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30篇)

时间:2024-08-06 13:40:40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三、四段抓住前后照应的句子。

  (二)经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三)体会开头、结尾呼应的作用。

  (四)有感情地读三、四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经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二)认识开头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读第三段,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坚定、沉着、毫不畏惧。

  (二)教师指名读第三段,找出与下头这句话照应的句子来。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从这两句话中,看出什么(讨论)看出敌人在审讯中理屈词穷,只能使劲地敲着惊堂木,为自我壮胆。

  (三)分析重点句:

  1.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气占据着。(伟大的力气指什么)

  指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体会出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3.比较三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头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2)我看到了他那头发下头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头的脸。

  从李大钊的外貌上看出李大钊在狱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短短十几天头发就乱蓬蓬的,可见敌人多么凶狠毒辣。但李大钊的神情仍旧平静而慈祥,说明他对革命事业有必胜的坚定信念,不畏惧敌人,不怕牺牲的从容态度。

  4.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一段。大家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四)学习第四段:

  1.默读最终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全家人得知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心境无比的悲痛。

  2.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说优点、缺点。

  (2)教师范读。

  (3)跟读,体会感情。

  (4)再指名读,评一评,议一议。

  3.思考课文最终三个天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1)读开头和后三个天然段。

  (2)讨论问题。

  (3)发言总结。

  资料上首尾连贯、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谨严,表达清楚;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沉痛心境。

  (五)练习设计:

  1.找出与下头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来

  (1)1927年4月28日,我永久忘不了那一天。

  (2)4月6日早晨,妹妹换上了新衣,母亲带她去散步了。

  答案:

  (1)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日是几号记住,昨日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2)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

  2.课文围绕李大钊讲了哪几件事情

  讲了四件事。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时刻,仍然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二,李大钊被捕经过;第三,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的坚定与沉着的意志品质;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3.李大钊的表现怎样

  李大钊坚贞不屈、临危不惧、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

  (六)作业:

  有感情地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

  [设计理念]

  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编者的启示下(经过“预习”和“思考·练习”),在教师的引导、合作下,与课文对话的过程,即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思想资料,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课文美的熏陶。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学习策略掌握的越好,对课文的体验也就越深刻。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和“思考·练习”的提示,深入到课文中去,和作者一齐感受李大钊的伟大人格,一齐体验失去李大钊的巨大的悲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情景的了解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的了解,要求说得概括些,不必说得很具体。

  2、学生如果了解不多,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介绍。

  补充要点:

  (1)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设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2)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加紧迫害革命人士。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课文阅读情景,结合生字正音教学。(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要注意纠正。)

  2、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课前已布置预习,预习重点要求之一是“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课上,可要求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事,想想课文写那个时间里发生什么事。只要能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对事情的概括也就不难。

  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那个时间里的事:

  (1)“那年春天”: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做革命工作。

  (2)“4月6日的早晨”: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

  (3)“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十分沉着、机智。

  (4)“28日”、“第2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消息,全家人十分悲痛。

  三、深入理解重点词句

  (1)教师:在每件事的叙述中,都有值得深入体会,揣摩的句子。这些句子,有的是写人物的神态、语言,有的强烈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抓住这些句子深入后,能够加深对李大钊人格美的认识。

  (2)先让学生自我在课本上勾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既要交流对重点句的感悟、理解,还要交流朗读体会,大组汇报时,对学生认识模糊的教师要加以适当的指点或引导讨论,使学生对重点句的正确的和比较深入的理解。

  下头的句子都值得深入体会,学生如果说漏了,教师要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对学生提出的其他句子,教师不要拒绝,仍要鼓励他们说出自我的理解。

  (1)那年春天,父亲每一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一天早晨,不明白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体会要点:一是李大钊革命工作的忙碌,二是当时局势的紧张。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明白此刻是什么时候,那里的工作有多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体会要点:

  ①李大钊明白局势的严重性,明白自我身处的危险;

  ②李大钊明白自我的职责;

  ③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从句子中能够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和临危不惧的精神。

  朗读要点:要读出坚决的语气,要读好两个反问句。

  (3)父亲坚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体会要点: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4)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安定、十分沉重。他的心被一种伟大力气占据着,这个力气就是他平时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体会要点:

  ①“伟大的力气”,指的是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②从“乱蓬蓬的长头发下头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能够看出,李大钊的不屈不挠,安定沉着,是因为倔心中有“伟大的力气”。

  ③敌人“重重地拍惊堂木”、“怒气冲冲地”、“狠狠地拍了几下”;应对穷恶极恶的敌人,李大钊“十分安定,十分沉着”,并以此来鼓励亲人,使“我”也变得机智勇敢了,这是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气占据着”。

  ④从“我”由惊慌害怕:怕变为机智勇敢,说明父亲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说明这种力气的确是伟大的。

  朗读要点: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气的坚定,体会哪些词语要读重音。(如“安定、沉着、伟大的'力气、革命事业的信心)

  学习方法:这个句子是理解上的难点,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对“伟大的力气“才会有具体的感性认识。也可联系其他革命烈士的事例理解。

  (5)、“记住,昨日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体会要点:

  ①这是教育后代永久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

  ②也是教育后代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朗读要点:要表达一种刻骨铭心的仇恨。

  四、对李大钊或李星华倾吐情感

  以“李大钊爷爷,我对您说”指导表达。说话资料启发:

  ①对李大钊爷爷表敬意;

  ②汇报今日的快乐生活;

  ③表示继承革命传统。

  或以“李星华母亲,我对您说”指导表达。说话资料启发:

  1、表示安慰。

  2、表示敬佩和向她学习。

  3、表示珍惜快乐生活。

  在学生说话思路打开以后,说话资料不要加以限制。

  五、作业指导

  1、思考·练习3

  让学生把开头一个天然段和结尾的三个天然段连起来,多读几遍,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这样写的好处。

  要让学生领悟到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一向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心头的思想感情。

  2、思考·练习4

  课文中印象深刻的句子,不必须是前面提到的值得深入领会的句子。如写敌人凶恶的句子,也可能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需要积累的词语,能够是描述环境的词语,能够是描述人物神态、动作、动作、语言的词语等。在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后,应放手让学生读和抄。

  3、可要求学生课后查找有关李大钊写文章,在班里交流。

  (注:课文系人教版大修订教科书第十二册精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三):

  一、词语解析

  含糊:指叙述的模糊,不清楚。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局势:泛指[政治、军事等]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景

  轻易:本课指十分容易随随便便。

  恐怖: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

  严峻:严肃而厉害。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绳子勒死。

  沉着:冷静,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貌。

  二、句子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

  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小孩谈心的时候,并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那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我的工作岗位。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我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可见,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生命重要。

  ③在法庭上……

  从这句话中能够看出李大钊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④“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和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应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安定,十分沉着”。“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气。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气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景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并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气。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师应当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当时中国的情景以及革命事业的发展情景。

  三、教材解析

  本文经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应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述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资料真实可信,语言朴素天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四、课后习题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那些事?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以下几件事: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主要表现了对敌人的心虚、残暴和父亲的镇静、处乱不惊;之后写了父亲在法庭上与敌人斗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最终写了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悲痛心境。

  (2)我对李大钊在法庭上与敌人斗争的景象最深。原因:尽管敌人十分凶狠,可李大钊同志坚强不屈,沉着、冷静地同敌人进行斗争。应对亲人的哭喊,他表现异常坚强,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念。

  2、课文最终两个天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最终两个天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境,并且反复强调了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与文章的开头构成了照应关系,文章的开篇就写到了“1927年4月28日,我永久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此刻已经十六年了。”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境。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四):

  教材分析:

  本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我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资料,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述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应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景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久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久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此刻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十分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资料

  2、朗读全文,能回答课后练习题1

  教学过程: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那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十分危急表此刻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天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貌的?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小孩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安定,十分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气占据着,这种力气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气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2)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四、巩固练习

  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五):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日我们学习第二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谁能说一说你对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理解?

  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景。

  (1)正音:待会儿、沉着

  (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分小组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会用生字组词。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3.辨析词语

  阀()娱()僻()怖()宪()

  伐()误()避()布()选()

  胖()刑()押()舅()绞()

  伴()形()胛()臼()较()

  四、分组探究课文资料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一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一天早晨,不明白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3.课文最终三个天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4.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六):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力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当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以往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日,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齐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课题)

  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景。

  3.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划出描述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被捕前:

  ⑴“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异常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⑶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⑷指导朗读。

  b被捕时:

  ⑴读议句子,填空: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父亲坚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⑵分主角朗读。

  C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

  ⑴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⑵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填空: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⑷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提升感情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感受这位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一、简介人物,丰富认识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着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表现。李大钊同志入狱后,备受酷刑,但他始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在敌人的残害下,李大钊同志第一个走上了绞刑架,毫无惧色,从容就义。时年38岁。

  二、回归文本,感悟“父亲”形象

  1.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

  2.再次朗读课文,划出写“我”心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3.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对小孩的慈爱及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气的父亲形象。

  4.父爱如山。身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不能像寻常的父亲与小孩共享天伦之乐,但父亲爱国、爱党的情怀却给年幼的女儿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所以,当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

  三、感悟写法,课外拓展

  1.听教师读第一天然段与后三天然段,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a、资料上:女儿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

  b、写法上:经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文中哪一部分资料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工友阎振山被捕前后)

  3.20xx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一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的?这些资料文章中没有写到。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充。

  4.交流展示、评价。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七):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4.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从字里行间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力导入

  同学们,看看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是国旗的一角,是用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日,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李大钊的画像)。下头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过去,学习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标出天然段序号。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景。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师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并口头组词。(师相机正音)

  (2)重点指导。(“瞅”读“chǒu”)

  4.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资料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课文写了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的事。)

  3.快速默读课文,思考:第1天然段与回忆部分的资料有什么联系?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法?

  (课文第1天然段回忆父亲的`被难日离此刻已经有16年了,紧之后后面的资料都是讲述16年前的一些事情,可见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倒叙的方法来写16年前发生的事。)

  四、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第1—7天然段。

  2.小组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那里有什么作用?

  (1927年的春天。过渡作用,承接第1天然段,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越来越严重表此刻哪些方面?

  (①父亲早出晚归;②父亲烧掉书籍和文件;③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④工友阎振三被抓。)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

  ①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②烧掉文件和书籍;

  ③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着革命工作。

  3.经过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表现了李大钊同志怎样的精神品质?

  (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品质。)

  五、课堂小结

  对于作者李星华来说,李大钊是敬爱的父亲;对于中国人而言,李大钊是个伟大的革命者。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借助作者的那些回忆,去感受这位伟人对革命坚贞不屈的信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1.复习本课生字。

  2.明确写作顺序和主要资料。

  (文章运用了倒叙的写法,回忆了父亲被捕前坚持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在法庭上异常坚定沉着、被害后家人无比悲痛的事。)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天然段写了李大钊被捕的经过。(第8—18天然段)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恐慌?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学生自由研读这部分资料,思考问题,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4.全班汇报。

  三、学习“法庭上”部分

  1.读第19—20天然段,用“_____”画出描述李大钊同志外貌的句子;用“﹎﹎﹎”画出描述李大钊同志神态的句子。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时,父亲是什么样貌?这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父亲经受了敌人的残酷折磨;“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小孩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安定,十分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到,另一方面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气占据着,这种力气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气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得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①“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②“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样貌。)

  四、学习“被害后”部分

  1.轻声读第30—33天然段,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2.“记住,昨日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日是4月28日”这两句表达了母女俩什么样的情感?(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向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志,革命到底。)

  3.最终两个天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前后对应,首尾连贯)

  五、总结课文

  1927年4月28日是个悲痛的日子,对于李星华一家人来说,在这一天他们失去了一个挚爱的亲人;而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在这一天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革命领导人。历史不会忘记英勇的先烈们,他们将永久活在我们心中。我们今日的快乐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像李大钊同志一样的先烈们付出生命的代价换来的,他们是祖国的骄傲。在和平的今日,让我们深深地缅怀他们,长大后也能像他们一样报效祖国。

  教学板书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局势严重坚决留下(忠于革命)

  被捕时——严峻态度处变不惊(坚贞不屈)

  法庭上——安定沉着视死如归(充满信心)

  被害后——无比悲痛化作力气(激励家人)

  (倒叙写法按时间的顺序回忆前后呼应)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发现“敌人的凶残”与“李大钊的安定沉着”这一比较,深入体会李大钊镇定勇敢的形象。

  在引导学生感悟李大钊的伟大形象时,我引导学生抓到一些描述人物伟大形象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仔细品读,从字里行间体会人物大义凛然的革命形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八):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瞅、钊”2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深入领会描述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准备:

  李大钊同志照片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结合印象深刻的语句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李大钊的革命精神有了初步的认识。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把上节课画出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互相读一读,交流一下自我的感受。

  (学生分小组学习交流)

  2.此刻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吧。

  (1)“父亲是很慈祥的……父亲竟这样含糊的回答我。”李大钊明白局势危险,可他还是不肯躲起来,真是对工作负责。

  (2)“你要明白此刻是什么时候”当时很危险,随时都有被捕和牺牲的的可能,从那里我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负职责的`态度。

  (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坚定的语气)当时,军阀疯狂地镇压革命者,许多革命者被迫离开北京,整个北京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局势这样紧张,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多么忠诚于革命事业呀!(进一步朗读体会情感)

  (3)“父亲不慌不忙地……就向外走。”“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有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4)“父亲坚持着……没有道理可讲。”从那里能够看出李大钊大无畏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态度,并且还体现出李大钊很蔑视敌人。

  (5)“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平静而慈祥的脸”李大钊即使受过苦刑,还是这么平静、慈祥。从那里能够体会到他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

  (6)“他脸上的表情……”应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仍然安定、沉着,正是因为他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无论应对的是敌人的苦刑还是亲人的哭喊,李大钊的态度始终是那样的坚定,那样的从容。正是他对革命的信心使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3.我们看,这是李大钊就义前说的话。(出示李大钊就义前说的话。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同学们,当这段话响在我们耳边时,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小结:是的,李大钊那为了中国的提高、人民的解放而慷慨赴死的凛然正气,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信念深深感染了我们。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哪句话最令你感动,就请你站起来读一读,把你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表达出来。

  二、学习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这篇文章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根据自我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不仅仅回忆了父亲被捕、被害的前后经过,也表达了自我强烈的感情。请同学们再读读文章开头的一个天然段和结尾的三个天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2.谁能试着读读这几个天然段,把那种悲痛的心境读出来。

  3.是呀,十六年前的回忆令人悲痛悲痛,催人泪下。然而,忘不了的仅仅是4月28日这样一个日期吗?想一想,“我”忘不了的还有什么?

  三、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体会到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充满信心的精神。我们忘不了的是李大钊牺牲前慷慨的讲演,忘不了的是李大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精神,更忘不了的是那千千万万为革命抛洒热血的革命先烈!

  最终,请同学们把课文中需要积累的词语及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在笔记本上。

  四、作业:

  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那里。同学们回去后查找关于李大钊的事迹,能够把这些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也能够在班里举行一次故事会。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九):

  教具准备:

  课文重点语句打印列出示屏展示仪

  教学要求:

  1、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直接描述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比较描述不一样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确定目标

  (1)速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情?

  板书:坚持工作不幸被捕沉着斗争英勇就义

  (2)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读课文,你想学些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在1927年,这一年的4月28日,对于我们一家来说是个沉痛的日子,我永久忘不了那一天,因为……

  (2)学生齐读,师说明:文章开头就点题,使读者印象深刻。

  三、学习第二段

  (1)导语:于是,作者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忆起了十六年前的那些痛苦的往事。速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

  (2)李大钊坚持工作,从那些地方能够看出?

  (3)引读2—6节

  (4)出示:“他不论多忙……含糊地回答我。”

  A、自读,概括这两句话分别写什么?

  B、联系上文思考:父亲的态度为什么不一样?

  C、小结:同是对“我”提出的问题,父亲的态度截然不一样,构成了鲜明的比较。(板书:比较)

  D、自读,联系上文体会李大钊对待亲人和革命工作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慈爱和善认真严肃)

  (5)有感情地朗读2—6节,思考:从这一段你能够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忠于革命)

  (6)指读课文第二节,李大钊为什么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并说说你是怎样明白的。

  小结:这种前面说到了,后面有作必要交代的方法叫“照应”(板书)

  (7)引读第七节

  (8)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然后简要说一下李大钊被捕的经过。

  (2)找出本段中描述敌人的一个比喻句“魔鬼似的”体此刻那里?

  (3)文章是怎样写李大钊当时的表现的?从他的表现中你能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英勇无畏)

  (4)这一段除了写父亲、“我”和敌人以外,还写了谁?

  你根据书上的描述介绍一下当时的阎振三吗?

  经过外表,你能想象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前文和处也提到了阎振三(找出来)那里有没有交代清楚他到哪里去干什么?此刻学了第三段,你明白原因了吗?这种写法我们称它叫什么?(照应)

  (5)感情练读第三段,再质疑。

  (6)小结

  五、小练习

  根据课文资料,想象阎振三被捕以后的情形,尽量运用比较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注意想象合理。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十):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资料,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领会描述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经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了解时代背景,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活力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年的10月1日是我国建国五十周年的日子。正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梦想,不伯牺牲自我,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快乐的今日。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今日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

  (二)时代背景简介。

  1.自我轻声读读预习部分。

  2.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1927年4月6日早晨,李大钊被捕。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序,分为四大段。

  (三)学生自我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

  (四)教师指名按天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景,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被难日(nàn)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7个生字。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余笔、选择哪个字义。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指名7位同学完成后,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阀”里外结构,用同音字替换的方法记住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如“阀”同“伐”“筏”比较,注意丶和要写全。“剧”字能够用旧字换部首的方法去记。如用“据”换偏旁。联系生活实际记字,如“袍”字同衣服有关所以用“衤”旁。“押”字用手按住、抓住对方,所以是“扌”。“舅”是母亲的弟弟或哥哥,是男性,所以下边是“男”字。“娱”和“宪”字,能够自我动脑筋想办法记住它。

  (五)理解词语。

  1.让学生自由轻声读文,从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画出质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阀”字为例:“阀”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军阀”,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把“阀”作为带点字,查字典,找出“军阀”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凭借权势造成特殊地位的个人或集团。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军阀”一词的`句子读读。军阀指张作霖,有势力有权力投靠日本人的卖国头子。

  (2)以“娱”字为例,找出新词“娱乐场”。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娱乐场”的意思是使儿童得到欢乐的活动场所。

  (3)以“剧”字为例,找出新词“剧烈”,直观演示。教师猛烈地摇桌子表示桌子剧烈地晃动。

  2.出示重点词语,讨论学习。

  书籍:书的总称。

  慈祥:和蔼、安祥。

  僻静:偏僻、安静。

  勉强:使人做自我不愿意做的事。在本课中的意思是:做自我不愿意做的事。

  严峻:严厉、严肃。

  一拥而入:(人群)挤着走进去。文中指许多警察一下子挤过来。

  幼稚:字典中是年纪小的意思。在本课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是知识见解浅薄,缺乏经验的意思。学生查字典时,要指导他们正确地选择比喻义。

  轻易:随随便便。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恐怖:惊慌、害怕。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貌。

  (六)正确地朗读课文,指导长句的读法。

  1.自由轻声通读全文,画出读不好的句子来。

  2.小组二人讨论读不好的句子如何读。

  3.提出问题,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枪,就向外走。”

  读的时候语速要慢,可这样停顿: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枪,就向外走。

  (2)“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读的时候语速要快,记住先是宪兵,再是侦探,再是警察。服装有变化。

  (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气占据着。这个力气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全班齐读,到达会背诵。找学生领读,其他学生接读。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十一):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资料,了解李大刽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述李大刽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明白李大剖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这篇文章是李大铡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制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资料?(要求学生根据自我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例牺牲的经过。)

  3.课文能够分成几段来理解?、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分段,提示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J“、

  第一段(第一天然段)讲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终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一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那里指李大铡同志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久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小孩们谈心的时候,并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小孩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铡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制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景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

  (李大铡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十分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我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资料?(局势紧张,但李大铡不离开工作岗位,说吩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资料,读出语气。)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三、四段资料。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十二):

  教材分析:

  本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我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资料,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述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应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景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久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久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此刻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十分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十三):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本事。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课时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表达读后感、掌握学习方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领悟课文运用比较、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应对危险,平和应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应对死亡。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ppt演示课件,相关教具。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理清思路

  同学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这篇课文除开头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即使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景下,他仍然坚决留京工作,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8至17天然段,了解情景。

  【设计意图】

  简单的导入语意在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回忆,让学生理清思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二、新授课文,渗透学法

  1、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波浪线,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应对敌人的抓捕,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直线,读一读,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慌不忙坚持严峻)

  4、“我”的表现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找出敌人、李大钊、“我”不一样的表现,为下头学习比较写法打下基础。

  5、此刻我们把敌人、李大钊、“我”不一样的表现联系起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过比较,感受李大钊同志在被捕时那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无畏精神。

  6、过渡性语言:这样的写法叫比较,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之前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篇也运用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匆匆》一文第一天然段的写法。)

  7、(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不一样的布娃娃)你能运用比较的写法,表达出你更喜欢其中一个吗(提示学生抓住样貌、色彩、用料等方面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明确了解到比较写法很多应用于写作中后,再让学生充分掌握比较写法的好处,然后尝试运用在自我的习作当中,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

  三、迁移学法,自学自悟

  过渡性语言:李大钊被捕后被关在牢房里,十多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有看见父亲,有一天,警察叫我们过去,说是提审,李大钊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1、小结学法(读—画—议),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文,了解片段大意。

  (2)圈画句子,体会人物思想。

  (3)小组商议,掌握文本信息。

  自学提示:在法庭上,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语句)母亲、妹妹表现如何“我”的表现又如何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变化(按自学提示阅读18—29天然段。)

  【设计意图】

  自学提示里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体会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平静慈祥、安定沉着,也正因为李大钊的这种表现深深地感染了家人,让家人学会化悲痛为力气,变得坚强。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设计意图】

  学贵有法,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不仅仅使学生得益于当前,并且受益于终生。“在法庭上”这个部分的`资料与前一部分“被捕时”结构上类似,师生合作归纳学习方法后,学生先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文,再同桌交流学习心得,最终集团体智慧共同汇报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进取地参与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体悟中心,升华文本

  过渡性语言:可怕的一天无奈地发生了,当“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后,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这是多么令人悲痛欲绝呀!来,同学们,让我们一齐朗读最终3个天然段,缅怀这位革命烈士。

  1、刚才大家朗读的3个天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呢(首尾呼应)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课文中也有几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你能从文中找出跟以下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吗

  (1)1927年4月28日,我永久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去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3、拓展练习,掌握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教师那里供给一篇报道的开头,同学们能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写出结尾吗

  开头: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人民的生命,许多人痛失家园,这突如其来的灾害,震惊了世界各地。

  【设计意图】

  教学中结合当前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令学生拓宽视野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地掌握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最终安排尝试练写,使学生习得方法。

  4、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英勇牺牲了,此时此刻,你心中必须有很多话想对李大钊或李大钊的家人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点滴吧!

  5、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

  经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心中应有千言万语想表达,此举正好贴合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做到读写结合的要求。

  五、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课后找有关李大钊同志的书籍读一读,也可听听爷爷奶奶讲革命故事。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十四):

  【教学目标】

  1.会写“阀、避”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并积累“避免、僻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石灰、竹的品质,古诗中也有很多赞颂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也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展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不畏艰险,应对敌人,无所畏惧。

  二、检查预习情景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景。

  3.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提示易错字:“哼”的右下部是“了”,不要写成“子”。

  三、整体感知,理解资料

  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

  作者永久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久忘不了?

  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除第一天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

  第一段(1)阐明题目;第二段(2-7)被捕前;第三段(8-18)被捕时;第四段(19-30)被审时;第五段(31-33)被害后

  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事。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流畅质朴,课文中凝聚的情感仅有经过朗读才能激发。在讲解课文时,我指导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感受文中让他们印象深刻的地方。学生参与文本后,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被李大钊同志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震撼。这篇课文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这种革命精神,所以我并没有将课文割裂开,而是整体感知,再重点讲解李大钊同志应对敌人的表现,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十五):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力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当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以往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日,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齐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课题)

  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景。

  3.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划出描述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被捕前:

  ⑴“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异常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⑶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⑷指导朗读。

  b被捕时:

  ⑴读议句子,填空: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父亲坚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⑵分主角朗读。

  C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

  ⑴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⑵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填空: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⑷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提升感情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感受这位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十六):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4.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从字里行间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力导入

  同学们,看看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是国旗的一角,是用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日,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李大钊的画像)。下头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过去,学习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标出天然段序号。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景。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师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并口头组词。(师相机正音)

  (2)重点指导。(“瞅”读“chǒu”)

  4.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资料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课文写了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的事。)

  3.快速默读课文,思考:第1天然段与回忆部分的资料有什么联系?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法?

  (课文第1天然段回忆父亲的被难日离此刻已经有16年了,紧之后后面的资料都是讲述16年前的一些事情,可见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倒叙的方法来写16年前发生的事。)

  四、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第1—7天然段。

  2.小组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那里有什么作用?

  (1927年的春天。过渡作用,承接第1天然段,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越来越严重表此刻哪些方面?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

  3.经过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表现了李大钊同志怎样的精神品质?

  (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品质。)

  五、课堂小结

  对于作者李星华来说,李大钊是敬爱的父亲;对于中国人而言,李大钊是个伟大的革命者。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借助作者的那些回忆,去感受这位伟人对革命坚贞不屈的信念。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发现“敌人的凶残”与“李大钊的安定沉着”这一比较,深入体会李大钊镇定勇敢的形象。

  在引导学生感悟李大钊的伟大形象时,我引导学生抓到一些描述人物伟大形象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仔细品读,从字里行间体会人物大义凛然的革命形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十七):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三、四段抓住前后照应的句子。

  (二)经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三)体会开头、结尾呼应的作用。

  (四)有感情地读三、四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经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二)认识开头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读第三段,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坚定、沉着、毫不畏惧。

  (二)教师指名读第三段,找出与下头这句话照应的句子来。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从这两句话中,看出什么(讨论)看出敌人在审讯中理屈词穷,只能使劲地敲着惊堂木,为自我壮胆。

  (三)分析重点句:

  1.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气占据着。(伟大的力气指什么)

  指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体会出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3.比较三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头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2)我看到了他那头发下头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头的脸。

  从李大钊的`外貌上看出李大钊在狱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短短十几天头发就乱蓬蓬的,可见敌人多么凶狠毒辣。但李大钊的神情仍旧平静而慈祥,说明他对革命事业有必胜的坚定信念,不畏惧敌人,不怕牺牲的从容态度。

  4.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一段。大家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四)学习第四段:

  1.默读最终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全家人得知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心境无比的悲痛。

  2.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说优点、缺点。

  (2)教师范读。

  (3)跟读,体会感情。

  (4)再指名读,评一评,议一议。

  3.思考课文最终三个天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1)读开头和后三个天然段。

  (2)讨论问题。

  (3)发言总结。

  资料上首尾连贯、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谨严,表达清楚;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沉痛心境。

  (五)练习设计:

  1.找出与下头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来

  (1)1927年4月28日,我永久忘不了那一天。

  (2)4月6日早晨,妹妹换上了新衣,母亲带她去散步了。

  答案:

  (1)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日是几号记住,昨日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2)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

  2.课文围绕李大钊讲了哪几件事情

  讲了四件事。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时刻,仍然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二,李大钊被捕经过;第三,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的坚定与沉着的意志品质;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3.李大钊的表现怎样

  李大钊坚贞不屈、临危不惧、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

  (六)作业:有感情地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十八):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语文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日我们学习第二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谁能说一说你对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理解?

  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景。

  (1)正音:待会儿、沉着

  (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分小组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会用生字组词。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四、分组探究课文资料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一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一天早晨,不明白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3.课文最终三个天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4.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十九):

  教学要求:

  1、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资料

  2、朗读全文,能回答课后练习题1

  教学过程: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那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十分危急表此刻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天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貌的?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小孩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安定,十分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气占据着,这种力气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气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2、“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四、巩固练习

  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十):

  一、教学目标

  (一)经过学习第一、二段,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二)从一、二段中找出照应的句子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三)有感情地读一、二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体会好处。

  2.经过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思想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成四段。

  被捕以前:(1~7天然段)

  被捕经过:(8~18天然段)

  在法庭上:(19~29天然段)

  被害以后:(30~33天然段)

  2.如果按时间分段,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来。

  找出“那年春天”,“4月6日的早晨”,“十几天过去了”,“28日黄昏”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小结:段落的划分能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能够找一些明显的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清段落后逐段学习。

  (二)学习第一段。

  1.让学生小声自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明白出了什么事边画边思考。

  学生自由读,边画边练说。

  “父亲每一天夜里回来很晚。每一天早晨,不明白他什么时候又出去了。”能够体会出李大钊每一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在外面为革命事业奔忙。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埋头”指工作很专心,体会出李大钊在家里也在紧张的工作,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怕党的机密文件落入敌人之手。证明他忠于党的事业。

  2.你还有哪些词语、句子不理解找出来。

  (1)“被难日”指什么意思

  指李大钊被敌人杀害的'日子。

  (2)为什么平时慈祥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作者奇怪地问父亲为什么把书和有字的纸片烧掉时,平时对儿女总是那样“慈祥”、“耐心”的李大钊,竟“含糊”地回答作者的问题,这件事突出地说明李大钊在这一阶段中工作紧张的程度,同时也怕泄露了党的机密。

  (3)工友阎振三的被捕为什么让我们替他着急呢

  “阎振三”是我们党北方革命指挥机关的交通联络员。他的被捕,预示着敌人将疯狂地镇压革命,共-产-党人处境十分危险。

  3.读“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的话,那里写了几层意思表现了李大钊什么精神

  写了两层意思:

  (1)“我哪儿能离开呢”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我的工作岗位。证明他坚持到底,忠于党。

  (2)“明白此刻是什么时候”,他明白自我的处境很危险,但他更明白那里的工作多么重要”。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表现了他高度的革命职责感,舍身为党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三)指导朗读。

  带着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读第7天然段父亲的讲话。

  (四)学习第二段。

  1.“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指什么指李大钊被捕的那天,4月6日清晨。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枪,就向外走。”这句你读懂了什么

  说明他对敌人早有准备,从容不迫。

  (2)用“”画出描述敌人的词句,再读一读你能体会出什么

  “沉重的皮鞋声”和“粗暴的吼声”、“一拥而入”、“挤满”、“像一群魔鬼似的”、“每人拿着一支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满脸横肉”、“冷笑”、“搜了一遍”……能够体会出敌人的凶狠残暴,从反面衬托出李大钊沉着、机智、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也反映出李大钊对敌人的极度的蔑视。

  2.带着对敌人的仇恨及对李大钊的临危不惧的敬佩感情读这一段。

  3.思考:这一段写敌人逮捕李大钊时,干嘛带来了工友阎振三呢

  实际上敌人为了要从阎振三口中得到李大钊的情景。可是,敌人的打算落空了。阎振三同志身受酷刑,可是仍摇头表示不认识李大钊,说明共-产-党人忠于组织,不出卖同志。

  4.“阎振三”在这一段出现,与上一段有什么联系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明白他被抓到警察局里去了。

  5.打出两组句子分别让学生读。这叫什么句子呢

  (这叫前后照应的句子。)

  6.反复读这两个句子。

  (1)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2)体会前后照应的句子好处在哪

  使文章结构严谨,使读者对资料不致产生无头绪之感。

  7.练习。

  读下头的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照应的句子。

  (1)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之后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2)“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枪。”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枪。”)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十一):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我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资料,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述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应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景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久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久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此刻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十分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教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资料

  2、朗读全文,能回答课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那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十分危急表此刻哪些地方?(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①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②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③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天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貌的?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小孩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安定,十分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气占据着,这种力气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气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四、巩固练习

  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后小记: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

  (2)语言练习

  (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4)“记住,昨日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日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2)最终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二、总结课文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经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a)对亲人充满慈爱。

  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4、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

  (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久活在我们心中。

  (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十二):

  课文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故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文描述了李大钊同志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的精神。除开头以外,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讲被捕前;第二部分讲被捕;第三部分讲在法庭上;第四部分讲被害后。

  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理解课文资料。

  2、学习并初步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重点:

  自学基础知识,初步理解课文资料初步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

  难点:

  培养学生的自学本事。

  教学过程:

  名言警句交流:学生介绍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话:国家是每个人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份。

  一、交待目标,激发情感

  是的,国家是每个人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份,从古至今,有多少爱国之士用自我不一样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今日,我们开始学习第五单元,请同学们自读导读,说说导读告诉我们什么了?(生说再汇报)

  本单元我们要完成哪些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再快速看看本单元资料自我来说一说。(生自我说再汇报)

  本课我们要自学的资料是13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写例话,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请同学们根据本课学习资料和自我的实际情景制定本课你的学习目标。(生自说再汇报)教师出示班级学习目标(见上目的要求)指读。

  二、出示提纲,引导思路

  请同学们运用已掌握的自学方法结合教师提出的目标和你自我制定的目标来进行自学,比一比,看谁效率高,先独立自学再互相交流,自学的收获可写到知识树上。

  三、独立自学,重点点拨

  1、学生自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疏理:

  a、先看知识树字词句篇读一遍。

  b、重点汇报理解了哪些资料。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什么是前后照应,有何好处?

  《十六年前的回忆》找出相照应的句子,开头结尾的关系,作用。

  文章主要资料,写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文章倒叙的写法。

  c、看13课课后题把没理解的一题第二问号作上记号。

  本课学习同学们有了不少收获,但对文章理解得不够深入,精讲课上我们再读课文经过李大钊同志的表现来体会他的爱国精神。另外,虽然同学们能找到前后照应的句子,但理解这种写法还需在精讲课进一步深入。

  d、质疑:本课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没疑,同学们明白了什么是前后照应,那什么是首尾连贯呢?生答。

  e、检查读课文,自选你受感动的片段读,并说说为什么选这部分读。自练指读评价。

  3、演练。

  ①看拼音写汉字(团体)

  ②用“√”选出正确读音。(个人做)

  被难(nán,nàn)僻静(pì,bì)抽屉(tī,tì)棉袍(páo,bāo)

  宪兵(xiān,xiàn)新夹衣(jiā,jiá)待了一会儿(dāi,dài)

  ③改错字(个人做)

  敌人把父亲全身收了一篇。()()

  写文章要注意前后照映,首尾联惯。()()()

  ④组词,娱误剧据袍抱阀伐宪先怒努(个人做)

  四、自我检测,矫正补救

  小组内:

  ①听写生字词

  ②检查读课文组内互评

  五、总结评价,激励提高今日的自学课,同学们学习十分认真,收获也不小,留成同学们今后更加奋力学习,提高自我的素质,将来为祖国的腾飞贡献力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节课,同学们自我从课文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大家经过读,明白了课文从李大钊的语言,动作等外表来表现李大钊的沉静、镇定,坚贞不屈,经过读,明白了文章写敌人的心虚、凶残是为了衬托李大钊同志的英勇无畏,明白了文章写亲友的害怕,突出李大钊的从容,写亲友的机智是因为受到了李大钊的影响。经过读,明白了李大钊之所以坚贞不屈,沉着镇定是因为他忠于革命,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气占据着,那就是对于革命的信心。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瞅、钊”2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深入领会描述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准备:

  李大钊同志照片及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结合印象深刻的语句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李大钊的革命精神有了初步的认识。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把上节课画出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互相读一读,交流一下自我的感受。

  (学生分小组学习交流)

  2、此刻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吧。

  (1)“父亲是很慈祥的……父亲竟这样含糊的回答我。”李大钊明白局势危险,可他还是不肯躲起来,真是对工作负责。

  (2)“你要明白此刻是什么时候”当时很危险,随时都有被捕和牺牲的的可能,从那里我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负职责的态度。

  (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坚定的语气)当时,军阀疯狂地镇压革命者,许多革命者被迫离开北京,整个北京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局势这样紧张,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多么忠诚于革命事业呀!(进一步朗读体会情感)

  (3)“父亲不慌不忙地……就向外走。”“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有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4)“父亲坚持着……没有道理可讲。”从那里能够看出李大钊大无畏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态度,并且还体现出李大钊很蔑视敌人。

  (5)“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平静而慈祥的脸”李大钊即使受过苦刑,还是这么平静、慈祥。从那里能够体会到他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

  (6)“他脸上的表情……”应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仍然安定、沉着,正是因为他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无论应对的是敌人的苦刑还是亲人的哭喊,李大钊的态度始终是那样的坚定,那样的从容。正是他对革命的信心使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3、我们看,这是李大钊就义前说的话。(出示李大钊就义前说的话。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同学们,当这段话响在我们耳边时,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小结:是的,李大钊那为了中国的提高、人民的解放而慷慨赴死的凛然正气,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信念深深感染了我们。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哪句话最令你感动,就请你站起来读一读,把你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表达出来。

  二、学习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这篇文章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根据自我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不仅仅回忆了父亲被捕、被害的前后经过,也表达了自我强烈的感情。请同学们再读读文章开头的一个天然段和结尾的三个天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2、谁能试着读读这几个天然段,把那种悲痛的心境读出来。

  3、是呀,十六年前的回忆令人悲痛悲痛,催人泪下。然而,忘不了的仅仅是4月28日这样一个日期吗?想一想,“我”忘不了的还有什么?

  三、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体会到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充满信心的精神。我们忘不了的是李大钊牺牲前慷慨的讲演,忘不了的是李大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精神,更忘不了的是那千千万万为革命抛洒热血的革命先烈!

  最终,请同学们把课文中需要积累的词语及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在笔记本上。

  四、作业:

  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那里。同学们回去后查找关于李大钊的事迹,能够把这些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也能够在班里举行一次故事会。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十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领悟课文运用比较、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作者怎样描述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难点:引导体会作者描述李大钊神态、动作、语言表现其革命精神的方法。

  课前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制作ppt演示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理清思路

  同学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首先明白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指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即使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景下,他仍然坚决留京工作,作者怎样经过具体的事例,采用描述人物的哪些方法来体现其精神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新授课文,渗透学法

  (一)自主学习

  1.出示自学要求:自读第8—17天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哪些人?他们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关键词句读出这些信息?(生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3.小组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大钊呢?我们一齐学习18—29天然段。

  1.小结学法(读—画—议),出示自学提示:在法庭上,相关的人物都有怎样的表现呢?请画出相关的词句,写下自我的感受。(生自主学习)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展示汇报

  4.欣赏评析,点拨,指导读好句子。(相机板书: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预设句子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头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外貌和神态描述)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

  “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这句话能够看出父亲虽然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2)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安定,十分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气占据着。这个力气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为了体现“安定”、“沉着”,作者怎样评价父亲?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气占据着,他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应对亲人也不忧伤;相反的,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气。

  四、体悟中心,升华文本

  过渡:可怕的一天无奈地发生了,当“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后,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这是多么令人悲痛欲绝呀!来,同学们,让我们一齐朗读最终3个天然段,缅怀这位革命烈士。

  1.刚才大家朗读的3个天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呢?(首尾呼应)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课文中也有几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你能从文中找出跟以下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吗?(课件出示)

  (1)1927年4月28日,我永久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去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3.拓展练习

  ★必做:教师供给一篇报道的开头,同学们尝试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写出结尾

  开头: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8.0级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人民的生命,许多人痛失家园,这突如其来的灾害,震惊了世界各地。

  ★选做: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英勇牺牲了,此时此刻,你心中必须有很多话想对李大钊或李大钊的家人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点滴吧!

  4.展示交流。

  五、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课后找有关李大钊同志的书籍读一读,也可听听爷爷奶奶讲革命故事。

  六、板书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局势严重坚持工作

  被捕时不慌不忙坚持严峻

  法庭上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被害后无比悲痛铭记日子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十五):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资料,了解李大刽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述李大刽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明白李大剖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这篇文章是李大铡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制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资料?(要求学生根据自我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例牺牲的经过。)

  3.课文能够分成几段来理解?、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分段,提示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J“、

  第一段(第一天然段)讲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终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一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那里指李大铡同志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久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小孩们谈心的时候,并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小孩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铡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制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景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

  (李大铡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十分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我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资料?(局势紧张,但李大铡不离开工作岗位,说吩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资料,读出语气。)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三、四段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第一、二段。

  2.说说第一、二段的主要资料。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李大制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能够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坚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制的,说明了什么?(“宪兵、侦探、警察一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子”这些都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横肉’是说相貌凶恶,不要放走一个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枪对着父亲和我”这些都说明敌人的残暴。)

  4、“我”是怎样表现的?(“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5、练读第三段。(要求读出不一样人不一样的语气。)

  6、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讲李大刽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三、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李大刽在法庭上是怎样表现的,说明了什么?(“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头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说明李大刽即使受过刑,仍坚持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对儿女的爱。对于亲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安定,十分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气占据着,这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使他在敌人酷刑下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这就是伟大革命家胸怀。)

  3.“我”在法庭上是怎样的?(为了保护哥哥,抢着回答自我“是最大的”“父亲立刻就会意了”,“会意”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这说明“我”在父亲沉着、镇定的影响下,在他的予命精神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4.练读第四段课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资料。

  四、学习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家人得知李大制被害后的情形怎样?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舅老爷“哭着回来”,“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母亲“昏过去三次”这都说明李大刽的死给亲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母亲醒来后问“我”昨日是几号?“记住,昨日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咬紧牙说“昨日是4月28”“这些是说家人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牢记亲人碎害的日子,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

  3.练读第五段,要求读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

  2.结合上下文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含糊、恐怖、会意、一拥而入

  3.朗读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李大钊的女儿1943年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回忆1927年4月父亲遇难前后的日子。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明白李大铡是怎样被害牺牲的,从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

  2.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课文赞颂了李大刽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应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三、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1.课文最终三个天然段与开头气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

  (这篇课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我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4月28日。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永久忘不了这一天。)

  4.找出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答出:

  课文的结尾与句子(1)照应。“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句子(2)照应。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句子(3)照应。

  四、指导识记字形

  1.说说哪些字能够在比较中记忆。

  “剧”与“据”,“娱”与“误”、“袍”与“抱”,字形有相似之处,要注意区别,在比较中记忆。

  2.说说你是怎样记生字的。

  指名“阀”是形声字。“舅”上部要写正确。

  五、完成“思考·练习”4

  1.指名读词语。

  2.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两遍。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十六):

  一、介绍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师: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应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师: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经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词语学习:

  ⑴交流自我已懂的词语,如:

  军阀:指当时拥有自我的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课文中的张作霖就是当时北方北洋奉系军阀的首领。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此刻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苦刑:使人十分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⑵认读生字新词,把生字和下头的词语抄写两遍:

  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

  三、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1、标注天然段。(共32个天然段。)

  2、默读2~32天然段并思考:

  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天然段写到的?能够小组讨论。

  3、小组经过交流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融入重点片段的朗读感悟。提议2~32天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⑴2~7天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⑵8~17天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⑶18~29天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终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⑷30~32天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十分悲痛(被害后)。

  四、小组合作,交流感悟

  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自学生字、抄写文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十七):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本事。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课时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表达读后感、掌握学习方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领悟课文运用比较、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应对危险,平和应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应对死亡。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ppt演示课件,相关教具。

  一、复习导入,理清思路

  同学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这篇课文除开头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即使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景下,他仍然坚决留京工作,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8至17天然段,了解情景。

  二、新授课文,渗透学法

  1、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波浪线,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应对敌人的.抓捕,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直线,读一读,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慌不忙坚持严峻)

  4、“我”的表现呢

  5、此刻我们把敌人、李大钊、“我”不一样的表现联系起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6、过渡性语言:这样的写法叫比较,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之前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篇也运用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匆匆》一文第一天然段的写法。)

  7、(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不一样的布娃娃)你能运用比较的写法,表达出你更喜欢其中一个吗(提示学生抓住样貌、色彩、用料等方面进行比较。)

  三、迁移学法,自学自悟

  过渡性语言:李大钊被捕后被关在牢房里,十多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有看见父亲,有一天,警察叫我们过去,说是提审,李大钊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1、小结学法(读—画—议),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文,了解片段大意。

  (2)圈画句子,体会人物思想。

  (3)小组商议,掌握文本信息。

  自学提示:在法庭上,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语句)母亲、妹妹表现如何“我”的表现又如何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变化(按自学提示阅读18—29天然段。)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四、体悟中心,升华文本

  过渡性语言:可怕的一天无奈地发生了,当“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后,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这是多么令人悲痛欲绝呀!来,同学们,让我们一齐朗读最终3个天然段,缅怀这位革命烈士。

  1、刚才大家朗读的3个天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呢(首尾呼应)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课文中也有几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你能从文中找出跟以下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吗

  (1)1927年4月28日,我永久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去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3、拓展练习,掌握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教师那里供给一篇报道的开头,同学们能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写出结尾吗

  4、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英勇牺牲了,此时此刻,你心中必须有很多话想对李大钊或李大钊的家人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点滴吧!

  5、展示交流。

  五、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课后找有关李大钊同志的书籍读一读,也可听听爷爷奶奶讲革命故事。

  六、板书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局势严重坚持工作

  被捕时不慌不忙坚持严峻

  法庭上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被害后无比悲痛铭记日子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十八):

  课前准备:

  阅读革命故事(看录象《烈火中永生》)

  读熟课文

  教具准备:

  课文重点语句打印列出示屏展示仪

  教学要求:

  1、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直接描述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比较描述不一样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确定目标

  (1)速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情?

  板书:坚持工作不幸被捕沉着斗争英勇就义

  (2)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读课文,你想学些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在1927年,这一年的4月28日,对于我们一家来说是个沉痛的日子,我永久忘不了那一天,因为……

  (2)学生齐读,师说明:文章开头就点题,使读者印象深刻。

  三、学习第二段

  (1)导语:于是,作者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忆起了十六年前的那些痛苦的往事。速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

  (2)李大钊坚持工作,从那些地方能够看出?

  (3)引读2—6节

  (4)出示:“他不论多忙……含糊地回答我。”

  A、自读,概括这两句话分别写什么?

  B、联系上文思考:父亲的态度为什么不一样?

  C、小结:同是对“我”提出的问题,父亲的态度截然不一样,构成了鲜明的比较。(板书:比较)

  D、自读,联系上文体会李大钊对待亲人和革命工作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慈爱和善认真严肃)

  (5)有感情地朗读2—6节,思考:从这一段你能够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忠于革命)

  (6)指读课文第二节,李大钊为什么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并说说你是怎样明白的。

  小结:这种前面说到了,后面有作必要交代的方法叫“照应”(板书)

  (7)引读第七节

  (8)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然后简要说一下李大钊被捕的经过。

  (2)找出本段中描述敌人的一个比喻句“魔鬼似的”体此刻那里?

  (3)文章是怎样写李大钊当时的表现的?从他的表现中你能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英勇无畏)

  (4)这一段除了写父亲、“我”和敌人以外,还写了谁?

  你根据书上的描述介绍一下当时的阎振三吗?

  经过外表,你能想象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前文和处也提到了阎振三(找出来)那里有没有交代清楚他到哪里去干什么?此刻学了第三段,你明白原因了吗?这种写法我们称它叫什么?(照应)

  (5)感情练读第三段,再质疑。

  (6)小结

  五、小练习

  根据课文资料,想象阎振三被捕以后的情形,尽量运用比较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注意想象合理。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十九):

  【教学目标】

  1、会写“阀、避”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并积累“避免、僻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石灰、竹的品质,古诗中也有很多赞颂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也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展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不畏艰险,应对敌人,无所畏惧。

  二、检查预习情景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景。

  生字:阀避啪瞪僻瞅靴魔刑哼峻绑啃袍执

  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提示易错字:“哼”的右下部是“了”,不要写成“子”。

  三、整体感知,理解资料

  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

  作者永久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久忘不了?

  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除第一天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

  第一段(1)阐明题目;第二段(2-7)被捕前;第三段(8-18)被捕时;第四段(19-30)被审时;第五段(31-33)被害后

  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了解了课文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强不屈精神。

  二、深入学习,感受人物形象

  1、学习被捕前部分。

  “那年春天”的实际时间(承上启下作用)

  表现局势危急的地方和李大钊的态度(结合课文)

  2、学习被捕时部分。(抓住重点词语)

  感受紧张气氛和人物不一样的态度。(“我”的惊恐、敌人的残暴、父亲的沉着和蔑视)

  3、学习被审时部分。(关注人物外貌、神态)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经受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安定、沉着”从容镇定,绝不动摇。

  4、学习被害后部分。(读好对话)

  对话表达出的感情。(牢记牺牲,继承先烈的革命精神,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最终两个天然段与开头的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三、总结全文,领会精神

  1、总结李大钊的精神品质,课件展示李大钊的事迹。

  (李大钊同志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2、结合课文,自由说说感悟。

  3、完成课后习题。

  【课文小结】

  课文经过对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被捕遇害前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还展示了革命先烈应对敌人时的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读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板书设计】

  父亲的被害日

  被捕前→局势严重—态度坚决

  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时→敌人残暴—安定沉着前后照应

  被审时——平静慈祥

  被害后→记住被害的日子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流畅质朴,课文中凝聚的情感仅有经过朗读才能激发。在讲解课文时,我指导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感受文中让他们印象深刻的地方。学生参与文本后,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被李大钊同志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震撼。这篇课文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这种革命精神,所以我并没有将课文割裂开,而是整体感知,再重点讲解李大钊同志应对敌人的表现,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三十):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资料,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深入领会描述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前】

  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有什么意义?

  生:清明节,我们要到亲人的墓前怀念过世的亲人。

  生:清明节,我们经常去烈士碑前缅怀革命先烈。

  生:清明节,我们拜祭先人,献上鲜花,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怀念。

  师:今日,让我们一齐来缅怀一个伟人,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第一人李大钊同志。

  (课件出示李大钊同志的遗像,同时低沉哀回的《国际歌》响起)

  (静默1分钟后,出示“民族魂”网上人们悼念李大钊的网上留言)

  师:许许多多人,他们经过各种方式缅怀李大钊同志,这是“民族魂”网上,人们给李大钊同志的留言,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

  (学生自由、轻声读,哀乐轻缓回荡)

  师:请几个同学读一读你自我认为写得好的一条。

  生:梅花象征着奋力拼搏,顽强地盛开在寒冷的冬天里开得是这麽美丽,李大钊前辈您就像这梅花一样。

  生:伟大的革命先烈,您悲壮的死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人;您的血殷红而绚烂。映照着被涂炭的大地与山河;您的不屈精神,鼓舞着千万个炎黄子孙,您的美名,永久铭刻在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心中,您就像雪中的梅花,傲然独立,香飘四野,挺拔坚韧,美丽芬芳。不愧为岁寒三友。您安息吧!祖国已经强盛,人民正走向繁荣!

  生:象征英雄的花,应当送给英雄。您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革命,以自我的生命奠定了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础……您就像君子兰的名称一样,是个不折不扣的君子。安息吧,愿仁慈的地母的环抱里,用安您的灵魂……

  师:同学们,今日让我们一齐来缅怀这位梅花品格、君子兰名称一样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

  【上课】

  一、听写课文的片段。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下头片段,学生听写。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安定,十分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气占据着。这个力气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学生听完后,课件出示片段)

  请学生对照课文或屏幕自我批改,并询问听写情景,提醒破折号的写法及作用。二、学习理解李大钊对革命的坚贞

  1、找出片段里,哪是写父亲的表情?

  生: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安定,十分沉着。

  生:还有“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2、思考剩下的部分是写什么?

  生:是作者的联想。是作者根据父亲的表情联想到的。

  3、请大家用不一样的符号画出父亲的表情和作者想的句子并读一读,思考安定、沉着是什么意思?

  4、引导理解为什么父亲的表情是那么安定,那么沉着?

  联系上下文体会感受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坚贞。

  (板书: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

  5、许多革命先烈为了正义的革命事业,为了全中国的解放,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我的宝贵生命。

  (课件出示吉鸿昌、刘胡兰烈士的照片、简介及临刑前的伟大事迹,教师指名学生与自我感情朗读,每到动情处,学生自发由衷鼓掌,并加进齐读)

  请学生谈谈感想。

  三、学习理解李大钊对家人的关爱

  1、李大钊同志那样安定,那样沉着,还有其它意图吗?

  (学生沉默思考)体会李大钊对与敌人的表现构成鲜明的比较和对家人的关爱。找出相关语段,从读中感悟。

  (板书:对家人深沉热爱)

  2、这篇课文是表现父亲对事业坚贞不屈,为什么要写到对家人深沉热爱呢?

  3、有感情朗读这段话。(学生读得很有感情,先抑后扬,先静后动)

  四、深情缅怀李大钊

  1、李大钊同志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追随者,是一个坚强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把自我的全部精力,全部生命献给革命事业,让我们一齐去他的纪念馆瞻仰缅怀他。

  (课件出示:李大钊同志网上纪念馆,让学生参观)

  2、纪念馆特意设了“网上献花”,请大家讨论一下送什么花好?

  3、我们不但要献花,还要留言。请大家先自我在下头拟一拟自我的留言。等会,在课上将最好的留言代表我们班发表在网上。

  (学生拟写留言)

  4、同学们能够自我登陆“民族魂”网站,表达自我的心意。

  5、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与其他19位革命志士被军阀张作霖残暴杀害了,永久离开了他的妻子,他的儿女,他的同志。时隔今日,我觉得这个题目越来越不能足以表达我们对大钊同志的怀念,请大家给这篇文章改改题目。

  生讨论后总结为《永久的回忆》(板书:永久的回忆)

  6、(出示课件,《国际歌》哀回的音乐同时响起)

  总结:牢记就是最好的怀念。永久的大钊,永久的怀念,让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的同时,不要忘了这些为我们今日来之不易的快乐生活献出生命的革命先辈。这节课就上到那里,下课。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4-2024 www.deip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得培资料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20340号-5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妥善处理。