生却不提不出来,要么提出的问题都一样。所以,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显得十分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唤醒学生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处理问题的实际情景,当部分学生处理问题的思路不很清晰时或者当学生提出了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异常是有创新意识的方法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而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方面鼓励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表达自我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让其他学生主动关心他们,为他们探索处理问题的方法供给帮助。从而加深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解题方法的理解,有助于解题策略的构成。

  王xx教师表现出的新思路、新设计、新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一):

  一、师生问好,激趣导入

  1、引出机器人

  师:今日呢,黄教师给一(1)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看它是谁呢?(课件出示)

  生:机器人!

  师:对了,是机器人!第一见面,我们一齐来听听机器人想对我们大家说什么?好吗?

  2、倾听机器人的“话”

  机器人:我是机器人贝贝,听说大塘小学一(1)班的小朋友学习异常奋力、认真,今日我想和你们一齐学习、共同增高!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师:好,那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贝贝的到来!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师: 学习之前,我们得先陪机器人贝贝买一些学习用具,听说啊,小鹿文具店里的文具挺多的,并且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先让我们和机器人贝贝一齐逛逛小鹿文具店吧!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发觉 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齐)

  2、明确分类

  师:我们明白,小鹿文具店之所以整齐、美观,因为它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齐,

  揭示概念:那么像小鹿文具店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齐我们就叫做分类。(板书课题),今日就让我们一齐来学习分类。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8页。

  三、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说一说

  师:刚刚我们逛了小鹿文具店,此刻让我们一齐来参观参观小熊文具店。

  这一次你们看到了什么?发觉 了什么?它和小鹿文具店有什么不一样?哪位小朋友能来说一说?

  生:东西多、乱。

  师:好,先让我们来看看小熊文具店到底都有什么文具(课件出示)——那我们该怎样帮助小熊把它的文具店弄得像小鹿一样整齐、美观呢?谁愿意帮助出个主意?

  2、帮一帮

  师引导学生把小熊文具店的文具归类。

  师:那么在摆放这些文具之前,我们得先把这些文具归好类,此刻请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筋想一想怎样分比较好呢?请一位同学来帮一帮小熊。

  3、练一练(完成课本练习第1—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

  (2)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3)汇报交流(每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请2—3组就行了)

  (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启发学生:4辆车是同一类的。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同桌可进行相互交流,使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不是同类。)

  四、应用拓展、自主构建

  1、整理马大哈水果店

  师:马大哈水果店里有这样一些水果,看得黄教师眼花缭乱的,我们一齐来帮帮这位马大哈这些水果整理一下,让它更加美观好么?

  生:好(并说出原因)

  师:真进取!那么下头请小朋友们再次开动你们的脑筋,用我们刚刚学的分类知识想一想,待会请你来回答。(指明一名学生)

  总结出——相同的物品一齐。

  2、分小组,给平面图形归类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归类?

  师:此刻同学们手中有一些平面图形,你能再次用我们学的分类方法把他们分好类么?好,请各小组行动起来。分好了之后请派一名代表告诉教师,为什么你要这样分?你是怎样想的?

  (总结出这些平面图形是按照形状分类)

  3、整理学具盒

  (1)师:此刻一齐来看看你们的学具盒整齐吗?如果不整齐,你能用今日学习的分类的方法把学具盒整理好吗?如果整齐,你能帮帮你身边的同学吗?

  (2)汇报:你是怎样整理的?

  (3)把学具有序地进行整理,放到学具盒里。

  五、总结

  1、请生回答(表扬:你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小孩,期望大家都能向他学习)

  2、师:今日,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懂得了如何摆放东西更为整洁、美观。期望大家今后能够养成整洁、美观摆放东西的好习惯,相信一(1)班的小朋友必须都能做到的,对吗?

  生:对。

  师:时光过得很快,也到了机器人贝贝和我们说再见的时光了,它刚刚跑到花店里买了四朵鲜花想带回外星去给自我的父亲母亲。那么买到的鲜花有郁金香和月季花,花的名称不一样,并且颜色也不一样。怎样样分类搭配摆放才显得漂亮呢?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请同学们回去开动脑筋想一想,下节课我们一齐来帮助他处理这个问题好吗?

  生:好。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那里,下课。和后面的教师们说再见!

  《分类》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奋力使学生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自主地利用已有生活积累领悟分类的含义。

  整节课我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突出了我们数学的研究课题。如:完成教材第52页的“练一练”出示,板演这个环节中我把书中的图做成能活动的,让学生亲自来前面动手操作,给学生供给一个分类活动的平台,这样更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操作本事。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所以我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整理自我的书包、分小组内同学的铅笔……。进一步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让数学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这节课虽然经过了经心准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在利用情境创设图时应当指导学生看图,找到与本课有关的消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这节课中学生只能找到图中都有什么,不能感觉到同类的商品分类放在一齐,起不到导课的作用。低年级开始要指导学生看图。学生要思考和回答问题时都是能够适时点拨,指导,不应当替学生说出答案或是说出后半句,都应当让学生自我思考,哪怕是完不成教学任务也不应当教师说,教师说了不贴合新课改的理念,如:学生板演时“可不能够按颜色分?”

  书包内课本分类,学生如何分的应当让学生自我说出道理,不应当教师说;货架上物品的分类让学生自我说有什么规律;学生复习巩固过程中学生答错的问题应当当作错例来分析、指导如:5比3少几时有几个学生答5减2等问题。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动手动脑本事的培养但让学生分学具时,学具数量和种类都单一(黑板上的分类教具种类和颜色都单一),所起作用不明显,像是个小练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课堂上体现了合作、探究但教师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不单单是了解交流情景还应当注重一下儿指导,低年级小孩还不明白如何小组学习。如:图中都看到了什么东西(发觉 了什么?)这一节课上下来,虽然不是十分满意,但在已有生活经验的铺垫下,我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起来。简便地就学到了知识,感觉到了学习的欢乐。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二):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我认识的,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觉 ”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二、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和梯形的定义。

  三、画一画: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用自我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经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之间的关系。

  听课

  评议

  从情境图中找出并经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三):

  1、兴趣贯穿始终。“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从导入中让学生观察镶了金边的相框、引导学生指出如何给月亮、树叶等镶金边,到探究新知中指导小组学习、独立学习、汇报研究方法,以学生名称命名研究方法等环节,教师始终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学生始终坚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上,教师重在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学生重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将自行归纳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经过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等环节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周长的意义,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在概念构成中,学生思维经历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之教师适时的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进取状态,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教师重学法指导。探究知识过程中,无论是小组合作还是独立操作,都经历了测量、填写报告单、归纳汇报等环节,教师加强对各环节的引导,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方法,将数学探究活动落到实处。另外引导学生将图形按适合的方法进行分类,把学生获得的零散的数学知识归纳到完整的知识系统中,有助于增高学生逻辑思维本事。

  提议在学生活动时光上需要教师进一步调控。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四):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1、什么是分数的意义?

  2、分数的意义教学背景?

  第一层次:结合一个具体的物体、图形认识简单的分数。

  第二层次:结合由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认识简单的分数。

  第三层次:把前两者进行统整,提炼出单位1,进而在更抽象的层面上概括出分数的一般意义。

  3、教材的编排

  教材在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也就是书上那段完整的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能够用天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除此之外,还有分数单位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张教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但不请求学生机械的背出概念,关于分数单位的教学张教师安排在第二课时。关于概念经过板书来补充。

  4、教学线索

  传统的教学线索是逐步概括出概念;(见下头1)张教师的教学线索是围绕单位1逐步展开,帮助学生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见下头2、3)

  5、分数的意义几个困惑?

  困惑1:为什么叫单位1?

  困惑2:如何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困惑3:如何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的意义的抽象与建构?

  困惑4:如何实现由分数的无量纲性向有量纲性的跨越?

  6、由分数的意义引发的几点思考。

  (1)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

  (2)备课要有整体意识。

  (3)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4)教学结构的变革比教学形式的变革更迫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五):

  一、创设选择的空间,唤起“主角”意识

  师:同学们的精神状态真好!看来平常的饮食不错。你们喜欢吃鱼还是喜欢吃肉?我们现场调查一下。哪个小组愿意理解教师的调查呢?

  (选择一个热情高的小组进行现场调查)

  师:在调查之前,教师要请同学们听清请求:每人有两张写有姓名的纸条,喜欢吃鱼的把纸条贴到“喜欢吃鱼”一栏,喜欢吃肉的把纸条贴到“喜欢吃肉”一栏,既喜欢吃鱼又喜欢吃肉的能够两边都贴,都不喜欢的把纸条贴在右下角。明白了吗?(学生清楚请求后就让学生作选择)

  二、供给探索的机遇,激活“主角”意识。

  1、收集、分析、整理数据

  师:这一小组的同学把自我的喜好经过贴姓名条的方法告诉了大家,那此刻你能根据选择的情景,分别说出这几中选项的人数吗?你怎样明白的?(生:数纸条就能明白!)那黑板上一共有几张姓名条?这么说,这个小组一共有13人了?(生质疑:这个小组仅有10人!)

  师:假装数一数,咦,真的是10人,那多出来的3人是哪来的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如果还是找不到原因就再和同桌议论。交流反馈,得出原因为有3个同学两样都喜欢。

  师:那谁能说说这组同学的选择我们能够把他们看成是几类?(生1:两类,喜欢吃鱼,喜欢吃肉。生2:三类,两样都喜欢,只喜欢吃鱼,只喜欢吃肉。)教师板书。

  2、重新排列

  是: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此刻,我们再请一个同学上来说说两样都喜欢的有哪些人?(学生上台指。)教师在一边继续问:你能把他们的名称找出来,重新放在适宜的地方吗?(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放的位置,如果没有放在中间,则将让学生展开议论。)

  3、引出集合图,加深理解

  师:刚才这位同学真能干,经过他的重新排列,大家看这些数据是不是更清楚了呢?好,我们再请一个同学上来点一下“两样都喜欢的同学”,并说出有几人。教师怎样数数有6(学生说的人数的2倍)人?(生:每人有两张名称,重叠了,应当是3个人)

  师:哦,原先有3个人名称重叠了,那这3张姓名条我们如何处理?(生:把相同的名称拿掉一张)

  师:好,我们请一个同学上来拿!(学生上来拿走3张重复的。)

  4、画集合图

  师:同学们此刻你明白,为什么人数会多出来吗?

  师:人数是弄清楚了,谁愿意向教师和同学们指一指哪些人是喜欢吃鱼的?如果学生是一个一个指的,就请求他:你能一下就找出喜欢吃鱼的是哪些人吗?学生再指。教师在一边用黄颜色的笔把喜欢吃鱼的纸条圈起来。

  师:教师用黄圈把喜欢吃鱼的人圈起来,这样大家是不是一眼就能看清楚呢?那谁能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喜欢吃肉的有哪些同学吗?

  5、各部分的意义

  师:在红色圈里的是表示喜欢吃什么的同学?在黄色圈里的呢?生:略

  师:有了这两个圈和原先比较一下,你觉得怎样样?生:略

  师:中间部分表示什么?除了这种两样都喜欢的情景,还有一些同学呢?

  师:请同学们先自我看图说,然后再说给同桌听。

  6、掌握算法

  师:此刻,你能看着这张图,利用上头这些数据,能列式计算这一小组的人数吗?生:列式计算师生反馈交流,理解各计算方法的意义(略)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六):

  经过一天的精彩展示,圆满结束。纵观整个展示课,我感觉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丰富,数学素养深厚,每节课各有所长。反思整个展示课,我认为成功与缺憾并存。下头以宁晓英教师的《周长》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点看法。我认为这节课具有以下优点:

  1、注重实践,构成概念。

  宁教师能将本节课的教学资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生活经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知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如:开课之初,从一个“周”开始,利用教具“树叶、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五角星等”,让学生动手描出周长,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设计巧妙。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意创设生活情境,组织教学,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2、注重参与,学生合作。

  本节课能在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上下功夫,教师起到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鼓励学生用自我的方法处理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时光。学生学的主动,学的活泼,敢于发表意见。善于动脑思考,这些都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如:在测量周长一节中,让学生在纸上描画每个图形的周长,清晰建立“周长”的概念。

  不足之处:

  1、教师讲解过多,不敢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寻找周长的测量方法“这一教学环节中,宁教师一个图一个图的带着学生尝试各种方法,讲解过多,包办过多,显得改环节显得单调冗长。没有放手让学生自我动手尝试,而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路。和新课标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2、没有注意引用比较的方法,巩固学生的概念。

  如:在教学“封闭”概念时,教师仅仅限于让学生认识封闭图形。而没有设置比较图形“不封闭图形”,让学生经过比较,加深对“封闭图形”的理解。这样教学,学生的认识就比较淡薄,对封闭的理解流于浅表,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七):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经过加减法的验算,加强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和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加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以前的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学习的,在新课标中则采用了加减法的集中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经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陆教师尊重教科书的编排请求,并非简单地从一个纯计算题入手,而是利用教材设计了两幅买东西的情景图,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购买衣服和鞋子的情境,让学生感到亲切的同时,在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习机遇,又让学生体验在实际情景中验算的必要性,吸引不一样程度的学生的进取参与学习,在小组议论中愉快的合作。

  贴近生活的教学和欢乐的学习是我对本节课最深的印象。就拿加法验算教学来说吧,根据教材主题图给出的生活情境:母亲买一套运动服138元和一双运动鞋48元,一共要多少钱?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引入加法的验算教学。整个过程为了体现学生主体,林教师先所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小组合作、交流、议论,得出加法的验算方法,经历一个探索新知的过程。验算虽然初次接触,可是许多学生因为有生活中检验的经验做积累,有少部分学生经过观察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很快找到验算的三种方法,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进取的情感体验,从自我的探究中得到结果,从而体会到学习的欢乐。

  充分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本节课中林教师充分实行了新课标的请求:“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要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经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好教材,组织好教学,组织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向学生提出问题:“请你用自我的话说一说画面的资料”如果请求“一套运动服和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怎样列式(135+48=183元),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在183元,这一道题到底算得对不对?我们除了掌握计算法则外,还要学会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以便能及时地发觉 自我的错误,及时纠正,那么,这一道题怎样验算呢?请各小组议论。在各小组议论时,林教师进取到各小组了解议论的情景,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了解个别差生的学习情景,参与他们的议论,多给他们学习机遇,让他们多想、多讲、多练,发表意见的空间,最终由各小组汇报议论的结果。讲授例2的时候,同样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教学,营造课堂气氛,给学生两次合作的机遇,发表意见的机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八):

  教学重要流程:

  一、情境导入

  (一)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懒洋洋、大灰狼”等一群小动物动画形象。

  师:小朋友认识他们吗?

  生:认识。

  师:这些小朋友他们还想看咱们小朋友谁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好哦,待会他们会有礼物送给咱们。

  二、出示动画:懒洋洋,展示问题:这盒蛋糕有多少个?

  师问。

  生自由答:20个。

  师: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生:4个一组,4个4个数。

  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直观。

  三、师:咱们别的同窗呢?你们怎样数?

  活泼笔作练习(在一张印有20个圈的纸上画出自我数数的方法)。

  同桌交换评议。

  指名展示。

  四、学生将各自思路进行汇报,例举种种不一样的圈法(穷尽其圈法):

  一组5个 一组4个 一组10个 一组2个 一组20个

  教师板书:4个5 5个4 2个10 10个2 1个20

  其间,有学生提出每三个一组,余下两个一组。

  师:你看这样行吗?

  生:这样不行,因为不一样多。

  五、让各种类型数法的学生展示自我的数法成果。

  类别相同的同时展示给大家看。

  六、练习,课件展示

  生自主练习。

  师指名答。

  课件展示学生数数思维过程。

  七、情境设置

  几个小动物的学习利用情景断定(课件出示情境图)。

  懒洋洋说:2个4应当是4×2。

  大灰狼说:4组2和两组4都是表示2个8。

  学生出示手势语(不作声)。

  手势:拇指+食指作“√”状,表示精确的。

  两个食指相交作“×”状,表示过错的。

  八、完成课本练习(共三道)。

  其间,有学生提出“能够斜着数”,师提醒:今日我们学的是几个几,你这样行吗?

  九、情境练习

  洋洋他将送18根棒棒糖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一样分,又不能有剩余,能够怎样分?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多?

  师请求:

  1、看看谁想的办法多?

  2、音乐开始大家就开始,音乐停大家就停下来。

  播放音乐,生开始做练习。

  汇报。

  师请求:看谁说的多,但别人说过的方法大家不能重复。

  十、出示课题

  《各人眼中的20》。

  十一、小结。

  评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经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本事发展、态度与价值观构成的统一。”

  本节课的设计分成了“直观感知------探究规律--------动手操作-------联系生活”四个层次,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为依托。供给趣味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利用一切机遇创设学生探究创造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多次反复实践,使他们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并能从日常生活中,探究出属于他们自我的、与众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下头就沈教师的这一节课作如下的看法:

  1、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经过小胖小巧小亚和小丁丁四人数鸡蛋作为情境,引出了各人眼中的20各种不一样的数法。各人眼中的20有不一样的'分割方法,能否先请学生自由发挥,然后上台说一说,并把他圈的方法在黑板上摆一摆,让其他小朋友能够直观清晰的看到。在说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强调说出“我是几个一圈的,圈了几次,表示几个几”,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反复不停地动口操练,我相信,只要学生会说,他必然就会做。学生汇报时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图表示几个几,加法算式一一对应,经过学生的观察和议论,让学生明白个人眼中20的共同小秘密,不管哪种数法,每一份都是相同的,就能用几个几来表示。

  最终的总结让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方式,这样就能有不重复不遗漏的把所有的可能性都研究到。注重小孩有序思考的培养。

  2、经过学生用双色片动手摆一摆6引入新知,一年级的学生十分乐意动一动手,由此引入不但能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到2个3和3个2的不一样,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想学习今日的知识。但在这个环节处理中,张教师只是点到为止,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2个指的是什么,3指的又是什么,所以对后面的说一说造成了一些困扰。

  3、练习部分设计的习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经过不一样形式不一样层次的练习,学生对于习题不但不感疲劳反而觉得富有挑战。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本事。

  另外,教学设计中既研究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又充分研究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从原先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时光,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慢慢体会知识的由来,不知不觉中掌握所需学习的数学知识,充分融入了二期课改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学力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九):

  我觉得罗教师的这节课讲得好,让我受益匪浅。罗教师的课堂能以新课标为教学准绳,以学生的学为主线,处处体现教师活用教材,创设性的使用教材,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把数学课上的简便、愉快、扎实。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放手让学生探究。

  本节课从学的角度安排教学过程、呈现学习资料、供给操作材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所以,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得到培养,创新潜能得到开发。教师联系实际从“超市买东西”创设情境入手,观察课件所示,引起学生注意,先让同学们动手计算,然后提问:同学们计算的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呢?引出课题(加法的验算)。让学生展开议论,交流总结验算方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说出不一样的方法,如: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学生自我发觉 规律,教师点拨引导,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突破教学难点。

  2、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发展。

  由于学生原有认知背景的不一样,他们对解答本课时的题目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同样的题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必须的层次。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提出统一的请求,允许不一样的学生采用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在交流时,各种合理的方法教师都给予了肯定。从教学效果上分析,我觉得教学效率较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受益面大,学生学得简便愉快。

  3、体验探究的乐趣。

  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究学习的进取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情感活动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构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奋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究和创新的进取欲望。

  罗教师这节课带给我了很深的启示: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日,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不断更新自我的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仅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长期构成的、习惯了的旧的教学方式,才会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实践和探索中丰富和改善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欢乐的事,学会了更是快乐的事“。

  在这次听课活动中汲取的一些好方法,我将其也要尝试到自我的教学中,力争使自我也有一个增高。

  提议:情境导入简单些,可节俭时光,这样巩固增高就有时光了。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二十):

  10月18日午时第一节课我聆听了张海玲教师执教的《加法的验算》这节课,我觉得张教师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教师能联系实际创设情境——“要开运动会了,学生需要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课件出示此情境图后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提出数学问题,最终学生自我列式处理了,之后教师提问:“你们的计算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呢?最终引出新课——《加法的验算》,再让学生分组交流体验验算方法:如验算的方法有用183-135=48;183-48=135;48+135=183来验算,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突破难点。

  2、教师十分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经过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验算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主要体此刻第一、二环节上)。

  3、教学环节紧凑,准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这节课中,能够看出学生是在教师创设环境中先提出数学问题而后简便学习新知的。

  4、教师十分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强调验算的书写格式等。

  5、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多元化,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鼓励。

  在听的过程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在引入新课题时,由于验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十分陌生,所以学生可能会说不出“验算”这个词来,我觉得是否能够这样引导学生:学生把一套运动服和鞋的钱计算出来后就用课件显示教材中小精灵的话:你怎样明白这个结果就是正确的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大约2分钟后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出:用口算再算一遍、也会有学生这样说:我在草稿本上再计算一遍……这时教师就能够说:对!你们的方法很好,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就叫做验算,今日这节课教师将和大家一齐研究有关“加法的验算”,大家有没有信心!

  2、练习时,能够让学生从四道题中任意选一题用自我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或者分男女两组各做两道题后到视频展台上展示。(让1—2名学生重点讲一讲他是怎样验算的;如果四道题每个学生都做并且验算的话会用去很多时光而影响后面的进程。)

  3、板书验算方法时能够不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当学生汇报验算方法时,教师直接这样板书出来:①183-135=48;②183-48=135;③48+135=183再让学生在下头和同桌互说,比如生1说:“我是用183减去135看它是否等于48的……

  4、练习设计虽然有层次性但形式有点单一;能够采取多种形式将练习展此刻学生面前,如:谁是验算大师、智慧大门我来开等形式。

  总之,在这次听课活动中,我汲取的一些好方法,将其也要尝试到自我的教学中,力争使自我也有一个增高。

相关推荐
  • 小学教导处工作总结

    小学教导处工作总结(一): xx教导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奋力践行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学习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落实双减工作请求,深化素质教育,加强教学研究,...

  •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一): 1979年,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作短期的研究访问工作。普林斯顿研究所的条件十分好,陈景润为了充分利用这样好的条件,挤出一切...

  • 小学体育工作总结

    小学体育工作总结(一): 一、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体育教学工作 体育组上下能认真研究贯彻执行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

  • 小学班级工作总结

    小学班级工作总结(一):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将圆满完成,我校的少先队活动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狠抓养成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

  • 小学体育教学总结

    小学体育教学总结(一): 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过去一幕幕映在脑海,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教学方面 本学期开始,为掌握学生的基本情景,...

  • 趣味数学小故事

    趣味数学小故事(一): 燕子考青蛙 今日,我看一个故事,叫《燕子考青蛙》。故事是这样:一天,燕子对青蛙说:咱们比一比谁的数学好。青蛙同意了。青蛙出题:上个星期一我吃...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这个学期对小学生来说是个关键时期,小孩们立刻就要步入初中,面临新的学习环境,所以在这个学期...

Copyright © 2014-2024 www.deip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得培资料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20340号-5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