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过具体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本事目标:使学生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本事、观察比较本事、创新本事以及合作交流本事。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试商本事。
教学难点:
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展示课件:出示课本51页的主题图,创设情景,提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
二、合作探究,创新发展。
1.自学、交流,学习例2。
(1)自学、合作探究。
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课本P51的`例2。
课件出示问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看书,用自我喜欢的方法,跟你们组的小伙伴尝试处理问题。
(2)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3)学生自由汇报。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我的见解。
(4)师生共同点评学生答案。
小结:剩余的3盆,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自学、交流,学习例3。
(1)猜想-验证,突破难点。
a.让学生猜想:假如除数是5,请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b.让学生经过小组合作进行验证: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到底余数可能是几?请同学们翻到52页看例3,利用小棒摆一摆,再观察余数和除数,你发觉 了什么?
c.引导学生得出:余数<除数
d.小结:余数<除数
(2)看书质疑。
师:请同学们再看课本51-52页的资料,有不懂的请提出来。
三、总结。
今日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堂练习
(给猫送鱼)
准备:余数分别是1、2、3、的3只猫,及鱼状的卡片。
方法:学生写了余数的算式(鱼)贴上相应的猫上。
最终点评表扬学生(课件出现小猫说感谢同学们送来的鱼)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二):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联系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2.在掌握平均分两种分法的基础上,加深对除法两种应用题的认识
二、本事训练点
1.经过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本事
2.引导学生经过类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本事
三、德育渗透点
1.挖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2.设疑、解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两种应用题余数的处理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做一做第3题的投影,7支铅笔,8根小棒,练习的算式卡及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操作并解答
(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根?你是怎样分的?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能够放几堆?这是怎样想的?
2.列式、计算,指明口述解题思路
30个羽毛球,每6个放一盒,能够放几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先分分看)
(2)读题后引导学生操作,用小棒代替铅笔,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演示.边演示边口述分的过程
教师提问:把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是什么意思?(就是把7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分的结果怎样?全分完了吗?(每人分2支,还剩1支)
教师引导: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及以前我们学的知识,想想这题应怎样解答?(指名学生列式“7÷3=”,并用竖式计算)
教师启发:竖式中,除得的商“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支.)余数“1”表示什么?(还剩1支.)做应用题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时,要写单位名称,请同学们议论一下,这题商和余数后面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应怎样写?
学生议论后,指名回答写出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7÷3=2(支)…1(支)
教师提问:答话应怎样写?(每人分2支,还剩1支)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平均分后,没有分完,还有剩余)
(3)比较、分析:今日我们解答的这道应用题与以前学过的除法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平均分,用除法计算.)有什么不一样?(有余数,商和余数都写单位名称,答话因有余数需答完整)
(4)教师小结:今日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注意横式等号后面的余数及单位名称不能丢掉,写答话时要按题意回答完整.
(5)反馈练习:独立完成课本120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解题过程,重点强调计算的结果及答话应当怎样写
2.教学例4:
(1)出示例4: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能够装几袋,还剩几个?
(2)读题后,启发学生联系铺垫孕伏中第2题(羽毛球分放人盒中)列出算式:“43÷5=”,并用竖式计算。
(3)议论:除得的'商“8”表示什么?余数“3”表示什么?
(4)根据议论的结果,联系例3有余数除法计算结果及答话的写法,独立解答课本119页例4
(5)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清商“8”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袋”,余数“3”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个”
(6)反馈练习:独立完成120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重点强调平均分的第二种的有余数的应用题计算结果的名称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不一样
三、巩固发展
1.课本120页做一做第3题.(投影出示)
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
9÷□=□(个)……□(个)
9÷□=□(盘)……□(个)
(1)先引导学生看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
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根据这个图和算式(1),你能说说题意吗?(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个)……(个)”,能够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
类推:把图和算式(2)联系起来,你能理解题意吗?(可议论,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盘)…(个)”,能够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二种方法.)
比较、归纳:根据图及两个不完整的算式,指名请学生说出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一个算式表示,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还剩1个.第二个算式表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能够放2盘,还剩1个
(2)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写好算式
(3)订正,指名口述思维过程
2.填空:(投影出示)
(1)
14÷4=3 …2
14÷3=4 …2
(2)
21÷6=3 …3
21÷3 =6 …3
3.做练习三十六第2题.指导学生要把2角化成20分后再列式计算.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先把2角化成20分
四、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察板书,总结出今日学了什么新知识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重点强调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完整写出答话
五、布置作业:
121页练习三十六第1、3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愿意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呢?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一齐去郊游。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
9个蛋糕、10碗方便面。
2、猜一猜他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
二、探求新知
1、看来大家急着想把这些好吃的来分一分,那就赶快行动吧!你打算怎样来处理这个问题?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经过列算式算出来的,说一说算式的意思,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教师边小结边板书:9;4=2(个)……(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
师:和同位说一说9个面包平均分的结果是怎样算出的'。
学生回答(一般情景都会列算式来表示)我1个1个地来分……我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用算式表示:9;4=2(个)……(个)学生说出9;4表示的意思和怎样进行计算的
2、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大家在小组里一齐分一分,看看结果是怎样的?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觉 ?师小结。
生:那么多好吃的,咱们4个人来分一分吧。
学生同位议论,加深理解。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把算式写在本子上。(议论时要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能够动手操作算出结果)
方便面:10;4=2(碗)……2(碗)
矿泉水:11;4=2(瓶)……3(瓶)
香肠:12;4=3(根)
生:我发觉 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3、18块巧克力能够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
师:还需要明白些什么呢?你打算每人分几块?
师:假如每人分2块,能够分给几人呢?3块呢?还能够每人分几块?根据自我的想法列出算式算一算。
师: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又有什么发觉 ?为什么那么多的算式都有余数,为什么产生余数?
18块巧克力能够平均分给几个人?学生会有些疑惑。学生想出少了些什么,这样问根本不明白能够平均分给几个人。
学生回答:我想每人分2块,
我想……18;2=9(人)18;3=6(人)
学生独立完成。
18;4=4(人)……2(块)18;5=3(人)……3(块)
生:我发觉 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三、小结
1、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四):
教学资料:
教科书第101页例5、课堂活动1、2题及第102页练习十四2~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试商本事。
教学重、难点:
探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324 637 549
(2)把7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朵?还剩几朵?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上头的3道题有什么不一样。
(3)揭示课题:像第2题这样的除法叫有余数除法,今日我们继续探究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示例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同学的竖式有哪些不一样?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这两个同学的竖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还余8个没分;第二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8,还余2个没分。
议一议:哪一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并汇报:第一个竖式,余数是8,比除数6大,还能够再分,把8平均分成6份,每份还能再分1个;第二个竖式,余数是2,比除数6小,把2平均分成6份,每份分不到1个了。所以第二个竖式得到的商是正确的。
教师: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余数能不能再分的?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余数比除数大,还能够再分;余数比除数小,不能再分。
小结: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2、自主练习
做试一试的题,指名板演,全班评价。
三、课堂活动
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最大能填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自我是怎样做的,初步体验试商过程。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先观察竖式,引导学生比较题目中余数与除数的大小,找出错误原因,再改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指名回答,团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3题
①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练习本上。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②检查计算结果,团体订正。
3、练习十四第4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团体订正。
②找做题速度快的学生说一说自我的经验。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五):
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白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按照例1制成可供演示的梨和盘子、磁性黑板;每个学生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出示教科书第1页上的复习题
(1)( )里最大能填几?(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2)用竖式计算除法。(出示两道除法竖式)
订正笔算除法时提问:除法竖式里,哪个数是被除数?哪个数是除数?哪个是商?并指名学生说一说笔算的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图,说明题意:要把这6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应当怎样分?(指名学生实际分一分,分两次恰好分完.)
教师;谁会列式计算?
计算后,教师指着竖式提问:在被除数6下头写的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的6个梨。)在横线下头为什么写0?(因为6个梨都分完了,一个也不剩。)
(2)教师又出6个梨和7个盘子图,说明:要把这7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谁会分?(指一名学生分实际分一分,分两次后,还剩一个。)
教师:剩下的一个梨,如果继续分,每个盘子还能再分到1个梨吗?(不能。)这说明7个梨要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分到2个,还剩1个。
教师;怎样计算呢?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板书:73=)
(3)竖式的写法。(指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被除法是几?写在什么地方?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
教师进一步提问: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那么在被除数7的下头应当写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
7个梨,分掉6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当怎样表示呢?
教师着重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头要写1,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4)横式得数的写法。
教师:经过计算明白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在等号后面写2。还剩1个,就是余数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读作商2余1,大家一齐读一启遍商2余1。
像这样的除法,求出商后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做一做下头的做一做。
让学生每人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摆在课桌上,指名学生说每份分得几根,还剩几根。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逻指导。
订正时,着重提问:商2以后,被除数下头要减去几?8是怎样算出来的?横线下头得几?怎样算出来的?表示什么?横式应当怎样写?怎样读?
3.教学例2。
出示横式385=后,指名学生口述怎样写竖式,教师板书。
写出竖式后,着重教学怎样试商。
教师:先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又小于38,商6行不行?(不行,因为5乘6的积是30,38减30还剩8,每份还能够再分到1,说明商6小了,所以要商7。)商8行不行?(也不行,因为5乘8的积是40,40比38大,说明商8大了,只能商7。)实际教学时,只要发觉 商小了或商大了这两种情景中的一种,能够找到恰当的商就能够了。最终,引导学生写出完整的竖式和正确的横式。
4.引导学生分别比较例1和例2中的余数和除数,让学生找一找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发觉 了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5.做例2下头的做一做。
先引导学生看图和下头的算式,弄清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本课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的是在除法中示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1、以往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这是与新课标理念相违背的,作为教师要奋力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要重视学生的记忆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生动趣味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要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意义是指导计算的基础知识,为了突出意义的教学,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摆一摆圈一圈等观察和操作活动的资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相互交流、比较、吸引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构成学生的认知。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
3、在教学中要合理把握生成资源。
教材中的练习给学生供给了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要敢于应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让学生在不一样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自觉地订正错误。如在写竖式时学生可能会把一位数的商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可能会把除数和商的位置写反了等,教学时可把这些现象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确定和分析,在互相帮助中,到达纠正错误,巩固新知的目的。
4、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处理问题的本事。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感觉教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本事。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充分地感知其中蕴含的数学消息,对收集到的各种教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炼,从而发觉 、提出和处理问题,并加以综合运用。在数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不一样的策略和方式进行探索和解答,使学生充分地感觉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处理问题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5、在教学过程中,既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又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经过学生独立思考,有了必须的想法之后的合作探究才能更加有效。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手段,让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辨清概念、理清思路、优化算法、把握实质,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好所学知识。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六):
教学资料:
教科书第35页,有余数除法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处理简单问题的意识和本事。
重点难点: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
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经过学习,我们认识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328= 146= 45-5=
29= 39= 345=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做题理由,重点说说有余数的除法做法)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创设情境,让小组同学摆出自我的学具:铅笔数、橡皮数;再数数小组的人数;把这些学习用品平均分,每个人应分多少?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平均分成几分有剩余的情景。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说自我的计算方法)
3、完成自主练习。
出示第1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自我明白了什么?圈一圈,再一填,最终同位互相说说自我的算法。
(团体评议时,要关注个别学生)
出示第3题
学生认真看图后,议论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
团体评议时强调有余数除法。
出示第5题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然后互相说说,13个易拉罐能够搭几辆小车?团体交流,并说说自我是怎样做的。
出示第6题
学生看图后想一想
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样分?
想一想,你还能题什么问题?
聪明小屋
(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看懂图意,进取动脑寻找不一样的规律。
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光去探索。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表现的十分好,能认真思考,进取参与,能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课后把今日学到的知识说给父亲母亲听听。
五、作业设计
进一步认识有余数除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父亲母亲听,让他们考考你。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
144=3(盒)2(个) 166=2(盒)4(个)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七):
教学资料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
2、认识余数,明白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本事和小组合作本事。
4、经历发觉 知识的过程,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
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教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
42÷6=
72÷9=
2、最大能填几?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觉新知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提出问题,引出笔算。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即将就要举行了,需要布置会场。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能够摆几组?教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
(2)动手操作:请同学上讲台进行分一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加法和减法中,我们都能用竖式来计算,那么除法如何列竖式来计算呢?
(6)(课件出示:竖式)仔细阅读课本P50页,看看这个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各部位的名称)
27÷3=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打算将班级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同学们将学校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能够摆成几组?
(2)23盆花平均每组摆5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动手操作: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认识余数: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我们就把这3盆叫做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之后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觉 了什么?(发觉 了当余数是0,也就是没有余数,刚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结余数的含义
余数就是不够再分而剩余下来的数,就像分5盆一组,3盆因为不够分成一组,而是剩余下来的,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完成51页做一做。
2、此刻从小袋子中拿出50个小方块,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剩余几个?你会列算式和列竖式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四、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数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八):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的意义,并体会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小棒若干。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参加了趣味的野营活动,学到了不少的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再去参加更趣味的野营活动呢?(学生回答)好,我们一齐出发吧!(课件演示)
师:同学们,从情景图中你看到哪些趣味的活动?请找出有关消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提出数学问题可能有:(教师适时板书)
1、每人分4条,22条鱼能够分给多少人?
2、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3、55个蘑菇,平均分给我们小组的`8人,每人分几个?
4、野营小队共17人,每顶帐篷住3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二、探索新知
师:用我们的智慧去帮助他们处理这些问题吧?(激发学生投入学习活动中)。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每人分4条,22条鱼能够分给多少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师板书:
22÷4=(人)(条)
师:同学们下头我们分小组,议论谁的方法最好吧!(对于各种合理的方法,师先予以鼓励表扬)
师:怎样列出竖式呢?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吧!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22条鱼,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人每得条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
三、课堂练习
1、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2、55个蘑菇平均分给8人,每人分几个?自主练习第二题:摆一摆,填一填
四、总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样?还有什么困难吗?
五、教学反思
借助生活实际,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始终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的理解,注意让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义,仅有结合具体情境从根本上理解了,才能真正掌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九):
教学资料: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设计主要理论依据: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主要资料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景。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景,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这个单元中共有4个例题,例1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有关知识,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法,这也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例2是对有余数除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成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趣味的适合学生的学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我们明白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资料,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而表内除法应是学生们已熟练掌握的`,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除法竖式计算和“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这个知识点来进行教学,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的。
教学目标:
1)经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横式、竖式写法和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3)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处理生活中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觉 知识的过程,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弄懂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教学准备:准备小棒、卡片、火车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发小棒,用小棒摆喜欢的图形。
2、引导用小棒摆一个一个独立的三角形。
二、探讨新知
1、小组交流摆的情景:最多摆几个,怎样列式,为什么?
2、汇报:用12根小棒摆4个, 12 3 = 4 。用 11 根小棒摆, 11 3
3、讲解竖式写法。思考:余数表示什么?
4、观察比较:观察这两题,你发觉 了什么?
5、小结:有余数的的除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新知
1、用13、47根小棒摆三角形,怎样摆?列式计算(做一做)
2、坐车去旅游。看你桌上的题卡,请你认真做对题,可别上错车。(贴火车图)
生做题按余数多少上前站好。
3、咱班共有多少人?下火车需要租车,如果一辆车能够坐8人,需要租几辆车?剩下几个人怎样办?(列式计算)
4、教师还要再考考你们,看谁最快,最先到达目的地。(卡片)这个大红苹果就送给你。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上有哪些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十):
一、探索导入
1、组织分铅笔活动,并填表。
(1)请求: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能够怎样分?
(2)指名说说。
(3)学生操作,完成P、1表格。
(4)班内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议论:看着表格,谁能把刚才分铅笔的情景进行分类?
3、议论并讲述:把平均分铅笔的情景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剩余的;一类是有剩余的。
二、揭示课题
今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三、探索新知
1、写平均分后没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板书:10÷2=5(人) 10÷5=2(人)
2、指名说说10÷2=5(人)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3、学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学生试着写,教师指导写法:
如:根据表格,10枝铅笔,每人分3枝,能够分给3人(边说边写10÷3=3(人)),还剩1枝,就之后写6个小圆点,然后再写1(枝)10÷3=3(人)……1(枝)
4、学习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师:根据1(枝)的意思,谁能给它起个名称?(板书:余数)
5、学习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的读法。
学生试读,指导读法:10除以3等于3余1。
6、学生试着写出表格中其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1)写算式。
(2)读算式。
(3)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四、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读题,按请求先动手摆摆,再把书中的'( )和算式填写完整。
团体交流,读出算式,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想想做做”第2题: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团体校对,比较两题的异同。
3、“想想做做”第3题:先把请求读读,然后同座位说说,再指名说说。
五、全课总结
经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还想明白什么?请大家课后把刚才想明白的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议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处理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进取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里最大能填几?
4×27×4<3
19×<467×<67
×5<146×<29
学生填完后说出是怎样想的
2、竖式计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新学期,学校刚买来一些篮球、排球,还要把它们装到球筐里去,各需要多少球筐呢,让我们一齐来算一算吧!
学生自我观察图意,列出算式:
篮球:15个,每筐装4个,至少需要多少个筐?
排球:28个,每筐装6个,至少需要多少个筐
4、填一填25÷6=□……□
5、4÷□=□……6做一件小风衣用2米布,11米布最多能够做件。
请求学生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11÷2=5(件)……1(米)
6、把余数是2的涂成红色。
7、欢乐星期天。同学们,你们星期六、星期天在家休息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我们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样渡过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四幅情境图。
学生提出问题:小明练了几遍钢琴曲?
需要几个碗来盛饺子?
5分钟经过30辆自行车,1分钟经过几辆?
……
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处理问题。
学生同位议论处理。
8、聪明小屋父亲母亲买回来一些苹果,让小文和小明来分一分。
小文说:我6个6个地分,最终余3个。
小明说:我3个3个地分……按小明的分法,最终余几个?
二、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课后札记:
手拉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十二):
教学资料:
课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p52(例3)~~p53上的资料。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明白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本事;
4、经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觉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本事;
5、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探究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准备:水果卡片(不一样的水果),鲜花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请同学们运用现已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教师,你是怎样摆的,接下来你想让教师猜几号学具,教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教师?
2、学生摆、问教师、教师答。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图意,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头的学校情景,认真想一想哪些使能够用除法来处理问题的?(课件展示)
学生提出问题
2、实际操作,感觉新知
(1).教学例题1。
a.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能够摆几组?
b.动手操作:
c.提问思考:
d.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e.你能说说列竖式的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吗?
(2).教学例题2。
a.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学校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能够摆成几组?
b.仿照例一的方法进行探究,发觉 有什么不一样?
c.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称吗?(板书课题:余数)
d.尝试列式:23÷5=4(组)……3(盆)
e.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之后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f.小组议论:如何列竖式?把自我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g.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觉 了什么?
三、观察比较
观察一组列式,你能发觉 什么?
a.课件展示
b.小组议论
c.全班交流
d.小结:
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
1、猜猜看:课件展示,学生猜
2、拓展题:
此刻你们能想出教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
你们也能运用今日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十三):
教学资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纪上册,P49上的资料。
教学目标:
是学生明白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教学重点:
明白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道具:(略)
教学过程:
复习乘法口诀。
一、结合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
[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2]你发觉 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资料?(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我观察到了什么资料。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1]这是某个学校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觉 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一样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板报下头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5)根据上头的`消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6)学生汇报。(略)
(7)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我亲身参加过呢?
生:(略)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能够坐几组)
二、练一练,圈一圈。
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3、每根5个,共几份?
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三、摆一摆,填一填。
1、∮∮∮∮∮∮
【】【】【】
63=□
2、∮∮∮∮∮∮∮
【】【】【】
73=□
四、汇报自我这节课学会什么。
五、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略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十四):
教学资料: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9页主图、第60页例1、第64页第2题。
教学目标:
1、经过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发觉 日常分物时存在分不完有剩余的情景,
初步感知“余数”;经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
除法的含义,会读、会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
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感觉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的确定。
教学资源:PPT、小棒、学具片
教学资料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时,结果包含两种情景:一种是恰好分完的情景,这时没有剩余,属于整除类,表内除法涉及此资料;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景,这是有余数的除法资料。从小学生学习的角度,“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所以,表内除法学完后不久,教材编排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单元。
教材第59页主题图呈现了学生分别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活动情境,起到了四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便于师生操作,引入新课,三是让学生关注能摆几个图形,发觉 还剩几根小棒,四是为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供给示范,积累活动经验。
教材第60页例题1借助平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经过与表内除法的比较,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那里有两个比较:一是平均分草莓分得的结果的比较,一个是用除法横式表示的比较,第一个比较是理解余数、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商和余数单位名称的基础。
教材第60页做一做和第64页第2题,都便于学生操作、填空、用除法算式表示,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学会确定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学生分析:
学生刚刚学完表内除法,对除法的本质“平均分”理解深刻,明白除法算式的含义、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能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能正确用除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能熟练进行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动,也能熟练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物的过程和结果。可是,“平均分物后有剩余”的现象,会造成学生对除法本质理解的认知冲突,认为这样的情景不能用除法表示。解开学生的困惑,就要联系生活实际,供给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切身感觉到“平均分物物后有剩余”的正常现象,在与表内除法的比较中理解“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实现象,从而理解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以及理解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的确定。
教学实施过程:
一、操作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用小棒摆图形活动。
(1)教师用12根小棒先摆一个正方形,再连续摆两个正方形,让学生表述教师的操作过程,并用除法算式表示,板书:12÷4=3。
(2)PPT:
学生独立操作,表述。
(3)PPT演示学生交流汇报操作结果。(分三栏,图文结合展示)
2、揭示课题。
(1)比较:教师摆小棒的结果和学生摆小棒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教师摆完图形后,没有剩余的小棒;我们摆完图形后,有剩余的小棒。
(2)提点: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也能够用除法表示,那么,这叫有什么的除法呢?
学生:有剩余的除法。
(3)教师板书:有剩余的除法(后面会修改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操作比较,学习例1
1、比较平均分草莓的结果。
(1)PPT演示:把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
学生表述平均分过程和结果,并用除法算式表示:6÷2=3(盘)
(2)PPT出示:把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学生用学具片代替草莓独立操作。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依言用学具片代替草莓摆一摆。
PPT演示:把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
(3)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PPT出示,强调“正好摆完”,演示强调“还剩余的1个草莓”:
提问:剩下的1个草莓还能够摆一盘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强调:每2个摆一盘,剩下的1个不够摆一盘。)
2、比较用除法横式表示分草莓的情景。
(1)结合第一次分草莓图,说说6÷2=3(盘)的含义。
(2)提问:第二次分草莓的现象,能够用除法算式表示吗?
(学生思考、议论,教师提点:除法的本质是“平均分”,第二次分草莓有没有进行平均分?)
提问:第二次分草莓的现象,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
(3)PPT演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写法,强调:六个圆点写在商后面格子的中间,再写“1(个)”。
板书:7÷2=3(盘)……1(个)
说说这个除法算式的含义。
(4)回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PPT揭示“余数”的名称,说说余数表示什么:余数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余的部分,修改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5)学生尝试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6)PPT出示,比较表示两次分草莓情景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
强调:余数的名称、余数的含义、商的单位、余数的单位
三、小结新知,提炼方法
1、PPT出示,回忆:这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学生自由说,指名说,教师提点:余数,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写法、读法。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获得了这些知识呢?
提点:操作、观察、比较、交流。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PPT逐题演示答案。
演示强调:2个2个地圈,竖着圈;3个3个地圈,横着圈;
演示强调:填空中的'余数和算式中的余数一一对应出示;
演示强调:平均分铅笔和剩余铅笔的画法;
语言强调:商的单位和余数的单位的确定。
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PPT演示答案。
3、PPT出示:用小棒摆图形的现象,用除法算式表示。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7÷2=3(盘)……1(个)
余数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十五):
一、教学目标:
1、经过分小棒、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本事。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经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借助直观操作和趣味的习题,使学生经历发觉 知识的过程,感觉学数学、用数学的欢乐并喜欢数学。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现已能够正确地运用表内乘除法进行计算,并且能够熟练地处理有关乘除法问题。本节课课前现已让学生准备学具和预习,现已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必须的了解。在教学中要经过学生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继续分,只能剩余”,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还要让学生明白分后剩余部分即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觉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表内除法
表内除法口算
师:同学们现已学过表内除法了,并且学的十分棒,教师那里有几道没有写得数的除法口算题,想请同学们一齐来回答一下,读算式并直接说出它的得数。(鼓励)
2、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下头我们来处理一个数学问题,同学们喜欢吃草莓吗?儿童节到了,有一个班的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个草莓放一盘,此刻有6个草莓,能够摆几盘呢?同学们能够用小棒代替,摆一摆。6根小棒,每两根分一份,能分几份?(巡视指导)
教师:同学们是不是像屏幕上这样分的,那同学们能不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请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请两名同学到黑板示范)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强调单位的书写、算式每个部分的名称)
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
生:因为是平均分。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能够摆三盘”
(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觉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景。
教师:同学们在摆果盘的时候发觉 原先有7个草莓,此刻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呢,请同学们再次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7根小棒,每两根分一份,能分几份呢?(巡视指导)
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觉 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不能摆到盘子里?
生:因为题目中请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师:我们把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板书:余数)
(2)平均分时有剩余,引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再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写在练习本上。(请两名同学到前面示范)
生:学生写出除法算式。7÷2=3(盘)……1(个)
教师: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
生:学生汇报。(大家再一齐读一遍)
师:那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
生: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能够摆三盘,剩余一个”
(3)经过习题巩固认知p60
(三)探索发觉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观察课件,找出规律
有的同学用小棒摆出了这样的规律图,请你之后写出13根,14根,15根的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议论如下问题:
(1)除数都是多少?
余数都是多少?
余数可能是4吗?余数可能比4大吗?
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3)拓展———摆五边形,三角形
2、经过习题巩固认知(课件)
(四)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十六):
【教学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经过学具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感知余数的意义。
2、借助已有知识经过学具分摆,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列式和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的本事。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明白什么是余数。理解“余数”的含义和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希沃电子白板课件,小棒,草莓,盘子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日的数学课,我们先来玩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看图形宝宝都现已藏好了。你能根据你看到的一部分图形猜出后面藏着哪一个图形宝宝吗?(生猜测后师展示图形并提问:各有几条边)
二、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初步感知有剩余的情景。
(1)仔细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摆小棒)他们是按照怎样的请求在摆呢?你能从图中找到重要消息吗?(生汇报)
(2)如果让你也摆一摆,你最想摆哪个图形呢?(生汇报;师随机根据生的汇报让生猜测11根小棒最多能够摆几个你想要摆的图形。并随即抽取3位学生上台用11根小棒分别摆一摆,验证自我的猜测)
(3)展示三位学生作品:
师:3位同学用11根小棒分别摆了,摆得图形虽不一样,却出现了相同的情景,你发觉 了么?(都有剩下的小棒)
师:像这样有剩余的情景里又藏着哪些新的数学知识,与之前已学的知识又有哪些联系呢?请随教师一齐去美丽的草莓园,到那里去探索这其中的奥秘!
2、学习例1,在比较中感知余数的产生。
(1)认真读题,你明白了什么?(生汇报)
(2)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够摆几盘?(指名展示摆法,其余生观察)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几盘?(3盘)摆完了吗?(正好摆完)你能根据你的摆法列出算式吗?(6÷2=3(盘)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能说说你的想法吗?(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6里面有3个2)
(3)象6÷2=3这样的除法算式咱们以前就学过,你还记得它各部分的名称吗?(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师:同学们真不错,对已学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4)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
师: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用学具摆一摆。(小组合作)
(5)谁愿意来展示你们小组的摆法。(指名展示摆法,其余生观察)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几盘?(3盘)摆完了没有?这1个草莓怎样不摆了?(不够摆一盘)
师:这1个草莓就是剩余的草莓。
(6)你能借助已有的除法知识,试着把你的摆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列式后指名汇报说说自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7)教师也列好了算式7÷2=3(盘)……1(个),看看你们能看懂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引导理解算是含义)
(8)比较7÷2=3(盘)……1(个)和6÷2=3(盘)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一样?(重点强调剩余的1个草莓)
师:这剩下的一个草莓在算式中我们数字1表示,在数学上我们把表示剩余的这个数叫做“余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师:像这样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我们该怎样写呢?
(9)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师边范写边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书写,生随师书空)
师:你会写了吗?这样的算式该怎样读呢?请同学认真听!(师范读生学习读法。)
三、巩固练习。
1、课本P60做一做第一题
2、课本P60做一做第二题
(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团体订正)
四、拓展练习。
课本P64练习十四第一题
五、全课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生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借助已有的除法知识,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并利用新知识处理了生活中的问题。其实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还有很多,咱们以后讲继续学习。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十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愿意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呢?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一齐去郊游。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
9个蛋糕、10碗方便面……
2、猜一猜他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
二、探求新知
1、看来大家急着想把这些好吃的来分一分,那就赶快行动吧!你打算怎样来处理这个问题?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经过列算式算出来的,说一说算式的意思,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教师边小结边板书:9;4=2(个)……(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师:和同位说一说9个面包平均分的结果是怎样算出的。
……学生回答(一般情景都会列算式来表示)我1个1个地来分……我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用算式表示:9;4=2(个)……(个)学生说出9;4表示的意思和怎样进行计算的
2、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大家在小组里一齐分一分,看看结果是怎样的?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觉 ?师小结。
生:那么多好吃的,咱们4个人来分一分吧。
学生同位议论,加深理解。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把算式写在本子上。(议论时要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能够动手操作算出结果)
方便面:10;4=2(碗)……2(碗)
矿泉水:11;4=2(瓶)……3(瓶)
香肠:12;4=3(根)
生:我发觉 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3、18块巧克力能够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师:还需要明白些什么呢?你打算每人分几块?师:假如每人分2块,能够分给几人呢?3块呢?还能够每人分几块?根据自我的想法列出算式算一算。师: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又有什么发觉 ?为什么那么多的算式都有余数,为什么产生余数?
18块巧克力能够平均分给几个人?学生会有些疑惑。学生想出少了些什么,这样问根本不明白能够平均分给几个人。
学生回答:我想每人分2块,
我想……18;2=9(人)18;3=6(人)
学生独立完成。
18;4=4(人)……2(块)18;5=3(人)……3(块)
生:我发觉 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三、小结
1、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十八):
教学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61、62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是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2、明白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二、过程与方法:
经过观察、操作、思考、议论等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今日教师来和大家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出示苹果图)大家来看,屏幕上有很多不一样颜色的苹果,每个苹果的下头都有编号,此刻教师不看屏幕,我找同学来随便说出一个编号,教师就明白这个编号的苹果是什么颜色,谁先来试试?
生:(活动)
师:大家想明白其中的奥秘吗?
生:想。
师:我相信经过今日的学习,你们自我必须会探索出来其中的奥秘,并且必须会比教师做的更好。
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回顾温习:
师:大家来看,谁来和我们一齐来学习了。
生:熊大、熊二。
师:是的,熊大和熊二想招待他们的好朋友,熊大拿出6个苹果和好朋友分享,他想给每2个苹果放一个盘子,能分几盘?
生:3盘。
师:你来上来摆一摆。(粘贴)
师:6个苹果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正好摆完,我们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生:6÷2=3单位(盘)
师: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
生: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2、初步认识余数
师:熊二准备了7个苹果也要两个放一个盘子。大家用你们的学具自我摆摆看,你上来给大家摆一摆。(粘贴7个苹果图)。
师:看看这两次摆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熊大分了3盘正好分完,熊二分了3盘还剩下一个。
师:那剩下的一个为什么没继续摆呢。
生:因为要每2个分一盘,剩下的1个不够再分成1盘了,所以就剩下了。
师:你真棒。对像这种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景我们就能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
师:大家来看看怎样把它用算式表示出来。
师:被除数7表示共7个苹果,除数2表示每2个分一盘,商3表示分了3盘,所以单位要是盘,最终还余下一个大家可千万不要把它给忘记了啊,我们在商的后边加上6个点,把余下的1个写到点的后边,它余下了1个,所以它的单位要是个,这余下来的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师:我们试着来读读这个算式吧?
生: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师:读的很好。这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谁能再来说说这个余数表示什么呢?
生:这个余数表示平均分后剩下的数。
3、课堂练习,及时巩固。
师:很棒,此刻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处理一些问题,打开课本61页,来看练习1,大家做一做。共圈了8组,还剩1个。一齐读出算式。
生:17除以2等于8组余1个。
师:算式中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
生:被除数17表示共有17个五角星,除数2表示每2个圈一组,商8表示平均分了8组,余数1表示还剩下1个。
师:回答的真好,第二题,共圈了7组,还剩2个,一齐读出它的算式吧。
生:23除以3等于7组余2个。
师:这个算式的意义呢?
生:共23个圆,每3个分一组,分了7组,还余2个。
师:看来大家都现已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啊,有余数的除法中还隐藏了一个小秘密,我们此刻一齐去探索一下。
?4、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师:拿出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
师:你来汇报一下。
生:每4个摆一个正方形,摆了2个,算式,8除以4等于2个。
师:真棒,此刻用9根小棒来摆,看会出现什么情景?你来说说你的结果。
生:摆了2个,还余下一根。
师:为什么会余下1根呢?
生:因为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余下1根不能再摆一个正方形了。
师:说的太好了,怎样列示呢?
生:9÷4=2(个)······(1)根。
师:那10根、11根、12根呢?都来摆一摆,并列出算式?
师:谁来把他的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同学们那我们不摆小棒,能自我推算出下头的算式吗?13根(13除以4等于3个余1根)、14根(14除以4等于3个余2根)、15根(15除以4等于3个余3根)。
师:此刻观察这些算式,看看能发觉 什么?
生:发觉 了除数都是4,余数是1、23。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余数是4或者比4大的数不行吗?
生:不行,因为如果余数是4就又能摆出一个正方形了。
师:哦,此刻你们有没有发觉 余数和除数之间的那个小秘密呢?
生:余数都比除数小。
师:回答的太好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小于除数(板书)此刻看看我们用这个秘密武器能不能帮熊二处理这两个问题。我们如果用小棒摆这个图形,它可能余几根?
生:1根或者2根。
师:为什么呢?
生:如果余下3个的话就又能摆一个三角形了。
师:你太聪明了,摆这个图形可能余几个呢?来一齐回答。
生:他可能是1—4根。
师:这个余数比除数小的武器不仅仅能帮我们处理摆小棒问题,还能帮我们处理很多问题,来看这个除法算式,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是几?
生:1—5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余数比除数小,除数是6余数只能是1—5、
师:回答的真完整啊,那如果这个算式,只让我们写一个最大的余数,应当写几?
生:5
师:那如果我们明白余数是6,那除数会是谁?
生:8,因为余数要小于除数,除数要大于余数,余数是6,除数8比他大,所以是B、
师:真是个会思考的小朋友,我想写一个最小的除数,应当写几呢?
生:7。
6、课堂总结,课后思考
师:看来同学们对有余数的除法现已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仅明白了余数的意义,还明白了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此刻我们再来看看教师在上课前做的那个小游戏,期望同学们课后一齐交流能够用我们今日学到的知识探索出它的奥秘,下节课我们再一齐学习。好,下课。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十九):
(一)学习目标
1、创设生动趣味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2、学生能够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直观表象。
3、学生能够用有余数的除法处理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因地制宜组织和开展其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处理问题和数学思考的本事。
4、学生学会有余数的计算,增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本事。
(二)学习资料
1、基础性学习包
(1)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及笔算
(2)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3)我学会了吗
(4)智慧广场:找规律
2、开发性学习包
(1)讲第六单元收集的农作物进行平均分,如果不能平均分,怎样办?
(2)丰收园
3、拓展性学习包
学生利用从家带来的秋天的果实来一齐表演分东西的小品,学生经过处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人生道理——分享。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分为两个消息窗,第一个消息窗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算式的读法、写法和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第二消息窗资料是除法竖式的写法和处理简单的实际问题。两个消息窗能够整合到一齐进行教学,在学生提出并处理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更深刻得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第二课时主要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第三课时将本单元后的智慧广场“找规律”整合到本单元作为练习课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学科间整合:美术课程中漂亮的花能够整合到本单元,学生在欣赏茂密的花的同时将必须数目的花平均分成必须的份数。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齐文化中的《中国临淄东周殉马坑》能够在本单元中进行整合,让学生了解齐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4、体验式活动:学生表演野餐分享秋季果实的活动,其他同学发觉 并处理问题。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5课时。
(四)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以摆花为素材,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如果上例中一共有16盆花,能够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18盆,…,24盆、25盆呢?其目的:一是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计算;二是经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我发觉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学情分析:
教学时,要让学生用23个圆片代替23盆花,每5盆为一组分一分。经过操作使学生看到:能够分4组还剩下3盆,不能正好分完,告诉学生剩下的这3盆,叫做余数。然后结合分的过程引导学生写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着重说明在竖式中从被除数中减去分掉的数,剩下的就是余数,并介绍在横式中余数的写法和算式的读法。
教学目标:
经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觉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觉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道具:
练习卡片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二、新课。
1、此刻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能够摆几组?
列式解答15÷5=3(组)
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能够摆几组?多几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板书:(略)
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觉 了什么?
余数<除数
4、小组议论。
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觉 了什么?
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
三、巩固新知。(练习卡每人一份)
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A、14÷7=[]B、14÷2=[]
15÷7=[]……[]14÷3=[]……[]
16÷7=[]……[]14÷4=[]……[]
17÷7=[]……[]14÷5=[]……[]
18÷7=[]……[]14÷6=[]……[]
19÷7=[]……[]14÷7=[]
20÷7=[]……[]14÷8=[]……[]
21÷7=[]14÷9=[]……[]
22÷7=[]……[]
23÷7=[]……[]
24÷7=[]……[]
25÷7=[]……[]
26÷7=[]……[]
27÷7=[]……[]
28÷7=[]
师:从A组题目你发觉 了什么规律?
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
从A、B组题目中你发觉 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样样?
2、巩固练习。
(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觉 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3、教本P53第3题。(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确定对错)
四、全课小结。
师:[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发觉 了什么规律?
[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随堂测试(独立完成)
用竖式计算。
88÷9=30÷7=26÷3=
(注意书写格式)
板书设计: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5÷5=3(组)
16÷5=3(组)……1(盆)
17÷5=3(组)……2(盆)
注:先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了解意义以及竖式书写,第一课时按照平均分后有剩余来写算式;第二课时探究有余数的算式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求余,巩固第一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二十):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2、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处理实际问题。
3、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觉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教师花瓣学具、小组探究单
课前准备:
课前小探究
问题:把22朵花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朵,还剩朵?你会用算式表示吗?你能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吗?
教学过程:
一、认识有余数除法名称及含义
1、情境引入
天然界中有许多美丽的花,我们一齐去欣赏。看,这是3片花瓣的兰花,这是4片花瓣的花,有5片花瓣的,还有6瓣花,它们美吗?你最喜欢的是几瓣花?
2、动手操作。
此刻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花,用你们拿到的12片花瓣拼一拼,看看最多能拼几朵花?
3、学生汇报
预设1:我们把12片花瓣,每3片拼一朵花,最多能够拼4朵花。
预设2:我们把12片花瓣,每6片拼一朵花,最多能够拼2朵花。
预设3:我们把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最多能够拼2朵花。
追问:剩下能不能再拼一朵花?
预设4:我们把12片花瓣,每4片拼一朵花,最多能够拼3朵花。
4、结果分类。
学生反馈
师小结:看来,我们在平均分东西时,会出现两种情景。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不够分,还有剩余的情景。
5、尝试列式
预设:12除以5等于2,单位朵,余2,单位片。
师教学并板书(师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日要研究的有余数的除法。
6、理解含义
追问:1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商和余数都是2,但它们的意思一样不一样?
预设: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能够拼成2朵,所以它的单位是朵。还剩余2瓣,所以它的单位是片。
(设计意图:以拼花和分花为主体,主要是想贴近生活,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利用我的数据“12片”,没有用教材中的6个草莓。因为12这个数据即能够被3、4、6整除而巩固了旧知,被5整除余2又延伸到了新课。)
二、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1、例题变式
如果增加一片,13片,还是每5片拼一朵,你说最多能够拼几朵?为什么?同桌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学生汇报。
2、小组合作
继续增加花瓣的数量,14、15……20、30、100。最多能够拼几朵,还剩几片花瓣?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请求:
摆一摆:小组里,每人选一种,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将你的想法用算式的形式汇报给小组长。
写一写:小组长将组员的结果记录下来并汇报。
比较观察除数和余数有什么关系?
预设:除数都比余数大
……
追问:当除数是4,余数是?当除数是5时?除数是6时?
师小结:在有余数除法算式中,除数必须要比余数大。
三、巩固练习
1、确定
(1)把15朵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5÷4=3(朵)……3(朵)
追问:那里数字、单位都一样(3朵),意思一样吗?
(2)把16朵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6÷4=3(朵)……4(朵)
(3)把16朵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6÷3=4(朵)……4(朵)
2、课前探究结合。
这个问题还记得吗?就是我们课前研究的问题,此刻你再试试看,跟之前写的一样吗?
3、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算式。
(1)师:如果我们只看这个算式,去掉这些数据,你明白那里余数可能是几?最大是几?÷6=……
(2)如果我明白余数是5,商是2,你明白被除数吗?
÷6=(2)……(5)
四、全课总结师: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用途很广、作用真的很大,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会发觉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课后拓展
在算式÷6=★……★中,余数和商是相同的数,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它们有什么规律?
六、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二十一):
一、教学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P60—P61的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
1、经过绘本的具体情境,感觉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实际意义。
2、从实际情境和操作实践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在算式中理解各部分名称的含义。
3、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最终到达根据数学问题,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4、经过观察和思考,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的实际问题用算式表达,感觉余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并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五、教学准备
课件、9张鞋子。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小孩们,你们喜欢读绘本吗?(生:喜欢)前两天教师也读了一本绘本,它的名称叫《百足虫的100只鞋》。那里面讲了一个趣味的故事,故事里面还包含了一个数学问题,具有很独特的数学思考。它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齐去看看吧。
2、绘本教学
(1)绘本阅读
方式:多媒体播放。
于是,它打算先把8只鞋子送给仅有4只脚的小松鼠。
(2)复习无剩余的平均分
过度:爱思考的百足虫就在想:8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1)课件提问:8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预设:4只小松鼠。
过度:那我们一齐来分分看。
2)课件演示:分的过程(每4只鞋子一份)
边说边分:把四只鞋子分给一只小松鼠。
分给1只小松鼠之后,暂停,提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下的鞋子还能再分给一只小松鼠,我们就继续分。
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小结:刚才我们把8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能够分给2只小松鼠,刚好分完,没有剩余。
3)用算式表示平均分
提问: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吗?
预设:8÷4=2(只)
师板书算式。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
预设:表示平均分,我们就用除法算式。
小结:的确,像这样进行平均分的问题,我们能够用除法来计算。
3、引入有余数的除法
(1)引入新问题
过度:百足虫送完8只鞋子之后开开心心地回了家,可是……
绘本阅读
“还剩下这么多的鞋子怎样办?”小百足虫回到家问母亲。
“你不是还有其它的朋友吗?”母亲说。
师:小百足虫想到了小松鼠,松鼠仅有4只脚,穿起鞋子也比较方便。
绘本:于是百足虫又带了9只鞋子,准备送给好朋友小松鼠。
课件提问:想一想9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2)动手分一分
过度:我们也像刚才一样分一分。
课件出示活动请求:请拿出学具:9张鞋子。
1、同桌两人摆一摆、分一分。
2、分完后,和同桌说一说分的过程。
3、说完后,把学具收起来。
师:谁来读一读?
师:请拿出学具,边分边说,开始。
生操作,师巡视,并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3)生展示分法
师:哪一组来帮我分一分?
提问:你要怎样分?
预设:把4只鞋子分一份。
分好第一堆之后,师提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余的鞋子数比1只松鼠的脚只数要多,我们就继续分。
分到最终只剩下2只鞋子之后,
追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下的2比4只少,不能再分了。
师评:谁明白了他的意思?
预设:1只松鼠需要4只鞋子,而剩下2只鞋子就不够分了。
师评:谁想再来说一说?
预设:剩下的鞋子只数比一只松鼠不得只数少,就不能再分了。
师评:你说的真清楚,请坐。
(意图:深刻理解什么时候能继续分,什么时候不能分。)
(4)说过程
过度:回忆刚才分的过程,谁能把分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
预设:我们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能够分给2只小松鼠,还剩下1只鞋子。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总结的小孩。
课件出示完整的表述: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能够分给2只松鼠,还剩下1只鞋子。
(5)写算式
师:你能也用一道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
师巡视不一样的方法,并询问不一样算式表示的意思。
抽取不一样算式展示
预设1:9÷4=2(只)还剩1只
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1只小松鼠有4只脚,分给2只小松鼠之后,就分走了8只鞋子,本来有9只
鞋子,就还剩下1只鞋子。
师评:你们听懂了吗?有没有什么问题?
师:你呢,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
预设2:9÷4=2……1
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就用除法算式9÷4,分的结果是分给了2只松鼠,就把2写在后面,还剩下1只鞋子就在最终面写上1、
师评:有没有问题想问他?
(学生的两种算式在描述过程中,根据学生的4只鞋子分一份,就把4只鞋子圈起来)
师:这两个算式,哪一个更能表示出分的过程和结果?为什么?
师评:的确,刚才我们是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就用算式9除以4(板书:9÷4),结果分了1个4,2个4,分给2只小松鼠之后(边说边圈出2份,并板书2只),还剩下1只鞋子,我们就在2只松鼠的后面写上1只,中间我们用6个小圆点隔开。
板书算式:9÷4=2(只)……1(只)
(6)揭示课题
过度:观察2到算式,同样都是除法,这一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有剩余的数。
师:你还记得除法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名称吗?9叫做(被除数),4叫做(除数),2叫做(商),那那里的2叫做什么呢?
预设:余数。
师红笔板书:余数
提问:这个算式你会读吗?我们一齐来试一试。
师生齐读:9除以4等于2只余2只。
揭示课题: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有余数的除法(手指算式)。
张贴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4、余数性质:余数<除数
(1)脱离实物,半抽象思考
过渡:分9只鞋子遇到了余数,爱动脑的小百足虫就开始想了:那把10只鞋子、11只鞋子分给小松鼠的情景是怎样的呢?(停顿5秒)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卡”圈一圈、填一填。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成果?
预设:10只鞋子,每4只一份,能够分给2只小松鼠,还剩余2只鞋子。
师:用哪一个算式?
预设:10÷4=2(只)……2(只)
板书算式。
追问:为什么余数2不能再分?
预设:1只松鼠有4只脚,而剩下的2只鞋子不够再分了。
师:说的真清楚,剩余的数比一只松鼠的脚的只数(手势指到4)少,就不能再分了。
提问:那分11只鞋子的算式怎样列?
预设:11÷4=2(只)……3(只)(师板书)
师评: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
(3)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提问:请大家认真观察分:9只鞋子、10只鞋子、11只鞋子时的余数,猜想分12只鞋子时,余数可能是?
预设:余数是4、
师:有不一样意见吗?
预设:没有余数。
师评:那我们就来分分看。
出示课件分12只鞋子(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提问:谁来帮助列算式:
预设:12÷4=3(只)(师板书算式)
追问:之前分9、10、11时,都产生了余数,分12只鞋子怎样就没有余数了?
预设:因为12÷4刚好够除,三四十二。
师评:他用了口诀来处理这个问题,不错,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预设:如果剩余4只鞋子的话,就能够再分给一只松鼠。
追问:谁听明白了?
请人重复:剩下的数等于4时,能够再分给1只松鼠。
追问:也就是余数能不能等于4?
预设:不能等于4、
追问:那余数能大于4吗?比如余数能不能等于5?
预设:大于4只鞋子,也能够再分给一只松鼠。
提问:余数不能大于4,也不能等于4,也就是说余数必须?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4、
师板书:余数必须小于4、
过度:当我们4个4个分的时候,余数必须小于4,如果除数是6,6个6个分,余数就?如果除数是8,8个8个分,余数就?(出示课件:一堆鞋子分给:蚱蜢、蜘蛛)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6,余数必须小于8、
师:看来余数跟算式中的什么数有关?是什么关系?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师擦掉4,板书除数。
师:我们一齐来把你们重大的发觉 读一读。
生齐读: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5、巩固提升
过渡:你们这么爱动脑筋,百足虫太喜欢和你们交朋友了!
师:于是百足虫打算把9只铅笔,每人分2只。能够分给人,还剩只。
追问:为什么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预设:……
师:小百足虫突然想到今日母亲给自我买了很多山楂,于是它打算把17个山楂平均分给3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分个山楂,还剩个山楂;请你拿出“学习卡”圈一圈、填一填。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预设:……
过渡:看来大家都是爱动脑的好小孩,下头百足虫想考考我们大家的眼力,大家有信心吗?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不计算,运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确定计算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14÷4=2……6
(2)18÷5=2……8
(3)21÷3=7
(4)27÷4=5……7
过渡:看来大家的眼力也不错,百足虫想跟我们一齐玩一个小游戏,大家愿意吗?
师:请看游戏规则:大家一齐唱“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1)7人2人一组
(2)15人4人一组
师在黑板上记录:_____人一组剩余_____人
师:大家玩的开心吗?请大家观察教师记录的:“每组人数”与“剩余人数”,你发觉 了什么?
预设:剩余人数必须小于每组人数。
6、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和百足虫一齐学习了数学知识,你学的开心吗?为什么?
预设1:我明白了怎样写有余数的除法。
预设2: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师评:小孩们,你们都有了这么多数学知识的收获,真是不简单,那你想对绘本中的主人公小百足虫说点什么?
预设1:善良,因为它把鞋子送给自我的朋友。
师评:懂得分享的小孩,必须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可是教师觉得你们也很善良,因为你们都进取思考,帮助百足虫处理了余数这个难题。师小结:百足虫真是一个善于分享的好小孩,可是教师也必须我ini门送去大拇指,因为你们有一双善于发觉 的眼睛,在绘本故事中发觉 了数学问题,并且勇敢地处理了今日的数学问题。教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教师期望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也能像今日一样,带着数学的眼光去发觉 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进取的思考和处理问题。本节课就上到那里,小孩们再见!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二十二):
【教学资料】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明白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本事。
4、经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觉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本事。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考考教师:请同学们利用现已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教师,你是怎样摆的,接下来你想让教师猜几号学具,教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教师?(能够请不一样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适时引入:想不想明白教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日的知识,就明白教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评析: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考教师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简便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经过创设学校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能够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头的花为3盆一组等。)
[评析:充分利用教材供给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处理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为下头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二)实际操作,感觉新知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能够摆几组?教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评析:引导学生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所以,首先由情境引入例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摆学具的方式感知除法的意义,同时经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空间。]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学校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能够摆成几组?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称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之后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议论:如何列竖式?把自我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觉 了什么?
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评析:本环节教学,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正确定位,既为学生创设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思考平台,又为学生供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会到探索的欢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探究关系:出示例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议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觉 了什么?
15÷5=3(组)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21÷5=4(组)……1(盆)
23÷5=4(组)……3(盆)
25÷5=5(组)
16÷5=3(组)……1(盆)
18÷5=3(组)……3(盆)
20÷5=4(组)
22÷5=4(组)……2(盆)
24÷5=4(组)……4(盆)
2、归纳总结:(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评析:本环节是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中如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来计算这一组题,势必花费学生很多的时光和精力,学生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而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增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经过团队奋力取得成功的欢乐。]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确定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3、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4、拓展题:此刻你们能想出教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日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二十三):
教学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本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经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觉 知识的过程,感觉学数学,用数学的欢乐。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觉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果盘、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首先我们先来做一个“你来说我来猜”的小游戏。教师画出红黄蓝三个颜色的气球,并标上数字1、2、3,告诉同学们后面的数字依次轮回红黄蓝颜色,此刻你们能够任意说一个数字,我就能猜出它相对应的气球是什么颜色,之后师生进行猜气球颜色游戏,师说,几次我猜对了吧。为什么我会猜的这么准呢,其实经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明白其中的奥秘了。
二、动手操作,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一)1、(出示6颗草莓图)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能够摆几盘?有剩余吗?学生自由回答。
4、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2=3(盘)。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
(二)出示7颗草莓图。
1、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你们发觉 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学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出示算式:7÷2=3(盘)……1(个),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回答
3、师: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及读法。
4、比较归纳。
今日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景,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数。
5、练习:圈一圈,填一填。
三、探索发觉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同学们,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下头请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能够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
2、用9根小棒能够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9÷4=2(个)……1(根)。8根小棒能够摆2个正方形,9根小棒能够摆2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如果是10根、11根、12、13、14……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景?
3、小组合作之后边摆边列出算式。
4、观察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你发觉 了什么?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小组议论:
(1)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数?
(2)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
生:余数按照1、2、3出现,它们都比除数4小。师:你真善于观察。余数总比除数小,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生:如果余数等于除数,那就又能够摆一个正方形了。
教师板书:余数<除数
(3)归纳小结:
余数既不能比除数大,也不能和除数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样样?余数<除数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经过摆小棒的活动,写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算式,大家经过观察和比较,发觉 了除数要比余数小的规律。此刻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处理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四、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1、抢答有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摆三角形呢?
2、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
3、填一填:÷6=7……里可能会填几。
五、课堂总结
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3、谈收获。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2=3(盘)8÷4=2(个)
7÷2=3(盘)……1(个)9÷4=2(个)……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余数小于除数12÷4=3(个)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二十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景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活力导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看屏幕,那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们能够任意说出其中一个五角星的号码?教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试试?
生:………
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学到这个本领?
(生齐答:想。)
师:学了今日的新知识,你们就学到这个本领了。
好,让我们一齐走进今日的数学课堂-------《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先从分东西开始吧……
二、新授:
师:请看那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够摆几盘?
生:能够摆3盘。
1.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2.质疑: 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够摆3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
看来大家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十分不错,我来出一道稍难一点的:(出示课件)
仔细观察,你发觉 了什么?
生:比刚才多了1个草莓,是7个草莓。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
带着问题请看今日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1. 用学具按请求摆一摆。你发觉 了什么?
2. 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过程。
3. 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样表示?
(2)接下来,咱们就小组议论一下,用你们的学具按请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又对。
我们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摆的?
用教师的草莓摆 (课件出示7个草莓,摆好的图)
(3)质疑: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上头的6个草莓正好摆完,7个的草莓没有摆完,有剩余。)
师:我们把这种有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那剩余的这个数就是----余数。
师:剩下的这1个草莓在除法算式中怎样表示呢?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课件出示------7÷2=3(盘)……1(个)我们通常把商和余数之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
1. 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
2. 你明白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3. 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摆正方形:
过度: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同学们请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能够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
(2)用9根小棒能够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9÷4=2(个)……1(根)
8根小棒能够摆2个正方形,9根小棒能够摆2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
如果是10根、11 根、12、13、14……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景?
请看今日的第二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
1.小组合作之后边摆边列出算式。
2.观察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你发觉 了什么?
接下来,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写在记录单上。
2.观察比较,发觉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此刻,王教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发觉 了什么?
(2)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数?
(3)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
生2:余数按照1、2、3出现,它们都比除数4小。
师:你真善于观察。余数总比除数小,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如果余数等于除数,那就又能够摆一个正方形了。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二十五):
教学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9~60有关余数的除法。
学习目标:
1、经过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数算式。
教学重点:
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数。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
草莓图、小棒
一、激趣定标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第59页情境图,观察引出活动:同学在做什么?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
2、让学生拿出11根小棒自我摆一摆。
3、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学习活动(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学习方式:师生互动
学习资料:课本第59~60页的例1。
1、(出示6颗草莓图)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能够摆几盘?有剩余吗?学生自由回答。
4、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2=3(盘)。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
学习活动(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感觉平均分出现有剩余的情景。
学习资料:出示7颗草莓图。
1、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们发觉 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学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出示算式:7÷2=3(盘)……1(个)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回答
3、师: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及读法。
4、比较归纳。
今日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景,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数。
三、测评训练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
(1)、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据圈的结果填空,完成练习。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资料?有哪些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二十六):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处理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消息、分析问题并处理问题的本事。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处理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28÷9=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能够分盘,还剩几个?
17÷3=盘个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你都明白了什么?
(2)预设:明白了划船的人数,还明白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请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样理解?(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当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议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能够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议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议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当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觉 ,处理问题要注意研究实际情景,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请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读一读,你明白了什么?
2.你能自我处理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
1.读一读,你明白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你能自我处理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样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当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比较感悟,提升认识。
同时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题。
比较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处理的问题,但上头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头这道题余下“1元”,却不增加1个面包。你发觉 了一个什么道理?
巩固练习: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今日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六、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二十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经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过感觉、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性本事。
教学准备:
圆片或小棒、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家里布置的漂亮吗,都进行了怎样的布置?
小熊也布置了自我的房间。瞧,它挂的气球多漂亮!仔细看看,发觉 什么?(按红、黄、粉、绿排列)
你们能很快猜出第31个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吗?
请同学们再说出几个气球的号码,谁愿意跟教师比比猜?
想明白教师为什么猜得又快又准吗?学了今日的新知识你就明白了。(由猜气球的颜色导入,学生兴趣会很高。再看到教师总能很快猜对,不仅仅能让学生惊讶,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进取性完全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会很好。)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余数
1.春节的时候,我们去亲朋好友家坐客,主人都会拿出一些糖果来招待客人。此刻我们就帮助小猴子把买来的水果分装在盘子里,准备招待客人吧。
2.瞧,小猴子买来了什么水果?一共有多少个?(10个)此刻咱们就帮它把这些桔子平均分一分吧。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请组长记录结果。
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不仅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本事。)
3.交流摆法,并说说怎样列示。(板书)
4.观察这些分法,你能给分分类吗?
5.揭示课题。今日我们就来研究分后有剩余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6.你们能说说什么是"余数"吗?指出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分别是几。
7.介绍读法。指名读、齐读。
(学生参与了探究的过程,这会对他们理解余数的概念给予很大的帮助。)
(二)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
1.想想刚才你们分桔子的经过,再看看这几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为什么会有剩余吗?
剩下的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了?剩余几个就不能再分了,跟哪个数比比就明白了?记住: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
2.余数比除数大或等于余数行吗,为什么?
(经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加深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理解,使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三页练一练1题、2题。(巩固基本概念)
2.拓展练习: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几?
四、归纳:谈本节课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二十八):
教学目标:
是学生明白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教学重点:
明白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道具:(略)
教学过程:
复习乘法口诀。
一、结合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
[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2]你发觉 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资料?(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我观察到了什么资料。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1]这是某个学校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觉 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一样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板报下头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5)根据上头的消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6)学生汇报。(略)
(7)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我亲身参加过呢?
生:(略)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能够坐几组)
二、练一练,圈一圈。
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3、每根5个,共几份?
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三、摆一摆,填一填。
四、汇报自我这节课学会什么。
五、总结下课。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二十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过具体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本事目标:使学生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本事、观察比较本事、创新本事以及合作交流本事。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试商本事。
教学难点:
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展示课件:出示课本51页的主题图,创设情景,提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
二、合作探究,创新发展。
1.自学、交流,学习例2。
(1)自学、合作探究。
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课本P51的例2。
课件出示问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看书,用自我喜欢的方法,跟你们组的小伙伴尝试处理问题。
(2)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3)学生自由汇报。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我的见解。
(4)师生共同点评学生答案。
小结:剩余的3盆,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自学、交流,学习例3。
(1)猜想-验证,突破难点。
a.让学生猜想:假如除数是5,请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b.让学生经过小组合作进行验证: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到底余数可能是几?请同学们翻到52页看例3,利用小棒摆一摆,再观察余数和除数,你发觉 了什么?
c.引导学生得出:余数<除数
d.小结:余数<除数
(2)看书质疑。
师:请同学们再看课本51-52页的资料,有不懂的请提出来。
三、总结。
今日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堂练习
(给猫送鱼)
准备:余数分别是1、2、3、的3只猫,及鱼状的卡片。
方法:学生写了余数的算式(鱼)贴上相应的猫上。
最终点评表扬学生(课件出现小猫说感谢同学们送来的鱼)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三十):
教学目标:
1.经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本事。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经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觉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觉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任务卡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诀。
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
3、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图形)
(2)用11根小棒摆出下头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
(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后汇报结果。
(4)质疑:根据我们刚才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觉 吗?
生: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摆的图形不一样,剩余小棒的根数不相同。
4、揭示课题
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小孩,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恰如我们平常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余数,这就是我们今日所要学习的资料——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动手操作,探究意义。教学例1
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出示: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样摆?
(1)看一看,你明白了什么?收集数学消息。
(2)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代表6个草莓,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团体交流平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能够摆3盘,列式为
6÷2=3(盘)(板书)
(3)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出示: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1)和上一题观察比较,你发觉 了什么?
(2)此刻,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动手摆一摆。
(3)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操作结果。
生:7个草莓,每2个一盘,能够摆3盘,还剩1个。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师:平均分后有剩余的1个怎样办?剩下的不能再平均分,可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能够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议论一下。并汇报
(5)师:7里面最多有3个2,余下的1不够再分,余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余数,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板书)怎样读呢?
(6)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在商和余数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表示有剩余,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7)引导思考师:这个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称?分别表示什么呢?
(8)组内议论并汇报
生:7是被除数,表示草莓的总数;2是除数,表示每份数;3是商,表示能够分的份数;1是余数,表示还剩1个,不够再分。
3、比一比,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一样点呢?
(1)引导学生观察6÷2=3和7÷2=3……1,这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2)学生组内议论,团体交流。
生:相同点:都是把物体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不一样点:一个算式没余数,另一个算式有余数。
4、确定有余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1)师: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也是要写单位名称的,那你明白这个算式中余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吗?生是(个)
师:对,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那你明白为什么它们是相同的吗?因为被除数是被分物体的总数,而余数是这些物体剩余的部分,所以它们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
(2)商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盘”呢?
商是我们求出的结果,请求的是能摆几盘,所以单位名称是“盘”。
(3)小结:总之,有余数除法要根据除法的意义来确定单位名称。商的单位名称要根据“求什么”来确定,而余数的单位名称要与被除数相同。
(4)师:刚才我们摆了小棒,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所摆图形的结果吗?注意单位名称的使用。
(二)观察比较,发觉 关系。学习例2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的好小孩,可是教师还想考考你们的观察本事,让我们来用小棒摆正方形。
1、深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请同学们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摆几个下方形,并根据摆的情景列出算式。
(2)小组合作:摆图形,记录结果,列出算式。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4=2
(4)如果继续摆下去,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13根……16根……屏幕出示
2、引导学生明确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1)师:观察上头所有算式的除数和余数,你有什么发觉 ?
(2)说一说自我的发觉 。
生:除数都是4,余数有规律,是1、2、3的顺序出现的。
这几个余数都比4小。
再看看前面,我们用小棒摆图形的算式,你又有什么发觉 ?
生:除数不一样,可是余数也都比除数小。
(4)有没有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呢?为什么?
不会,剩的多,还能够再摆或再分。
(5)师生共同总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6)用一堆小棒摆,如果有余数,可能会剩几根小棒?最多剩几根?最少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三、动手动脑,巩固新知
1、(1)10支铅笔,每人分2支,能够分给人,列式:
(2)10支铅笔,每人分3支,能够分给人,还剩支。
2、60页“做一做”1题
独立完成,团体订正
3、摆一摆、算一算
分别用6、7、8根小棒摆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几根小棒?
4、确定,并说说理由。
5、猜一猜,余数可能是几
6、思考:
小花猫和它的13个小伙伴要到河对岸参加森林运动会。白鹅大哥说:“我的船小中,每次只能坐4个乘客”
同学们,你们明白小花猫和它的小伙伴要几次才能全部渡过河吗?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